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家譜收藏在遼寧省西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喀左縣)檔案館。它長八米,寬一點七米,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蒙古族家譜。它記載了從一六三五年至清朝光緒年間十四代、一千九百多名該家族男性成員的姓名和社會地位。
不少史學家認為,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的軍隊攻入大都(元代都城,今北京)後,當時的元代統治者元順帝撤離到蒙古草原,並佔據了明朝勢力範圍外的某些地區繼續稱汗。中外學者將元順帝的兒子、汗位繼承者愛猷識裡達臘延續的政權稱作「北元」。圖琳固英的家譜則為這種推測提供了新證據。
「圖琳固英正是『北元』的一位『塔布囊』(蒙語,駙馬),」專門負責這件歷史檔案翻譯和研究的蒙古族學者胡國誌,在考察了位於喀左的圖琳固英墓後作了如此表示。據考證,為褒獎圖琳固英的十二世祖濟拉馬,成吉思汗下令讓子孫後代與這位愛將的後裔世代聯姻,濟拉馬的子孫因而有機會獲得「塔布囊」爵位。
「據《元史》記載,賜婚需要頒布聖旨確認。如果不存在『北元』政權,生活在明朝末年的圖琳固英就不會有『塔布囊』爵位,」胡國誌說。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喬吉、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主任、史學博士達力扎布等人在對家譜深入分析,並查閱《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史料後認為,家譜對於進一步確認元朝年代具有佐證作用。
喀左縣檔案館前館長李守峰更是大膽提出,「北元」某位大汗的駐地可能就曾在喀左。「研究人員在喀左發現了五座古代兵營呈環繞狀分布的遺蹟,這是蒙古大汗駐地的標準布局」,他說。
據李守峰介紹,專門研究「北元」問題的日本學者和田清在著作中也曾提出,元代大汗的正統後裔曾率領十萬人馬東遷,到達了興安嶺東南部的地區,「而喀左就在這一範圍內」。
達力扎布博士也不排除「北元」皇帝曾在喀左逗留的可能。
另據家譜記載,圖琳固英的六子色棱是「守金柩倉庫的人」。史學界對於金柩的解釋也有爭議:有人認為它是「北元」的黃金儲備庫,也有人說它就是成吉思汗的靈柩。民間曾有這樣的傳說:成吉思汗的遺體埋葬在黃金鑄成的棺槨中;喀左附近也有元代大汗的墓葬。
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死後採取了秘密的喪葬方式,他的陵墓在深埋後,被萬馬踏平。至今,學術界關於其具體位置仍沒有定論。
記者在喀左採訪時瞭解到,圖琳固英很多世孫至今仍生活在這裡。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九,他們都向西北蒙古草原的方向叩頭祭祖。這些人中,有的至今保留著與生活在遼寧省北票、改姓「寶」的成吉思汗後代聯姻的傳統。但他們早已沒有「塔布囊」的爵位了。
目前,有關學者對圖琳固英家譜的研究仍在深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