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目質量日漸平庸化
中央電視臺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電視臺,應當具有國際水平,與國際上的知名電視臺相抗衡。而其實際水平怎麼樣,我們可以看一看近年來一些欄目的表現:
金牌節目《春節晚會》,十幾年來一直走下坡路,沒有幾次贏得全國人民的喝采?實在無招(幾十年形成的條條框框和固有模式無法打破,每年下的工夫也不小,不能說粗製爛造)就拋灑大把的金錢營造豪華的軀殼,企圖掩飾匱乏的創意與內容。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快到零點時,主持人高興的宣布:" 據央視索夫瑞調查中心的調查數據,春節晚會的滿意度為98% 。" 。自己辦的調查中心能不說自己好嗎?這麼快數據怎麼來得?真實嗎?然而央視以外的報紙等其他媒體卻是批評文章鋪天蓋地,批評之聲不絕於耳。這能說觀眾滿意嗎?
過去收視率最高的欄目《新聞聯播》,近年來已經概念化、公式化,內容大致由幾項組成─新聞聯播= 領導人國事、公務、事務活動+ 各種會議報導+ 各項成績報導。對重大事件報導缺乏敏銳性、時效性。
以揭露腐敗和各種時弊著稱的《焦點訪談》,大多揭露的是一些偏遠縣(市)
企業、個人制假販假、官僚主義主義等方面的" 小" 問題。很少對一些腐敗權貴的" 大" 問題進行大膽揭露。成克傑、胡長清案件的報導均是在結案後才報導的。
全國反腐敗大案要案有幾起是由《焦點訪談》揭露出來的?恐怕沒有!老是在一些小問題上做文章,長此以往,對腐敗官員能否真正形成輿論監督?
拍攝時就大炒特炒的《笑傲江湖》(後來拍的《西遊記》續集問題大致一樣,暫且在此不表),低劣的質量播出時贏來了全國一片罵聲,就連金庸老先生也顏面無光,不得不感嘆錯已!央視不愧是大哥大," 我自巋然不動"-反正廣告賺了約1.4 億,雖然不好還是賺了個大價錢,把我奈何!這是壟斷的功勞。其他單位能實現這樣的收入嗎?
平心而論央視的節目在全國的評獎中獲獎不少,比兄弟省市臺氣派的多。你要明白央視具有與兄弟臺無法比擬的地位和財力、人力,物力,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如何做龍頭老大?況且評委也多由央視把持,然而仔細想一想,央視有多少節目在國際上拿了大獎?做為國家電視臺如果有真工夫應該去與國際上的電視臺去比,而不是與國內兄弟省市的小兄弟去爭三奪四。
央視的現場直播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香港回歸、" 三高" 演唱會、慶祝申奧成功當晚活動的現場直播,許多畫面切換的雜亂無章,使人看的一頭霧水。香港回歸到現在已經幾年時間了,現場直播的水平怎麼一點沒有提高。甚至不及鳳凰衛視的直播水平。
直播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電視信號水平和直播穿越太湖大橋飛行的電視信號質量一樣(兩次直播間隔了相當長的時間),圖像時隱時現,沒有任何提高,主持人只能在螢屏上連聲懇求大家原諒?每月腰包裝那麼多銀子,幹出這麼差的活,還好意思讓大家原諒。這就是國家電視臺的水平,不知道央視這幫人平時是否在練基本功?
二、功利性傾向日趨嚴重
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的喉舌,首要任務是宣傳黨的政策,服務於全國人民,服務於大眾。其定位不應當是純商業性的電視臺。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切活動無不充斥著金錢的味道。向" 錢" 看的傾向愈加嚴重。
(一)嚴重扭曲廣告市場價格。
央視廣告的價格高,人人皆知。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再不合理也得接受。央視還會說" 就這我還看有沒有時間給你安排?" 。先說廣告" 標王" ,創下了中國廣告業的" 奇蹟" 。價位最高,高的離譜,導致企業倒下去的也最多。山東的" 秦池酒" 爭得個" 標王" ,一個縣級小廠當年要為央視付出廣告費約3.2 億元之多,甚至縣上的財政收入也要拿來交廣告費。有人算過一筆帳,全國的酒民每人當年要喝2 斤" 秦池酒" 才能" 幫助" 付清央視的廣告費,不要說廠家有什麼利潤。這使我想起了當年東北" 君子蘭" 瘋狂爆漲的價格。這樣荒誕的事情可以創吉尼斯世界記錄。" 秦池酒" 、" 孔府宴酒" 、" 愛多" VCD已銷聲匿跡。
當然這些企業也在央視風光一時,今天落到如此地步,央視不能不說是功臣之一。
央視也可以說"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由於幾個" 標王" 拖欠廣告費,央視才不得不取消了" 標王" 招標活動。作出這樣唯利是圖的事情,是國家電視臺的理性行為嗎?
2000年全國電視全行業廣告收入約380 億元,央視就佔了40多億元,多麼高的壟斷利潤!
