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拉登的指控仍沒有「真憑實據」
布希政府儘管在事發不久就比較肯定是本拉登所為,但一直沒有找到確切證據。所以即使口無遮攔的布希一不小心把即將進行的戰爭說成又一次「十字軍東征 」,但一直說拉登是最大嫌犯,而從沒有把拉登「口下誤」成凶手。在盟國,伊斯蘭世界,和美國人民的一再要求下,布希政府一再說,「我們將向世界、美國人民提出有說服力的事實,當這起案件提出後,可以無疑地證明那是奧薩馬領導的卡伊達組織所為」(鮑維爾),並在23日傳出消息稱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將在本星期四(2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與北約的國防部長會面時公布九一一事件、奧薩馬與其組織的相關證據。然而幾個小時後,又撤回稍早的說法,決定不公布奧薩馬與其組織跟九一一紐約與華盛頓恐怖攻擊的有關證據。 理由是「我們不會透露機密情報資料,而增加贏得這場戰爭的困難」(布希)。因為「公布這些證據可能危及美國的消息來源與蒐集情報的管道,同時也將讓恐怖份子窺知華盛頓對他們的底細掌握多少」。這恐怕只是一種比較聰明的藉口,很難想像這是真正原因。
至26日,布希在白宮接見一批美國伊斯蘭教區領袖時方表示,他已將美國遭襲的頭號疑犯拉登視為幕後主腦。至於是何證據促成了這一轉變,布希沒有明言。而在伊斯蘭世界,不論是塔裡班還是伊朗一直到現在仍認為布希指控拉登沒有真憑實據。沒有真憑實據,出兵罰阿畢竟不夠名正言順。
2。美國對自己的安全沒有自信
如果在911事件之前,美國對自己的安全沒有信心,所以不惜撕破臉皮要退出導彈條約,堅持要發展NMD和TMD,只是一種對將來的備戰,那麼911使美國真正感到了現實的安全危機,因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恐怖份子會如此成功地在美國本土得手。美國人也破天荒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恐懼,從而整個美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滿街是全副武裝的警察、特工或部隊;從加拿大入境的大卡車本來是一路綠燈的,現在卻要一律檢查,結果是入境就要等12個小時左右;重要城市美國人在街上隨時都有可能被要求出示證件。美國人越來越擔心恐怖份子會發動生化,細菌,乃至核恐怖襲擊。布希政府已經兩次命令噴灑農藥的飛機停飛,以防被恐怖份子利用,對美國目標進行生化攻擊。布希政府最近又授權兩名空軍將軍,可直接下令軍方打下威脅城市安全的民航飛機。《華盛頓時報》26日報導,美國情報當局掌握的最新線報顯示,奧薩馬及其所屬恐怖組織卡伊達正向俄羅斯黑幫購買製造大規模毀滅性器所需的部件,而奧薩馬在阿富汗甚至擁有一座核武秘密實驗室。而據報導,美國的核電站等大多數易受襲擊的目標並沒有足夠的安全設施來應對恐怖份子。27日,有兩名洛杉磯警官和一名70多歲老太太因吸入不知名氣體而感到頭暈及眼睛刺痛,已被送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為此,洛杉磯當局一度關閉該市最繁忙的紅線地鐵,疏散了16個地鐵站的乘客,以防受到生化武器襲擊。這是洛杉磯市首次全面關閉紅線地鐵。由於擔心恐怖份子會繼續發動恐怖襲擊,美國各地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美國向恐怖份子宣戰必將造成美國人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這是一個「雙向交通」。而上述情況從一個側面顯示,美國遠沒有準備好對付恐怖主義的戰爭,不論是在硬體上還是在「軟體」上。
3。對激怒整個伊斯蘭世界有顧忌
