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官員們是不趕這個時髦的,常常以"我是大老粗"而自豪的。慢慢地開始講文憑了,大概是受了基辛格這博士,李光耀那博士的影響吧,開始講文憑了。這也沒什麼不好,只是路子越來越歪,不像樣了,出去交 換一圈名片,政府官員中的一半是碩士了,吃一頓飯,發現另一半在念在 職碩士。其實,中國的國情大家都知道,上了三十五歲的人群當中,能有 多少碩士?現在,不僅多,而且還都是名牌貨。
二、學校抓規範 有學不讓上
規範化據說是國外管理的最大特點,我們卻髦得不是地方官員們都有 了碩士學位,不管他們的文憑正規不正規,近兩年抓起學校的正規化來了 。首先,是關了一批民工學校。人家一家進城打工,有的小孩生在城裡, 長在城裡,說城裡話,可就是不讓上城裡的學,人家自己辦個學校吧,還 說人家不規範,硬要關掉。
我小時候在農村讀的小學,現在回憶,那學校的校舍是真破,大冬天 也豁著個大窗戶,讀初中時,也沒個桌子,坐地上,凳子寫字。但我畢 竟讀出來了。最近回一趟鄉下,發現小學從原來的一個村一所,變成了六 個村一所,原來整個公社的四所初中現在變成了一個鄉一所。小學升初中 的比例大大降低,打聽一下原因,居然是要辦規範化的學校,把不規範的 都撤了。
還有就是大學,民辦大學的開辦,條件也是這規範那規範,大學擴 招也有不少人反對。原因也是怕壞了規範,寧缺勿濫。
其實讀書這事不必搞寧缺勿濫。比如一個學生高中畢業了,去讀了幾 年不規範的大學,也不會比沒讀差吧?何必強求什麼規範?
當然,有時會有一些騙錢的大學,那是民事糾紛,可以由民事程序 解決,如是詐騙則自有刑事程序。就是在美國,有那麼多的大學,近幾 年的不也照樣有那麼多的大學新誕生嗎?騙子大學也多得是,犯不著去 為辦教育添那麼多的障礙。
我有時想,當年的抗大是不是很規範?美國的斯坦佛剛開始能規範 到哪裡去?
先保證有書讀就行了,然後才能求規範
三、城市目標花園化 希望工程乾巴巴
如今,領導幹部沒有不出國的,開開眼界沒什麼不好,總比清朝的 那幫腐朽們好得多。問題出在我們不是去考察人家是怎樣發起來的,而總 是去看人家發起來了後是怎樣過日子的。比如吧,我們看了人家的馬路, 看了人家的居民區,覺得像花圓一樣,回來就開始造花園。像北京上海這 樣的城市,為了一小塊景觀地動輒多少個億,好像造好這個綠地就山川秀美了。
城市是要美化的,但要先解決基本問題,先是孩子們要吃飽穿暖, 然後再讀書,然後再開始做錦上添花的事情。一方面在大搞花團錦簇,一 方面確在到處討錢蓋希望小學,總不是道理。我也去過那像花園的國家, 是漂亮,但沒聽說他們的孩子們有義務教育的困難。城市是中國的城市,農村也是中國的農村。
前兩年,我還聽說過東北一個市長喜歡用足球做城市名片,還動用幾 百萬市財政買球員,我恰巧還發現該市農村地區還有人向希望工程申請學費。你說這市長的洋時髦趕的是時候嗎?
四、要進五百強 數字天天漲
就這兩三年吧,沿海的要進國際五百強,西部的要進全國五百強。也 不想想人家通用電器一百多年發展起來的呀。
我們要跨越式發展,把小拖船五百隻綁在一起,以為是萬噸輪。是五百強風浪沒來,自己先亂了。
前幾天又聽說江蘇的領導覺得自己省的企業比山東的海爾小太多,沒 面子,又把七八個大企業劃給了熊貓集團,連省建工集團也進去了,估 計山東不動作的話,年底報表要輸了吧,海爾輸給熊貓。
五、企業改制忙 沒空細算帳
什麼現代企業制度,什麼法人治理結構現在在企業管理方面大概是最 時興的洋玩意了。有誰會不贊成這些東西呢?可我們見到的那些改制的上市的公司都做了些什麼呀?
還是國有的,卻套用了國外的民有企業的一套東西,結果呢,企業 當家人責任心沒有,但處置企業的權利卻有了。於是我們看到的改制企業 好不過三年必被掏空。
其實,國有企業哪個國家沒有?國有企業就有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 ,比如共用事業中的民用水電郵政等,大多數國家是國有的,對國有的企 業,就是嚴格由政府控制的,如人事,價格等,重要的事甚至會驚動議會 立法。那有國有企業交給幾個又不是大股東的幾個人去處理的?
通用電器的管理方式好嗎?好,但他不適合國有企業。趕那時髦,只能浪費國家的錢。
那國有企業效益差怎麼辦?國有企業就不該是盈利性的。國家何必與民爭利?既然我們要搞市場經濟,那麼,該搞國有的地方就搞,不要去賺錢,不該搞國有的行當就別搞,搞了就會虧,不管你搞什麼治理結構,都會虧。
六、只要高科技 其他都不理
企業要搞大高科技的,這是多麼時髦的東西啊。有些地方抓也不錯。可是傳統產業也應大力發展呀。我們有那麼多的地方那麼窮,還是接受一些傳統產業吧。比如紡織,我們替全世界織布有什麼不好?現在,走遍全國都是高科技開發區,有的領導人對傳統產業都不屑一顧。就怕高科技搞不好,傳統產業也沒戲,麻煩就大了。看看東南亞,情況怎麼樣?其實,日本不也或多或少吃了這方面的虧嗎?高科技搞不過美國,傳統產業又被搶了生意,十年停滯也是事實。難道我們比日本在開發高科技方面更有把握。
高科技要發展,但傳統產業更不能放。
七、官辦孵化器 風險多少億
這也是一個時髦玩意兒。這東西說白了就是一些風險投資及一些其他輔助工作,目的是培育新的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可這東西是能用納稅人的錢搞的嗎?國家的錢只能用來做共用事業,怎麼能用來冒風險呢?孵化器裡的企業兩年生存率不超過10%,賠的錢誰負責?
