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帶著一股「英雄」的氣勢,張藝謀的大名又再次如雷貫耳。身邊的同事也有向我強烈推薦的。原本還真打算再次領略一下大牌名導的風采,只是看過《英雄》的簡介後,不禁大失所望,再讀過幾篇評論文章後,就再也沒有觀看此片的興趣了。
當然,少了我一個觀眾,決不會影響《英雄》的經濟效益,現在,全廣州的電影院都在爭演,可見其票房收入之豐厚,並由此得到很多的喝采,所謂「票房才是硬道理」。還有人認為此片是唯一一部在票房上打敗外國大片的國產電影,因此,它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電影。
我不是持這種觀點的人有多少,但我相信真正的有識之士是決不會光以票房來評論一部電影的價值。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如果以票房是唯一的標準,那麼最佳影片非《指環王》莫屬,可是《指環王》得獎雖多,但最高榮譽卻屬於票房遠遜的《美麗心靈》。可見,致使是我們印象中,商業氣氛遠高於我國的美國,評價一部電影的價值標準,也遠不只票房這一項。如果票房真的是唯一標準的話,我相信,如果張藝謀拍一部三級片的話,票房絕對會高於現在的《英雄》,這句話可能會讓人聽了不愉快,但絕對值得唯票房論者警醒。
當然,票房豐厚,足以說明這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也是一次製片人值得驕傲的投資。但是正因為其票房成功,才讓人不得不感到非常遺憾。有一篇評論提到,《英雄》最可怕的還是它的思想,此語可謂一矢中的。很難相信,人類文明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會有人向我們鼓吹秦始皇這樣的「英雄」,更不敢相信,還有人那麼執著地信相信,統一是消滅戰爭的手段。不知持這種觀點的人有沒有想過,秦始皇成功的統一確實消滅了六國間的戰爭,如果法西斯成功地佔領世界,是不是也可以消滅世界的戰爭,有沒有想過,如果法西斯成功地消滅了世界的戰爭,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磯是不是也是英雄?有沒有想過,分裂的中國會有戰爭,分裂的世界就不會有戰爭嗎?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有個人出來統一世界來消滅世界的戰爭,即使這個人是希特勒,也要為他歡呼。他們在歌頌秦始皇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歌頌希特勒、歌頌墨索里尼、歌頌東條英磯?其實,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都會清楚,這個世界只要有貪婪和殘暴,就會有戰爭,戰爭與分裂根本就沒有必然聯繫。和平也與統一無關,統一所能帶來的和平都只是短暫的,張藝謀心中的大英雄秦始皇所締造的和平只持續了一十五年,不就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嗎?持久的和平必須靠人道和理性,還有正義力量對邪惡的鉗制。
歷史上不是沒有歌頌秦始皇的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時,中國大地上就上演過一場評法批儒的鬧劇,那時,以法家面目出現的秦始皇就曾獨領風騷,張藝謀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接受了秦始皇的。但即使是在那個不分黑白的年代,也沒有把「護國護民」的標籤往秦始皇臉上貼,敢花那麼大的代價,給始皇帝做那麼大的一個金字招牌,張藝謀確非常人,誠大奴才也。在有皇帝的年代無條件地歌頌皇帝,那是謀生的手段,雖不光彩,也無可厚非。但在沒有皇帝的年代還無條件地歌頌皇帝,除了證明歌頌者本身的不可遏止的奴性外,還能證明什麼呢?
誠然《英雄》票房的成功,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特別對電影業來說,因為它證明了中國人對電影的消費能力,也證明了中國的電影市場大有潛力、大有可為。但是《英雄》的喝采,卻讓我深為洗不淨的奴性而哀嘆。
應當承認,張藝謀自有他當奴才的權利和自由,這是任何人都剝奪不了的。但是,既然他選擇了當奴才,那麼就不能指望別人還會把他當人。一部《英雄》雖然可以為他帶來滾滾財源,但留給歷史的宣判必定是:奴才,張藝謀。
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