亨廷頓在他的名著《文明的衝突》中曾斷言,冷戰後的衝突將是文明之間的衝突,是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和中國文明之間的衝突。布希政府思考911事件的思路似乎受亨廷頓影響頗大。布希還曾不小心說出了一句心裏話,把對恐怖主義的戰爭稱為又一次「十字軍東征」,為此布希做了道歉,直到現在還在「說明」對恐怖主義的戰爭不是對伊斯蘭世界的,也不是對阿富汗的,只是對恐怖份子的。然而,伊斯蘭世界卻認同了布希一開始的說法,或者說接受了本拉登的看法,認為九一一事件是美國政府在回教國家殘暴行為的報復。 從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伊朗,到印尼都有同仇敵愾的抗議,有堅決對抗美國到底的決心,有以牙還牙的誓言。阿富汗爆發反美大示威,而且美國的空置使館遭到縱火;巴基斯坦親美集會遭人開槍和拋手榴彈,死傷12人;印尼的最高回教組織昨天警告,如果美國攻擊阿富汗,他們即刻呼籲世界各地回教徒團結一致,以上蒼名譽展開聖戰;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強烈抨擊美國藉口打擊恐怖主義活動,試圖在中亞地區擴大勢力範圍。他說美國根本沒有誠意也沒有資格領導全球反恐怖主義的行動,他甚至說,美國才是最惡劣的恐怖主義者。上週五,在貝魯特的禱告中,南黎巴嫩教長說,美國反恐怖的運動的代號應該叫做「無限非正義」,因為他說這個運動旨在對中亞盛產石油的穆斯林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恐怖。 伊朗的一份強硬派報紙提議說,應該叫「無限帝國主義」更恰當。 面對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一個逾十億人的伊斯蘭世界,布希政府的確有謹慎的必要。
4。布希心有餘而力不足
布希在911之後所表現出的罕見的「耐心」顯示了他本人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布希本人不懂軍事,其強硬手段的主要支持者是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而在軍事上最有發言權的鮑維爾又頗「溫和」,這無疑是布希政府「干打雷,不下雨」的一個內在原因。黑人將軍鮑維爾是布希內閣中唯一真正指揮過戰爭的人,而他作為黑人,即使在其軍旅和政治生涯中一直一帆風順,但與美國「大家」出身的白人「牛仔」畢竟對一些重大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當年,鮑維爾聽從夫人的勸告不參加總統競選就是個例證。入閣之後,在不少問題上所表現出的「溫和」都不像是一個職業軍人出身的人所應有的作風,唯一的解釋就是他畢竟是一個黑人,而一個黑人從生活中所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是與一個大家族的闊少大不相同的。他對被壓迫者的理解一定比布希等人深刻的多,對戰爭的付出和後果之認識也會比布希全面的多。在上次海灣戰爭中就是鮑威爾(當時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開始不同意打伊拉克,後又建議老布希總統不要乘勝追擊,使無數美國士兵得以全身而回,也使伊拉克人民沒有遭受更多的戰爭之苦。由此可以看出,鮑維爾雖然不能或不想阻止這場戰爭,但以他的身份和資歷卻完全可以推遲戰爭,縮小戰爭。這也是他在911之後為之努力的。
5。「長老」們的反對
在911事發後,布希等強硬派一再宣戰、發誓、表決心,而且發出了許多非常極端或武斷的信息。例如布希誓言要通過這場戰爭把恐怖主義從地球上徹底鏟除,並稱與恐怖主義有瓜葛的國家達60個之多。在他最成功的「國會演講」中,布希對世界各國說:「你們不是站在我們這一邊,就是與恐怖份子同路」。對布希等人的極端言行,不少美國國內外政界的「大老」或「長老」們都深不以為然。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在悼念"911"事件受害者大會上講,「貧困與剝削,苦難與不公道,令人們絕望;對宗教感情與文化的蔑視,剝奪了人們的希望與尊嚴。這會誘導有些人走上暴力與恐怖的道路。」他還強調,「我們有一切理由提高警惕,卻沒有任何理由驚恐急躁。我們最需要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措施。我們共同的目標是和平與安全,是所有人的公道與自由,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在美國國內最近一個表達不同意見者是前駐聯合國大使 Richard Holbrooke。他在26號的一個電視訪談中從幾個方面表達了他的不同看法。他深信911的肇事者不會是躲在山洞裡的那一類,而應是住在豪宅裡的那一種。他說要消滅所有的恐怖主義分子是不現實的,而多數恐怖主義組織與美國並沒有怨仇。有理由相信這些資深政治人士的觀點對布希政府的行動不會沒有任何影響。
6。國際國內的呼聲