(二)收費昂貴的聲訊電話,老百姓深惡痛絕。
中國電信為正名聲,宣布不再代收聲訊臺話費。而中央電視臺各個欄目利用老百姓對中央電視臺的景仰心理,以極少的獎品為誘餌,鼓勵觀眾打熱線電話,而熱線電話都是與168 聲訊電話聯袂的。《春節晚會》上,將近零時,女主持人笑臉盈盈,紅唇白牙高興地宣布全國各地打進168 熱線的電話達到了400 多萬個。
按每個電話每分鐘1 元計算,可收入400 多萬元,央視可分成數百萬元(分成比例不得而知),白花花的銀子又來了,腰包又要鼓起來,女主持人能不高興嗎!
《春節晚會》收入可觀,更不要說央視平日的幾十個欄目長年累月的熱線電話費收入有多少。現在一些普通企業為了搞好對消費者的服務都開通了800 免費電話,央視如果真正為老百姓服務就應當開通800 免費電話,取消與168 聲尋臺的聯繫。
央視的各個欄目許多都打著金錢的" 標籤" ,各種贊助充斥眼球。主持人也不忘開發利用自己的價值趨之若騖地出書撈一把,寫出的書幾本有育才教人的價值?贏來的大多是讀者的不嗤之聲。
三、避重就輕,譁眾取寵
澳門回歸一週年的慶典、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到北京,這麼重大的活動央視漠視觀眾的熱情,不做現場直播,不作追蹤報導,老百姓只能去看鳳凰衛視。這與首先要服務於黨的事業的職責是否背離?經常卻搞什麼" 錢江觀潮" 、" 水下考古" 、長達幾小時的" 罪犯庭審" 等商業性直播,譁眾取寵。鳳凰衛視節目為什麼受歡迎,央視應當找找原因。
四、節目靠數量取勝,缺乏創意
中央電視臺的頻道已從一個開辦到十一個,欄目也芸芸眾生,可謂規模不小,但許多欄目普遍缺乏創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幾乎沒有。廣東電視臺在全國獨創性地拍攝了《生存大挑戰》節目,贏得了全國觀眾的喜愛。而《實話實說》把參與者請來對節目橫挑鼻子豎挑眼,大談該節目商業化太濃。央視能整出這樣的節目嗎?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動物世界》等節目裡的內容央視能自己拍出來嗎?
大多是買人家BBC 、CNN 的,何時能把自己的節目賣出去賺些美元,這才見真工夫。
五、容易滋生腐敗
沒有監督的權利容易產生腐敗,這是一條真理。因為,全國各個電視臺、各個影視製作單位、各個企業打廣告、一些個人想實現自己的發財夢、名星夢,要上央視的節目,不攻關怎麼能走進央視的" 龍門客棧" ?許多電視劇為了能在央視播出,均打上了與央視聯合拍攝的招牌。攻關靠一張嘴皮子能行嗎?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做後盾!
今年,央視的記者隨中國質量萬里行到西安去打假,在野玫瑰電腦城被打壞了攝像機,央視記者索要了5 萬元修理費,實際只花費了3000多元,剩餘的幾萬元未退還,直到事主告到法庭,才退出剩餘的錢(詳見《華商報》報導)。
六、缺乏客觀公正
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中央電視臺是神聖地、公正的,其實不然。
" 日航" 事件,《經濟半小時》曾採訪事件的中方主要當事人,後因當事人不滿央視斷章取義的歪曲報導,在《中華工商時報》上揭露央視採訪中不理睬當事人意見,不顧事實,主觀臆斷的種種行為(詳見《中華工商時報》報導)。
河南淮陽縣糧食局長雇凶殺人案中受到誣陷的縣委書記李華亭,據說接受《焦點訪談》採訪說了一些" 與中央不一致和不符責任的話" 被撤職。案件真相查出後,蒙受不白之冤的李華亭回憶,沒有說過與中央不一致的和不負責的話,完全是《焦點訪談》對他談話的剪輯形成的(詳見《檢察日報》等相關報刊報導)。
出現這樣的失誤誰來負責,誰來監督央視?
七、機構臃腫,人浮於事
據《北京晚報》報導,中央電視臺正式職工編製為2800人,非正式編製輔助人員為4500人。崔永元在其所寫《不過如此》一書中透露:" 我們電視臺的人數不好統計,你像一般幹活的各個崗位大概有25人,但是吃盒飯的有140 多個人,發獎金的時候有2200人,有一次臺裡說,有一個出國名額,誰想去,填一個表吧,填了10000 多張表。" 。由此可見一斑,典型的官僚機構,人浮於事,怎麼可能高效率多出精品。
實踐證明,獨家壟斷經營與今天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背道而馳地。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許多行業打破壟斷經營,取得了超常規的發展。工作質量、服務態度、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老百姓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如中國電信、交通運輸、金融業等。中國的電視業要走向世界,必須打破獨家壟斷的局面。將現在中央電視臺一分為二,成立國家電視一臺、國家電視二臺,形成充分競爭。這樣仍然可以保證輿論宣傳繼續掌握在國家手中。無論是從現在還是從未來看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申奧已經成功,龐大的電視轉播靠現在的央視一家是難以承擔的,應當及時成立國家電視二臺,互相制約,互相競爭,強化內在動力,才能提高節目質量,多出好作品,多出精品,圓滿完成黨和人民、時代賦予的任務,早日參與國際競爭,佔領國際電視市場,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播向五大洲,提高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
凱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