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失業率的這種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國際間有一整套收集、整理和計算失業率的方法。同時由於失業牽涉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對全社會透明。
但是在中國,失業率卻始終費人猜疑。改革開放以前,失業率的概念在中國的統計中根本就不存在。這是因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失業是資本主義制度所特有的產物,社會主義沒有也不應當存在失業問題。這樣一來,那些常年沒有工作的人和從學校畢業後等候工作分配的人的人數成為國家機密。這種狀況在改革開放後仍然持續了好幾年。
中國官方的統計年鑑一九八六年開始羞答答地公布類似失業和失業率的統計。但是失業的字眼仍然不能出現在官方的文件中,而通通代之以兩個新創的名詞,即所謂城鎮待業人數和待業率。中國國家統計局對待業人員所下的定義是:"有非農戶口,在一定勞動年齡內(十六歲以上男五十歲以下、女四十五歲以下),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並在當地就業服
務機構進行待業登記的人員"。當年公布的城鎮待業人數大約為二百六十萬人,待業率為百分之二。雖然這表明官方不得不正式地承認了中國存在失業現象這個早已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沒有人真的相信其公布的數字。
從一九九四年起,中國政府終於開始使用國際通用的失業和失業率的名詞。官方的統計年鑑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的定義是: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並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過去五年,中國統計年鑑上的城鎮失業率一直為百分之三點一。這個數字與人們對中國失業現象的直接觀察和中國城鄉民眾的切身感受相距甚遠。
中國官方的所謂失業率與國際上通行的失業率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國對有資格求職的人的勞動年齡的規定低於本國法定退休年齡十年,這就是說男五十歲以上、女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即使失業,也不包括在失業統計之內。事實上,在許多城鎮,四十歲以上便被強迫退休的現象比比皆是。在西方國家,無論男女,通常的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這就是說,僅是由於年齡的規定不同,中國的失業統計範圍便可以比西方國家的窄很多。
其次,在中國失業人員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遠低於其它國家。在許多國家,如果失業者要領取失業救濟和享受其它社會福利,就必須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而在中國的許多地區,根本沒有這類對失業者的社會保障,加之就業服務機構根本不是有效的就業中介,因此,許多失業者也就沒有必要去那裡登記。這樣一來,以就業服務機構的登記數來統計失業率,在中國也就使得失業率比實際上低很多。
更重要的是,中國關於失業的統計只侷限那些居住在城鎮並且擁有城鎮戶口的的人。根據二零零零年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八億多,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如果在再加上那些雖然已經住在城鎮但沒有城鎮戶口的人口,中國有大約九億人,或者說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是不被失業統計涵蓋的。事實上,農村的失業現象遠比城鎮嚴重,如果失業統計把農村排除在外,在中國這樣的國家,這個統計便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這樣做。
當然,各級官員浮誇政績,有意壓低當地失業統計的行為也是使得中國失業率低於實際數字的一個原因。中國的媒體對這類現象的披露已越來越多。
中國的失業率究竟有多高?恐怕沒有人能拿出真正的準確數字。因為唯一有能力進行準確統計的中國政府不願意公布這個數字,或者說甚至不願意知道這個數字。這使得經濟學家們只能從旁進行推測了。按照權威的《經濟學家雜誌》的一篇文章估計,中國的城鎮和農村的失業率在二零零零年中大約分別為百分之八和百分之三十。折合下來,總人數為兩億三千萬人左右。在我看來,這個數字比中國官方的數字更接近於人們的實際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