為了爭取國際國內支持出兵報復,,布希政府一方面把911說成是對「文明」、「自由」、「民主」的攻擊,一方面極力抹黑拉登和塔裡班的形象。但美國這樣把拉登和塔裡班妖魔化,把又美又高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一直並無法達到使其報復「合法化」的目的。不少國家要求美國提供證據,動武要得到聯合國授權;在美國最親密的盟國英國,不少人事發後表現出了一種幸災樂禍,為此BBC被迫向美國道歉;在加拿大許多人認為911事件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瓜豆」效應。有20年歷史的日本反戰組織「和平船」在東京街頭展開了電子郵件反戰活動。該組織負責人說「我們不相信軍事行動能夠消滅恐怖主義。軍事行動只能激發更多的恐怖活動。」
在美國本土以大學生為主的抗議遊行一直不斷,有時十幾所,甚至幾十所大學聯合行動,有時在某個城市自發上街抗議。就在布希對參眾兩院作演講並受到與會政客多次鼓掌支持的時候,波士頓等城市的大學生和部分市民同時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遊行,呼籲和平,反對戰爭。此外許多知名知識份子,如喬姆斯基等,也對美國將要進行的報復性戰爭給予了強烈的抨擊。布希這一代是參加過越戰的,他們清楚國內越來越強烈的反戰傾向會給政府發動的戰爭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7。目的不確定
911事發不久,布希就正式對恐怖主義宣戰,而且一再發誓一定要把全球的恐怖主義全掃光。在他的國會演講中布希再次誓言美國將動用包括外交手段、情報行動、金融影響力和必要的戰爭武器在內的「一切資源」,對全球恐怖主義進行戰爭。大有「要掃除恐怖主義,全無敵」的決心和信心。但這場戰爭到底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鮑威爾承認布希政府內部一直在商議此事。也就是說,內閣中仍有分歧。例如,"鷹派"代表人物之一,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強烈主張將伊拉克包括在打擊目標內,甚至包括黎巴嫩等國家的一些目標,而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在阿富汗和全世界集中力量打擊本.拉登和他的恐怖主義網路。例如,鮑威爾在一系列的訪談中就表示,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將分階段進行,而第一階段將集中打擊本.拉登和他的黨羽。這顯然和布希的口徑不甚統一。
目的不確定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行動代號的改變,這在美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9月25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布,把美國軍事行動的代號由「無限正義」改為「持久自由」。布希政府的解釋,這是是因為「無限正義」的提法曾經引起一些穆斯林學者的反感。他們認為,「無限正義」只有神或者真主才能做到, 政府領導人或者軍隊是不能夠做到的。 而美國希望在軍事行動中得到海灣等穆斯林國家的支持,所以不願得罪他們。按拉姆斯菲爾德的說法,新的代號顯示,「這將不是場速決戰,將曠時多年。」的戰爭,而是一場「可能會喪失更多的生命」 「漫長、艱難和危險的戰爭」。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改變代號應該也顯示出布希政府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一直不確定,而且正在調整或已經調整。
8。試圖「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武《孫子兵法.謀攻》篇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布希政府在過去的幾天中似乎也有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現為:加緊軍事部署不斷聚集兵力,在最大程度上對塔裡班形成包圍;給予反塔利班聯盟最大可能的支持和幫助,讓阿富汗人打阿富汗人;努力尋找塔裡班內部的縫隙,試圖從內部分化瓦解塔利班政權;採取釜底抽薪的措施,凍結與拉登有關的資產;盡最大努力爭取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支持,在爭取俄羅斯的工作上尤為成功;把拉登和塔裡班從伊斯蘭世界和阿拉伯國家中孤立出來。