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宗教領袖都把九一一事件看作是對宗教信仰的挑戰。恐怖襲擊發生三天之後,曼哈頓林肯廣場猶太教堂的明斯克長老,講述了聖經中上帝叫亞伯拉罕殺他兒子伊薩克作為獻祭的故事,直到最後一刻亞伯拉罕表示要遵從上帝的意志,上帝才讓他住手:「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就是要看他在關鍵的時刻,在他的信仰遇到危機的時刻,他是否能夠從內心深處為信仰做出犧牲,為上帝做出奉獻。我認為這個例子對紐約發生的事件特別有意義。自從911事件發生以後,我們看到的是那麼多人無私無畏的英雄行為,有救火隊員,有警察,還有那些在飛機上和劫機者搏鬥的乘客和乘務員。他們寧願讓自己的飛機墜毀,自己犧牲,也要拯救上千名有可能因恐怖襲擊而遇難的人。這個事件考驗了我們每一個人。這個事件也告訴我們,我們都有能力在災難危急中挺身而出。而且把災難化為動力,不但在患難危急中挺身而出,而且在榮華富貴中也一往直前。我們應該永遠具備互幫互助的能力。」
在各種各樣的英雄事跡中,名不見經傳的還有卡斯爾努沃,一個莫霍克族印第安人。她跑來做義工,為世貿中心現場工作的人員提供食品和給養。自從九月十二號以後,她幾乎天天都在這兒。她說:「簡直就跟科幻小說裡描寫的差不多。人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些失蹤的人恐怕永遠也找不到了。這種場景使人們更加互相關心,更加高尚,更能敞開心胸理解別人的感情,關心別人的生活。這個事件並沒有使我感到害怕。你可以充滿悲天憫人之心,也可以堅強無所畏懼。不必非得是個大塊頭才無所畏懼。」
麥加里也有同樣的感覺。他是個木匠,一直在世貿中心的廢墟中幫助尋找死者。他說,在那裡的日子使他更加感謝上帝對他的恩惠:「我每天都要多擁抱我女兒至少五次以上,多親吻我的妻子至少兩、三次。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就再也回不來了。你走出家門,也有可能這是最後一次。」
*有人用佛教解釋日常生活*
迪亞斯是華盛頓地區教授佛教靜坐方法的教師。她說,這種想法和佛教的基本原理如出一輒:「人生無常,而且歷來如此。佛教的教義之一就是,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斷地變化。根本沒有任何物和人是可以依托的。可惜,凡人的本性就是要抓住一些自以為是安全、保險、固定不變的東西。佛家教導告訴我們的正是一點一點的學習怎樣在這種不安全的狀態中生活,而且感覺生活愉快。」
凱利是迪亞斯的同事,她補充說,佛教的理想也不光是生活愉快,還要全部地、直接地、毫不萎縮地面對所遭遇的處境:「事件發生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悲傷、憤怒,然後是想復仇,然後是巨大的同情心,後來才有些恐懼。總而言之都是強烈的感受。」「完完全全地、不折不扣地親身感覺某件事物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感情。可以清醒地看到,人的內心深處蘊涵著巨大的邪惡,也蘊涵著無限的愛。」
在假日期間,許多美國人都希望,儘管恢復和重建九一一造成的破壞是艱鉅的任務,但是賦予這個任務以足夠的精神價值,就會使這個艱鉅的任務更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