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到中國主要大城市的人,在看到周圍霓虹燈處處、電視廣告時髦搶眼和街上人人忙講手機的情景,都會誤以為中國的中產階級階級已經是社會主流階級。
不過,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較早時發表的研究報告,雖然中國中產階層達到1億1000萬人之眾,從絕對數來看十分驚人,但這1億多人只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5%,和西方國家平均的40%、美國的60%還有一段距離。
在發達國家裡,社會收入分配圖呈現的是球形,有個圓圓胖胖的中間層和弧形的上、下兩端,而中國的社會收入分配圖表現出來的卻是金字塔形,而且這個金字塔的塔尖在越長越高,地基卻越拉越闊。
分析家並不否定中國中產階級未來會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可能性,但在短期內,連該國領導人自己也承認,對中國政治穩定構成的威脅,來自社會與地區的貧富不均,多過中產階級的政治訴求。
流亡美國的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就不認為中產階級現階段對中國的政治改革進程能有多少推動作用,因為前者是在依賴有錢有權階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學者甚至說,中國中產階級當前的面目和價值觀模糊,很多中國人自己都無法把中產階級和真正叱吒風雲的精英階級加以分辨。
已經卸任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上個月在中共十六大報告裡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意味著,儘管中國領導人自豪地聲稱已經把中國帶進了小康社會,但他們也承認,現階段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小康社會,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一個繼續消除局部貧困、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階段,是一個由片面發展逐步轉向全面發展的階段。
但中國人自己也瞭解到,發展全面的小康社會,並不僅僅是發展國民經濟、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北京官方出版的《經濟導報》日前就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說,全面的小康社會通常是需要兩大支柱來支撐,其中之一就是「一個不斷擴大的社會中間階層」,因為中間層規模大的社會,社會資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較合理,分配差距比較小,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和衝突一般都不會很大,這樣的社會是最穩定、最可持續發展的。
中國社會中間階層和企業家階層現在的比例已達18%,與西方國家的40%還有距離,但專家測算,中國今後20年如果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以達到38%。屆時,政府還將有效消除絕對貧困人口。
至於全面小康社會的另一大支柱,文章說,則是全體人民參與經濟活動的各種權利,實現各種權利的途徑越來越通暢,各項基本制度將得到鞏固和完善,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諸如聽證之類的參政渠道將會大大得到拓寬。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