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1-12-15 17:26:00作者:
12月15日消息:食品質量到底怎麼樣呢?
食品安全問題多多
最近一個時期,食品質量問題頻頻見諸於報端,從劣質火腿腸到各種方便食品。這不禁使廣大消費者心存疑慮:我們身邊的食品還能吃嗎?
食品安全問題,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質量問題,我們所關心的也通常是這方面的。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各種營養技術指標等等,這些問題只要我們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還是能夠控制的。二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天然、純潔而產生的安全問題。事實上,正是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譬如:食品生產環節。許多農作物大量使用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卻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以內,實際上這部分食品已經被污染,人們食用後,怎能對身體有利?在城市蔬菜市場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新鮮事情:有的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干乾淨淨的蔬菜卻受到冷落,這是一個叫人聽起來有點心酸的笑話。
除此之外,過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長素、催熟劑等,也會通過食物的攝入,影響到人體健康。最近媒體披露的一些不法廠商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豬的瘦肉率的違法事件,引起了社會上的震驚。何謂「瘦肉精」?化學上又稱鹽酸克侖特羅,這種物質滯留在豬肉內,只有在172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會分解,人攝取一定量就會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心跳加速和神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為利用添加劑、形成有毒食品的典型案例。
在食品加工環節,問題同樣不少。大的有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後死亡事件;廣東發生的用工業油對大米拋光上臘、製成有毒大米事件;河北石家莊的使用「泔水油」製作油炸食品事件等等。小的像用工業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此外,食品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也存在著食品污染、變質問題。比如不少中小城市,人們習慣在街上、食品攤上食用早點,而這些地攤普遍衛生條件較差,食品防蠅、防塵條件不足,加之使用劣質食油甚至地溝油,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街頭巷議,媒體曝光,人們在對食品安全劃上一個大大問號的同時,也在渴望著健康食品的出現。
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於立法。目前我國在食品立法上還比較落後,標準體系也不盡完善。雖然《食品衛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產、銷售環節做了不少規定,但不少標準的制約性不強,已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的需要。
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痛下決心。這其中應有兩個方面:
一、對食品質量控制標準應相應的提高。
比如,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產品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應進一步完善。
此外,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常用食品質量問題,應該採取一些果斷措施。比如,禁止在肉製品、豆製品、面製品、水產品中濫用添加劑;加強對畜、禽、蛋、肉、水產品等生產的監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質量;整頓奶製品市場,提高奶製品質量;加強蔬菜、食用菌農藥殘留檢測等等,都應該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才是老百姓真正渴望的大實事、大好事。
二、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應痛下狠手,從源頭抓起。
各職能部門如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應真正負起責任,不能等事件出來以後再課以重罰,而應防患於未然。譬如困擾許多中小城市的城市早點地攤問題,應堅決退(出道)路進(入市)場,相應的提高其衛生監管標準,包括消毒、防疫等方面,這是一個牽涉千家萬戶的大課題,只能嚴,不能寬。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人們的身體健康將受到更多的損害。
消費者呼喚綠色食品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關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飽,而是吃好,吃出健康來。綠色食品也就隨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何謂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就是在食品生產、加工等諸環節,未被污染的、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當前,我們在綠色食品消費方面還比較落後---綠色食品生產量很小,一些假冒綠色食品充斥市場,人們對綠色食品的瞭解較少及綠色消費意識不足等等,都制約了綠色食品的快速發展。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有責任、有義務把綠色食品消費作為一件大事抓。對有能力的企業,政府應用優惠政策支持他們開辦綠色食品加工基地,並在城市開辦一批綠色食品商場,真正使綠色食品消費在我國盡快形成氣候,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
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擦亮眼睛,把好「入口」。比如購買食品,應該選擇正規商場和市場的產品,不要貪小便宜,隨意在街頭小攤上購買,以免上當;要選購名牌或比較規範企業的品牌食品,尤其對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作為首選;選購食品、飲料時,不能一味貪色貪味,如過白的麵粉、饅頭、麵條等,有可能使用了過量的增白劑,應謹慎選購;蔬菜最好挑選帶皮和包心的。對有葉蔬菜,則要一洗、二泡、三燙,只要經過處理,一般可去掉80%以上的殘留農藥。
食品安全問題多多
最近一個時期,食品質量問題頻頻見諸於報端,從劣質火腿腸到各種方便食品。這不禁使廣大消費者心存疑慮:我們身邊的食品還能吃嗎?
