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頭腦中比較傳統的概念是這樣的:「政治家」屬於那類關心國家利益者,他們值得人們的尊敬,而「政客」屬於那些關心局部或狹隘利益者,他們應該遭到人們的鄙視。其實,這類傳統的概念早已過時了。
傳統的概唸經常扮演者不正確的角色。我小時候,「電腦」這個詞(概念)是用來罵人的,它表示偷懶的人不願意用腦子好好想問題就做結論。今天,「電腦」代表了時代新科技的發展,沒有人再用「電腦」這個詞(概念)去罵人了。
我們中國民主正義黨三月份發出的《政策報告》中的第「(二)」部分,雖然沒有用「政客」這個詞,可是意思仔細讀來不難發現,這份《政策報告》的基礎是認定臺灣總統陳水扁先生(當時是總統候選人)為「政客」。講得具體一點就是說,陳水扁先生和他的民主
進步黨會為了臺灣人民的利益來擱置或者放棄臺灣獨立的訴求。該《政策報告》甚至認為民主進步黨提出的「臺灣獨立」的主張也只不過是為了爭取選票而已,一旦民主進步黨執政,那些「臺灣獨立」的主張反而會被淡化。這更是在說陳水扁和民主進步黨屬於「政客
」類型,而不是「政治家」。
也許我上門的闡釋《政策報告》的作者不會同意,正義黨總部負責人害怕我亂說話(不民主的表現),竟然不請我參加簽名,我實際上是同意《政策報告》的說法的,但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陳水扁和民主進步黨是「政客」類型這個問題點出來才能夠把問題的實質說清楚。這個問題說清楚,等於給這篇《政策報告》畫上了「眼睛」。
今天,陳水扁已經就職臺灣總統三個月了,從他的就職演說和關於民主進步黨執政的一系列報導來看,說陳水扁和民主進步黨是「政客」,他們絕對不是「政治家」是一點也不錯的。我這裡不討論為什麼說他們都是「政客」的問題,好像沒有什麼人認為它們不是「政客」,所以就不必要討論了。我要說的是:「政客」比「政治家」更有利於國家穩定,更有利於人民的福利。
現在,讓我來給「政客」和「政治家」的概念闡述新的意思。
「政客」就是注重人民的和自己的利益,他們追求通過給人民帶來具體的福利獲得支持,從而獲得支持或維持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政客」的表現不那麼「偉大」和「光榮」,然而他們卻總是比較「正確」,因為他們在人的利益的衝突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是既得利益並縮小衝突。
「政治家」就是注重某種冠冕堂皇的傳統或者原則的「搞政治」的人,所謂「國家利益」是空話,因為在他們腦子裡,傳統和原則等「意識形態」的東西比任何實際的「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更加重要,他們經常會用犧牲自己的個人或者家庭的利益來騙取他人接受他們主張的「意識形態」的教條,並且追求他人犧牲個人或家庭的利益來滿足他追求「意識形態」教條的慾望。
我說的這種「政客」的典型例子是美國大多數的歷任總統和國會議員,而我說的這種「政治家」的典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歷任「無產階級革命家」。就臺灣出現的政黨輪替而言,民主進步黨勝就勝在他們是「政客」上,國民黨輸就輸在他們是「政治家」上。
「政客」會為了迎合人民的要求而制定國家政策,在民主的制度下這是取得足夠選票的支持,從而取得執政的權力和為自己代表的集團謀取實際利益的唯一途徑。「政客」不但會給人民帶來是既得利益,而且由於「政客」能夠隨機應變,能夠隨時妥協,能夠處處走中間路線,同時也能夠給國家帶來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
相反,「政治家」就十分糟糕,他們死守「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則和教條而絕不願意向人民,或者哪怕是自己個人的,自己家庭的或者自己政治集團的實際利益作出妥協和讓步。當他們堅持的「意識形態」的原則和教條跟人民的實際利益相衝突時,如果是專制獨裁製度,這類「政治家」就通過獨裁的鎮壓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如中國大陸的共產黨;如果是民主制度,這類「政治家」就會在人民選舉中輸掉,如臺灣一貫堅持「反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原則和傳統(都是意思形態的東西)的國民黨。
死守原則和傳統等「意識形態」的「政治家」一般只能給社會和國家帶來衝突,並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實際利益,他們必須依賴獨裁專制才能夠維護權力不被推翻。而隨時準備妥協並採取折衷路線的「政客」卻能夠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穩定,並且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實際利益。美國的強大和穩定,不正是有這個原因在起作用嗎?
中國大陸要實行民主,首先需要出現一大批「政客」。
今天,我要為「政客」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