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位於浦東地區新興的金融中 心的中央。五年前,新搬遷到這裡時的盛況已成往事,如今這裡的空氣似乎有些凝 滯。過去,身穿紅馬甲的股票交易員曾經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而現在,「紅馬 甲」們似乎也失去了工作幹勁,只是機械地在場內走動。從顯示股價變動的電子顯示牌上可以看出,近期來的股價在一路下滑。
一年半里跌落40%
上海綜合股價指數從去年6月份最高時的2245已經滑落至現在的1400。中國經濟 發展迅速,股價為何如此低迷呢?對此,海通證券研究所的李明亮先生頗為無奈地 答道:「政府的國有企業股票出售政策不透明,導致了股票市場出現萎縮。」
去年6月,為重振國有企業,中國政府打出增資和鼓勵企業上市的方針,希望通過股票市場積極籌集資金。在積極改革國有企業弊病的同時,股市中籌措到的部分 資金還被用於社會保障基金,可以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問題。此外,這種做法 還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股票數量,擴大股市規模,可謂是件「一舉三得」的好事。
但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700多家企業中,國有企業佔了8成以上。政府優先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的態度導致了投資者對股市前景產生了擔憂。現在,支撐起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並非國有企業,而是外資企業和民間企業,政府的這種做法自 然會引起普遍的反感。
由於股價下跌,去年10月政府宣布暫停出售國有股。到了今年6月,政府終於做 出了全面停止的決定。儘管如此,股價下跌仍不見停止。某投資顧問公司的一位分 析師苦笑著表示:「政府正在為以前的舉措付出代價。」
個人投資者是股市的核心力量
居住在上海老城區的胡生培(74歲)每天都會步行5分鐘,出現在他家附近的一 家證券公司裡。該證券公司營業大廳裡擺放有121台電腦,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開 放。胡老先生每天在這裡跟蹤股價走向。
4年前,胡老先生開始炒股。他從政府機關退休後,現在每月的退休金有1200 元,不必為生活發愁。於是他將剩餘的錢用來炒股,現在股市中的資金已有15萬 元。他說,這個夏天他在股市虧了3萬元,但他似乎並不很介意,他表示:「炒股本 身就是一種樂趣。」
某日本知名證券公司的一位負責人頗為羨慕地評論道:「在炒股方面,比起日 本人,中國人更接近美國人。他們沒有偏見,懷有一種遊戲般的感覺。」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股票市場一直到1986年9月才遲遲成立起來,至今不過16 年的歷史。但是,截止今年10月底,股票投資人口已經達到了6849萬,超過了6635 萬共產黨員的數目。現在,上海證券市場交易額的半數以上是由個人投資者完成 的。
「分娩的陣痛」
儘管如此,較之個人投資者,政府還是對機構投資者寄予了更大的期望。上海 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朱從玖強調:「中國的證券市場要實現穩定的發展,必須要培育 好機構投資者。」
從他的這番話裡不難看出,政府希望國有企業股問題能夠得以順利解決。同 時,伴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中國政府還做好了迎接外國機構投資者的準備。此 外,面向國內投資者的以人民幣交易的A股以及以外幣交易的B股的區別早晚也會消 失。
一邊是計畫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國有企業問題這一「負面遺產」,一邊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洶湧澎湃的對外開放浪潮。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股市仍在持 續低迷。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伍永鋼如此形容道:「中國的證券市場現在正處於分娩的陣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