食品安全問題,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質量問題,我們所關心的也通常是這方面的。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各種營養技術指標等等,這些問題只要我們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還是能夠控制的。二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天然、純潔而產生的安全問題。事實上,正是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譬如:食品生產環節。許多農作物大量使用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卻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以內,實際上這部分食品已經被污染,人們食用後,怎能對身體有利?在城市蔬菜市場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新鮮事情:有的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干乾淨淨的蔬菜卻受到冷落,這是一個叫人聽起來有點心酸的笑話。
除此之外,過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長素、催熟劑等,也會通過食物的攝入,影響到人體健康。最近媒體披露的一些不法廠商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豬的瘦肉率的違法事件,引起了社會上的震驚。何謂「瘦肉精」?化學上又稱鹽酸克侖特羅,這種物質滯留在豬肉內,只有在172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會分解,人攝取一定量就會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心跳加速和神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為利用添加劑、形成有毒食品的典型案例。
在食品加工環節,問題同樣不少。大的有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後死亡事件;廣東發生的用工業油對大米拋光上臘、製成有毒大米事件;河北石家莊的使用「泔水油」製作油炸食品事件等等。小的像用工業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此外,食品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也存在著食品污染、變質問題。比如不少中小城市,人們習慣在街上、食品攤上食用早點,而這些地攤普遍衛生條件較差,食品防蠅、防塵條件不足,加之使用劣質食油甚至地溝油,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街頭巷議,媒體曝光,人們在對食品安全劃上一個大大問號的同時,也在渴望著健康食品的出現。
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於立法。目前我國在食品立法上還比較落後,標準體系也不盡完善。雖然《食品衛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產、銷售環節做了不少規定,但不少標準的制約性不強,已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的需要。
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痛下決心。這其中應有兩個方面:
一、對食品質量控制標準應相應的提高。
比如,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產品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應進一步完善。
此外,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常用食品質量問題,應該採取一些果斷措施。比如,禁止在肉製品、豆製品、面製品、水產品中濫用添加劑;加強對畜、禽、蛋、肉、水產品等生產的監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質量;整頓奶製品市場,提高奶製品質量;加強蔬菜、食用菌農藥殘留檢測等等,都應該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才是老百姓真正渴望的大實事、大好事。
二、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應痛下狠手,從源頭抓起。
各職能部門如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應真正負起責任,不能等事件出來以後再課以重罰,而應防患於未然。譬如困擾許多中小城市的城市早點地攤問題,應堅決退(出道)路進(入市)場,相應的提高其衛生監管標準,包括消毒、防疫等方面,這是一個牽涉千家萬戶的大課題,只能嚴,不能寬。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人們的身體健康將受到更多的損害。
消費者呼喚綠色食品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關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飽,而是吃好,吃出健康來。綠色食品也就隨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何謂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就是在食品生產、加工等諸環節,未被污染的、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當前,我們在綠色食品消費方面還比較落後---綠色食品生產量很小,一些假冒綠色食品充斥市場,人們對綠色食品的瞭解較少及綠色消費意識不足等等,都制約了綠色食品的快速發展。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有責任、有義務把綠色食品消費作為一件大事抓。對有能力的企業,政府應用優惠政策支持他們開辦綠色食品加工基地,並在城市開辦一批綠色食品商場,真正使綠色食品消費在我國盡快形成氣候,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
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擦亮眼睛,把好「入口」。比如購買食品,應該選擇正規商場和市場的產品,不要貪小便宜,隨意在街頭小攤上購買,以免上當;要選購名牌或比較規範企業的品牌食品,尤其對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作為首選;選購食品、飲料時,不能一味貪色貪味,如過白的麵粉、饅頭、麵條等,有可能使用了過量的增白劑,應謹慎選購;蔬菜最好挑選帶皮和包心的。對有葉蔬菜,則要一洗、二泡、三燙,只要經過處理,一般可去掉80%以上的殘留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