臥虎藏龍
別看香港乃一彈丸之地,普遍身高均為二等殘廢,在奧運會上跳高也沒拿過金牌,可在武俠片裡卻出過不少巨人級的導演。他們塑造的人物也多數能不帶助跑便能輕鬆越過3米大關。這還只能算走江湖賣藝的水平。要不說電影是承載人類夢想的搖籃呢!
張徹在眾多武俠電影導演中可以算是大師級的了。他在1967年拍攝的《獨臂刀》成為現代武俠電影的先驅。該片為武俠電影創立了「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和狹義的化身」(有點耳熟?)的基本框架。如果沒有張徹開天闢地的創作,就不會有武俠電影日後的輝煌,就不會有《少林寺》的風靡華人市場,更不會有那麼多大陸孩子離家出走去少林寺學武(好事啊?)。
在張徹潛心「習武」的同時,華人導演中還誕生了另一位大師---胡金銓。他在1966年拍攝了《龍門客棧》,借鑒了日本武士電影中的精華,使該片成為現代武俠電影的典範。他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他拍攝的武俠片,如同水墨畫式的隨意瀟灑,充滿了中國傳統韻味。《笑傲江湖》是胡金銓大師的最後作品,很長一段時間內,武俠電影都無法從該片確立的模式中跳出。後來讓張曼玉過足「潑婦癮」的《新龍門客棧》就是李惠民等「武學後輩」翻拍胡大師的作品。
天龍八部
在胡金銓的遺作《笑傲江湖》中,還有幾個人同為該片導演。他們就是日後如日中天的徐克、程小東和李惠民。徐克在潛心研究大師的作品後,拍攝了《東方不敗》。該片被譽為「新派武俠開山之作」(怎麼這麼多開山之作?)。徐克僅僅把日本人的裝束留在了自己的電影中,其他一概不要。在影片中,徐克更多地注入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內涵。當然,讓林青霞扮演性別成為難解之迷的東方不敗,倒真是讓林青霞的演藝生涯再次放出光芒。這一時期的武俠電影市場正是群雄割據。每年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無數的拳來腿往。被使用過濫的武打戲削弱了這一時期武俠電影的藝術性。不過,雖然大多數武俠片不盡人意,但還是出現了幾部比較有觀眾緣的影片。《黃飛鴻系列》可以算是那一時期的大贏家。以黃飛鴻為賣點的影片那時已拍攝了三十幾部。黃飛鴻從一個「廣東十虎」,逐漸在各個導演的手裡變成「十項全能」。他就是所處的時代不好,否則一定比張學友更早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不知這個稱號可不可以追認?)徐克也不能免俗地拍起了黃飛鴻,誰想一下號到了觀眾的脈,一腳把以前的黃飛鴻都踢到海裡了。相信看過這個系列的觀眾,都不會忘記海灘上眾人煉功的場景,確實是讓人熱血沸騰。李連杰憑藉一臉正氣的形象逐漸成為扮演黃飛鴻的不二人選。後來,他也捎帶手把方世玉、洪熙官等其他「十虎」塑造了一下。遺憾的是,形象都差不多,沒有多大創新。
東邪西毒
看到主流武俠片大行其道,王家衛這個電影怪才也閑不住了。他在1995年拍攝了除了人名沒改過,其它全無根無據的「改編」電影《東邪西毒》。金庸老漢辛辛苦苦地創造出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傳統武俠風範,被小王兄弟徹底顛覆。別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了,歐陽鋒這樣的一代梟雄,竟然去勸楊采妮做妓女!
這樣的江湖不進也罷!看著電影中前言不搭後語的對白,不,應該叫超現實的對白,怎麼看都像古龍的風格,不像「金庸造」。在王家衛顛覆金庸後,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被人「顛」了一把。劉鎮偉拍攝的《東成西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搞笑的金庸作品。演員還是那些演員,人名還是那些人名,放在一塊,產生了奇特的效果。像這兩部一樣游離於主流之外的武俠電影近年隨著該類型的沒落也逐漸失去了拍攝的熱情。
龍在天涯
國內的功夫片一蹶不振,在好萊塢卻引起了很大反響。像迷戀印度竹蔞中與笛聲共舞的毒蛇一樣,好萊塢製片商們不惜跨過大洋來尋找能把腳踢到腦門的方法,不,他們稱它為中國功夫。在「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號召下,使李安拿著教科書教美國人看《臥虎藏龍》,也使曾經幫助成龍成名的袁和平遠渡重洋去做《黑客帝國》的武術指導。袁和平作為老牌「武俠電影人」,在香港就曾經拍攝過《黃飛鴻系列》、《精武英雄》等片,早在李小龍時代,袁和平就把自己的武打設計與李小龍矯健的身手結合在了一起。如今到了美國,先給基努.裡夫斯來個「武術十日通」,然後就成功創下票房奇蹟。在他的繼續努力下,我們就看到了看到卡梅倫.迪亞茲(《霹靂嬌娃》)用世界名模的長腿踢出奪命剪刀腳,實在是一種奇妙的感受。照他在美國的發展速度,估計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尼古拉斯.凱奇長袖飄飄滿天飛了。
男兒當自強
經歷了多次起伏的武俠電影,在高科技製作的衝擊下,已經略顯老態。要麼像徐克那樣努力把科技融入功夫當中,要麼漸漸遠離喜新厭舊的觀眾,如何取捨,大家心裏都明白。成龍、李連杰等老牌動作明星已經逐漸融入好萊塢電影圈,而中國功夫也隨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人走進美國人的生活。當他們把「功夫」一詞的發音變得標準時,估計就是中國功夫、中國武俠電影重顯輝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