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悲哀

發表:2002-05-23 22: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朋友帶孩子來家做客。我指著我滿屋的書籍對孩子說:「孩子,喜歡什麼書,儘管去拿?」不料,朋友的孩子說:「我什麼書也不想看,老師佈置的作業已經夠多得了,我那有時間看其課外書!」

每當我想起那位孩子的話,我便感覺到了我們教育的悲涼和淒慘。我們的老師,他們在機械地教書同時,而且總是在千方百計地消磨和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科舉教育的目標狹窄,學校教育的積極功能逐漸消失,消極功能卻日見暴露其弊端。如此教育,也只能培養一批跟教育宗旨相背離的叛逆。

楊振寧教授說:「美國學生在學業上有廣泛的興趣、進行不規範的訓練、精力充沛、有自信心,但是傲慢、自大;而中國學生限於狹窄的專業、進行紮實的操練、按部就班、安靜、謙遜、沉靜,但缺乏自信心。中國的教育體制更適應大多數人,而美國的教育體制則適於極少數的人,如比爾.蓋茨等精英分子,兩種教育應取長補短。」    朱棣文說:「創新一定要敢於想像,用新的方法思考問題。」「對科學來說,創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國的學校過多強調學生的書本知識和過於頻繁地進行書面考試,而激勵學生創新精神不足。」

美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舍韋說:「在許多國家裡,學術氣氛過於傳統,前輩的觀點必須被尊重,但美國科學家對老觀念不是特別恭維,敢於挑戰舊學說。如果從數學和科學測試成績來看,在全世界美國的小學或中學教育水平只能排29位左右,落後於所有北歐國家以及瑞士、法國和德國,而大學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其教育水平很高,提倡學生不死記硬背,要求獨立思考並更具主動性。」

前些年,我對80年代大中專畢業的學生,作過調查,參加工作後,除了工作書籍外,他們很少閱讀其他書籍,至於能夠養成自覺學習習慣的人,則少得可憐。如此狀況,我們的科舉制度,應該負完全責任。

興趣是教育的最好老師,而應試教育則是培養興趣的大敵。中國教育出來的學生,一旦獲得「飯碗」,非但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而且把知識視為前進(陞官發財)的絆腳石。教育不能養成學習的愛好和興趣,這才是我們教育跟老外教育的真正差距,也是我們的科學發展跟發達國家差距所在。

教育的本能,就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自覺,讓孩子的思緒飛得更高、更遠,而我們的專制教育的思路,則恰恰反其道而行。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們的成就,無不得益於對老師傳授知識的否定和再思考。只有奴性十足的孩子,才會把認真聽講的教條當成聖旨。

漢寶德先生說:「中國教育整個在一種膚淺的專門教育的觀念籠罩之下,在職業主義的支配之下,青年朋友要長成為有眼光、有識見,以天地為心,對人類前途有見解的胸襟廣闊分子,相當困難。如果沒有廣大的人文精神的準備,知識與人都是一些工具,都會為野心家所利用,或為自身慾望所驅使,渾渾噩噩地在社會裏鑽營而不知所為。」

瑞典林德斯滕教授就說:「一個國家要想出諾貝爾獎獲得者,投入大量的金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如果我們不徹底改造幾千年來的科舉制度,我們不能培養一大批自覺的學子,沒有自覺的學子,也就別想有嬌人的成就。

中國建立至今已有50多年了,中國大陸本土卻沒有一位獲諾貝爾獎者,而佔世界1/5的華人中只有6位華裔獲獎者,僅佔全部獲獎者人數的0.86%。是什麼原因導致華人如此狼狽?如此羞辱和痛心的呢?當然是我們所謂的幾千年文明留下的傳統教育。樊春良認為:「我想其間必有重大的失誤,而教育恐怕首當其衝,難咎其責。」 ( 翟羽佳 )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