以這些手段,布希政府希望能首先從心理上戰勝拉登,至少使其部下和支持者被孤立,使塔裡班內部出現亂子。 然而這些努力至今效果不甚明顯,雖然三個承認塔裡班的國家中有一個已經被迫與塔裡班斷交,但伊斯蘭世界似乎不買布希的賬;雖然巴基斯坦政府被迫同意讓美軍過境,但申明不準備與塔裡班斷交,阿富汗人民仍支持拉登,反對美國動武。在西方陣營,布希政府雖一直努力宣傳戰爭的正義性,但不少西方政府對美國的支持都有所保留,或者只是紙上談兵。至今真正有實際行動的只有英國和日本。「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努力是可取的,但似乎還有待繼續努力。這自然需要時間。
9。沒有全身而還的把握
拉登手下最多隻有5000人,塔裡班沒有正式部隊,只有幾萬民兵。這些兵不僅仍然是以步槍為主的「烏合之眾」,而且是一群食不果腹的叫花子。他們與強大的伊拉克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從常理上講,對付他們,應該用不著太多的軍隊,更用不著很多時間準備。飛機轟炸,導彈轟炸,特種兵搜窩就應該能解決問題了。然而,布希政府一方面繼承了美國人打仗的傳統:要先運去最先進的武器,最先進的設備,絕對優勢的兵力;一方面的確感到沒有全身而還的把握,因此他從一開始就告誡美國人民,這場戰爭與科索渦有別,死人的事是要發生的。不論是在政治、經濟上,還是在科技或武器上阿富汗都與美國差許多級,根本是不可比,但如果要在阿富汗這塊土地上打仗,美國的優勢就大打折扣了。 據報,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領導人奧馬爾最近在一項罕有的訪問中說,美國不能擊敗他所領導的運動,即使美國再強大兩倍。布希總統對美國之音沒有聽取建議而播出這個訪談感到失望。奧馬爾的話雖不無鼓士氣的目的,但從十年前蘇聯兵敗阿富汗看,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
阿富汗是地球上最荒漠的地方之一,氣候環境極差,崇山峻嶺遍佈,交通落後;對入侵軍隊來說,要在阿富汗建立補給線一項就極其困難。美國最難對付的還是不畏死亡、不怕艱苦的學生軍。塔利班的軍備雖然落後,但由他們創辦的伊斯蘭學校訓練出來的4萬名學生卻十分了得。不論是受愛國精神的驅動,還是被宗教情結所激揚,他們是不怕死的。一支不畏死的部隊如果能有深通兵略的人指揮,其戰鬥力是不容忽視的。這應該也是布希有所顧忌的。
10。備戰尚未完成
據報導,為了這場對付幾萬民兵的戰爭, 美國準備調動20萬大軍、700餘架戰機、近百艘戰艦和最精銳的特種戰部隊,外加英、日等隨從的部隊。在這次軍事部署中,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最為引人注目。目前, 「企業」號和「卡爾.文森」號早已分別在阿拉伯海和海灣待命,「羅斯福」號和「小鷹」號戰鬥群仍在途中。這4艘美軍航母,再加上在塞普勒斯海域的英國航空母艦「卓越」號,中東海域將有5艘航母壓境。美國的「海豹突擊隊」、 「綠色貝雷帽」、 「黑色貝雷帽」和 「三角洲」等特種部隊也到位,據說部分已進入阿富汗。但對付阿富汗這樣一個久經沙場的國家,對付拉登和塔裡班這種「亡命之徒」,布希政府除了希望軍事準備更加充分外,還想進一步協調盟國的行動,進一步爭取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民眾的支持,更加可靠地掌握本.拉登的蹤跡,以提高打擊的準確性,縮短戰爭時間。如以色列空軍司令哈魯茲少將所說,單單以空襲方式根本無法消滅恐怖份子,獲取十分準確的情報來瞭解他們的動向後動用地面部隊是必須的。當然這需要時間,尤其是對在深山裡神出鬼沒的拉登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有日本人預測,11月底是美軍打擊開始的最可能的時機。
這場戰爭的爆發只是個時間問題,預測這場戰爭的勝負是困難的。如果拉登和塔裡班可以使其成為一場持久戰,越戰II的可能不是沒有,但這最少要有兩個條件,其一拉登和塔裡班內部團結一致,其二伊斯蘭世界同仇敵愾,盡力支持阿富汗。否則,科索沃II則是結果。然而,不論何種結果,受難最重的還是平民百姓。使平民百姓受難的戰爭都是應該詛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