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短文中,不用我多費口舌,只需引用幾處本書中的段落,李鴻章的開明便會躍然紙上。
第一段:李鴻章於1896年訪問美國時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在記者問道當時美國的排華法案時,李鴻章回答說:「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促使全世界的市場迸發活力,而競爭既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我們知道,《格利法》是由於受到愛爾蘭裔移民欲獨霸加州勞工市場的影響,因為清國人是他們很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想排除華人。如果我們清國也抵制你們的產品,拒絕購買美國商品,取消你們的產品銷往清國的特許權,試問你們將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當成清國什麼高官,而要當成一名國際主義者,不要把我當成達官貴人,而要當作清國或世界其他國家一名普通公民。請讓我問問,你們把廉價的華人勞工逐出美國究竟能獲得什麼呢?廉價勞工意味著更便宜的商品,顧客以低廉價格就能買到高質量的商品。你們不是很為你們作為美國人自豪嗎?你們的國家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現代文明,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
第二段:在同一此採訪中,當記者問道:「閣下,您贊成將美國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李鴻章回答說:「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第三段:有了前面的李鴻章自白,《紐約時報》記者對他的評價就不會引起太多的異議。這段評價是在記者採訪袁世凱時的背景介紹時提到的:「李鴻章和他同時代其他清國高官的不同之處,只是在於他有一個比其他人更為寬闊的視野。當然,在他身上也有他為官環境下不能不有的一些傳統惡習。然而,他畢竟遠遠地走在了他這個時代的前面,並且預見到:他的國家在即將到來的數年裡,會需要那些具有前瞻眼光和進步思想的人
。」
現在,大陸的影視舞台上充斥大清國的帝王將相,李鴻章的主要形象仍然是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的賣國者,而雍正皇帝卻被作為改革者大加歌頌,這種對歷史的歪曲是何等荒謬絕倫!(2001年10月24日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