我講個孵化器的事。最近兩三年信息產業部希望能發展國家自己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於是要發展設計公司,辦法就是搞孵化器。搞了多少?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七個,東西南北都有,據說是均衡布點,全面發展。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這種晶元設計的活怎 麼會分那麼散?美國也不就一矽谷嗎?你倒要七個?誰都知道這種事由政府辦必然辦成大家分遺產的樣子。雖然已分成七個了,還有幾個省在往部裡跑呢,還得分。
這種事,壓根就不該政府辦,叫民間辦,自然會哪兒賺錢往哪兒鑽,自然就集中起來了。如果矽谷由美國政府辦,也會分成五十攤的。
八、最低工資怕最低,不顧企業競爭力
有人趕這個時髦,已經是一種天大的進步了。先進國家都有最低工資標準的。關鍵是最低是多低?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幾乎是一年一提高,現在已經六七百了。
我們到了這樣的時候了嗎?人民的生活水平真能用最低工資標準來保證嗎?全國那麼多的體力勞動者(農民)等著工作,用得著那麼高的最低標準嗎?
我們國家不就是勞動力便宜嗎?只要有人做,就用便宜的農民工好 了。對國家來說,都是國家公民,讓農民多做點有什麼不好?
人為地調高工資對國家沒任何好處,因為這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力,會 影響投資意向和熱情。投資少了,工作機會少了,光有個標準有什麼用?在還有幾億人的收入水平大大低於最低工資標準時,你能說那個標準是合理的嗎?
大家都說東亞東南亞國家自幾年前危機後沒緩過氣來,他怎麼緩呀?我認識一個新加坡的人,他乾脆說,新加坡好不起來了,因為新加坡的工資已經太高了,不適合搞傳統行業,但又沒能力搞美國人的行業。其實臺灣韓國不都是這樣嗎?
也許有人會說,那我們中國人就永遠拿低工資?事實上,工資要高 起來,不是靠什麼規定提高的,當沒有人為七百塊工作了,你的最低工資就可以定七百塊了。如今還有那麼多的農民工,你著什麼急?比如我們也規定最低年薪三萬美金,你就能過美國人的日子?恐怕真要這樣規定只會使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
我們要說大是,最低工資標準太高會導致就業機會減少,也會影響國家發展。
我們現在不必搞最低工資標準,我們要搞的是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不餓死人,不凍死人。多少呢?也就是每月一袋米,每年有棉衣,孩子義務教育。硬要搞最低工資標準,那就把最低保障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統一吧。
那些和別人攀比最低工資標準的市長們要不了幾年就會後悔的
九、到處辦論壇 草臺唱大戲
這也是洋時髦。大概是從上海的財富論壇後髦起來的。現如今,論壇越來越多,西部論壇,東部論壇。。。我還看到一個縣級市辦的國際經濟壇,行業論壇更多,信息化論壇我就看到好幾個報導。
搞論壇沒什麼不好。只是不要動不動由政府花錢主辦。比如吧,財富論壇就一直是由民間主辦的。你開西部論壇也可以,真有意義,別人自己會掏車馬費,何必掏政府大錢。
十、官員多才藝 高雅又風趣
不知誰帶的頭,領導人們都喜歡表現自己多才多藝了。本來才藝多是 好事,但在政界形成附庸風雅之風就不好了。我見過一個縣長,下鄉視察工作,為了表現與民同樂,安排了在農民家裡同人家一家門唱卡拉OK,還拍了電視,我還在一次宴會上,發現一個小工商所的所有幹部都能唱很多的歌,不知道他們花了多長時間練的。我有時真想提醒他們,別唱的比上司還好,免得惹嫉妒。
現在,由於風雅成風,不是已經有許多的官員的辦公室很有品位了嗎,花的誰的錢?不是很多官員的家裡的字畫很有層次了嗎,花的誰的錢?
----------
附:民謠二首
在大陸公開發行的刊物上有二首官場民謠,已非風、諫一類,供參考 。前一首出自作家陳世旭在《人民文學》2002年第8期《救災記》,至廳級而止,他沒敢寫省、中央,乃余擬補,均有事實依據,估計原作更精彩;後一首出自《讀者》2002年8期,這兩類乃「正經」刊物,如此民謠自理應被喉舌封殺抄,彼既然刊登,自是社會反映和民眾心理需要,於此頗可見中共人氣。
一、
股級:喝黃酒、看黃片、睡黃臉婆;
科級:喝白酒、打白條、摸白手;
處級:喝紅酒、收紅包、親紅嘴;
廳級:喝洋酒、抽洋煙、泡洋妞;
省級:喝花酒、入干股、包明星;
中央:喝補酒、吃地皮、玩名妓。
二、
戰爭年代:紅米飯、南瓜湯,老婆一個,兒女一幫;
開放年代:白米飯、王八湯,兒女一個,老婆一幫。
文學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