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族後裔
最近聽說公園內的七星山上有金字塔遺蹟,覺得不可思議,更沒想到竟然有機會得以上山,親自目睹這尚未定論的古文明。出發前,我們約略讀了一些資料。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呂理昌課長的安排下,有幸見到凱達格蘭族文化遺址重整委員會主委林勝義先生。
林先生是凱達格蘭族的後裔,曾在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向呂課長提起,七星山上應該有他祖先的一些遺址。不過,呂課長在幾次田野調查中,並沒找到。後來在林先生陪同下,辛苦地穿梭於七星山濃密的箭竹林裡,隱約感覺一股神秘的氣氛籠罩著。林先生彷彿感應到什麼似的,直說:應該在附近。終於,他們找到了綠色金字塔及其他遺蹟。
根據林先生的說法,七星山遺址和凱達格蘭族有關。那麼,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又是源自什麼樣的歷史根據?原來,當時居住在北臺灣的凱達格蘭族是平埔族中人數最多、發展最早、文明最盛的,而現在的總統府附近一帶,是當時凱達格蘭族練兵的地方。
金字塔與祭壇
在呂課長帶領下,從小油坑旁的步道開始往上爬,山路十分陡峭,四周喧囂的蟬鳴相伴。途中回首眺望,景色一片遼闊,蜿蜒的淡水河和基隆河靜靜的徜徉其間,既美麗又溫柔。
走在乾枯的箭竹林裡,濃密的樹林望不到底。當我發現正前方矗立一座小山丘時,呂課長已經站在山頂上,沒想到這就是金字塔的頂端。這座金字塔是由許多巨大的岩石堆成的三角錐,高約20公尺,若不是抓著樹幹著力,還不容易攀爬上去呢。金字塔看似人工堆疊而成,從石頭縫隙看去裡面是空的。
往七星山主峰的方向遙看,不遠處有一座祭壇。三個未彫刻的石碑堆砌成三角形,中間的石碑較大,兩邊稍小,呈對稱狀。石碑前有一個小廣場,在上面跳躍,會感覺地面上下震動,聲音異於一般的地面,好像踩在中空的土殼上。離石碑約6公尺,有一個月牙形凹地,有蓄水功能,它的內側朝向石碑。這片廣場,看似以石碑為中心而設置的,推測是古人祭天的場所,被稱為陵寢或祭天壇。
繞到祭壇後方,有兩堆形狀特別的巨石。右邊的巨石像只大烏龜,龜背部分還有栩栩如生的刻紋。在頭部的龜眼則朝向東北方,這與金字塔及祭壇皆指向東北方向雷同,是巧合嗎?還是有什麼奧秘存在?另一側的巨石看起來像人面石,上面刻有眼睛、鼻子,頭上看似戴了一頂帽子。此外,不遠處另有一堆巨石,最上面兩個大石頭相互依靠,形成一個天然的拱門,呂課長說這是一個祭獸臺。
在一萬年前,七星山頂的金字塔,正好指向當時的北極星。當時,由於冰河期結束,臺北盆地一片汪洋。那個座落在凱達格蘭族聖山的祭壇,推測是巫師舉行儀式或祭祖的地方。
凱達格蘭文化遺址
呂課長說,能夠證明凱達格蘭族和七星山金字塔遺址相關的有力證據,是七星山南峰附近山頂上的圖騰石刻「雷公子」。根據凱達格 蘭族的傳說及其他遺蹟顯示,頭上戴著五條天線般船形帽的「雷公子」是凱達格蘭族的圖騰。許多證據顯示女巫居住的房子,都刻有雷公子的裝飾圖騰。目前臺灣大學歷史博物館還保有這個圖騰。在七星山頂久經歲月沖刷的「雷公子」圖騰石刻,雖然有些模糊,但仍可看出和凱達格蘭族的圖騰標誌有頗多相似之處。
下山後,心中仍流連於神秘巨石遺址的種種。在遙遠的過去,這塊土地極可能曾經是凱達格蘭族活動頻繁之處。但是對這裡幾處可觀的遺址,相關單位卻尚未著手研究,經歷時光的摧折,不知現場的完整性還能保持多久?
蓬萊仙島在何方
臺灣有著非常豐富的先民遺蹟,光是史前文化遺址就有1,500處左右,重要遺址也有一百多處。根據《山海經》記載:蓬萊山在東海中,島上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其物禽獸盡白,宮闕以黃金銀做成。古籍所載東海蓬萊山是不是指臺灣呢?呂課長說,臺灣除了是一個美麗的島嶼之外,也是全球物種最多之處,數目幾乎和整個歐洲大陸相當。
約400年前,由於臺灣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就像個蓬萊仙島,因此住在福民來臺,追求較好的生活。清朝規定移民到臺灣的男丁不得攜帶女眷。當時的平埔族是母系社會,這些單身漢移民入贅,和原住民通婚。有句話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當時移民的後代,也就是一部分現在所謂的臺灣人,他們可能保有平埔族血統而不自知哩!
到七星山雖然是短短的一天,但對我而言,心理卻是五味雜陳。除了上山的苦和下山的輕鬆成對比之外,親眼目睹先民的神秘遺蹟,叫人難忘。此外,經由林先生及呂課長多年研究後的解說,更開啟了我對臺灣人文的一點認識,也覺查到自己對臺灣先民的瞭解與關心太少。我想,今天就算是一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