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爾-高姆」公寓裡的無家可歸者
在倫敦市內的肯辛頓(奧林匹亞)區的一條偏僻的小街,座落著一幢陰暗潮濕的公寓大樓。這是一個慈善機構辦的收容所,旨在為那些無家可歸者提供臨時的棲身之地。
你只要看看「卡爾-高姆」公寓裡充斥著的那些癮君子、毒販、妓女、小偷,就會明白,這裡絕對不是高尚人士可以忍受的居住之所。
可是,在這麼一個骯髒、不體面的地方,斯維特拉娜不僅搬了進來,而且安之若素!別忘了,她曾是大獨裁者、共產世界空前絕後的領袖斯大林膝下的愛女、西方傳播媒介最寵愛的安琪兒!
據「卡爾-高姆」的經理宣稱,該機構在審查被收容人員的資格時,不會考慮任何政治背景,只根據有關規定行事。該負責人僅表示斯維特拉娜符合其收容條件。
☆ 轟動世界的新聞明星和作家
斯維特拉娜曾擁有輝煌的過去。一九六七年,她叛逃到美國,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級新聞,在美、蘇兩大陣營對抗的冷戰年代,尤其是在左傾思潮氾濫西方,人們普遍對民主制度失望之時,此事的新聞價值頗大。
斯維特拉娜不負眾望,她勇敢地把鐵幕後的奴役真相向全世界揭露出來,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抨擊她父親,同那個曾視她為掌上明珠的暴君一刀兩斷。她改用她母親做姑娘時的姓,全名為「斯維特拉娜.阿利盧耶娃」。她的善良的母親於一九三二年被斯大林迫害自殺,她的舅父阿利盧耶夫也在一九三九年肅反高潮時被貝利亞秘密處決。據稱,肅反擴大化到如此的程度,以致連斯大林的母親和全部親戚都不能倖免。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按斯大林定出的標準大肆逮捕,直到快要牽連到斯大林本人時,肅反運動才嘎然停止!
斯維特拉娜的真誠和正直贏得一片同情和讚揚聲,她置身於鮮花叢中,預示著她在美國會有良辰美景,她正如一顆灼灼發亮的明星,崇拜她的信件如潮水般湧入她在普林斯頓租下的住宅,其中不少信是求愛的。
她沒有一般流亡者的經濟困窘,到美國不久,她出版了兩本暢銷書《給友人的二十封信》、《僅僅一年》,出版商慷慨地付給她一百五十萬美金!
她同美國學者彼得相愛,共偕連理,生下女兒奧爾嘉。
☆ 在大洋的彼岸尋找生活的樂園
她從巔峰慢慢滑下來,逐漸向深不可測的陷坑墜下。
首先,她的任性和理想主義的氣質使她的婚姻沒能保持多久;其次,人們開始厭倦她的直言不諱,她四處謀生,輾轉顛簸。
在舉目無親的異國,她的親生女兒奧爾嘉成為她生活的焦點、命運的寄託。但在社會風尚江河日下的美國,她擔心女兒跟人學壞;她深信,只有到大洋彼岸傳統、保守的英國,才能使這個心肝寶貝受到良好的教育,為此,她決心移民跟祖國一牆之隔的西歐。
斯維特拉娜帶著女兒於一九八二年移民到英國,她馬上有了安全感,這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處處讓她滿意、快樂!
奧爾嘉如願進入一所教會辦的女子學校,那兒全是天使般的白雪公主。
她們母女在薩夫倫爾登擁有一套私人住宅,斯維特拉娜將它裝修一新,添置了傢俱,居住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生活舒適、愜意。
一年後,斯氏見地產市道暢旺,趁勢將她的物業拋出售賣,她從中淨賺了一萬三千英鎊,發了財。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意經,她已深得其中三昧了。
☆ 「一失足成千古恨」
儘管斯維特拉娜的生活舒適、安定,她卻感到深深的寂寞,她預感到老來晚景的淒涼,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感到失望,共產主義的信仰死灰復燃,她開始懷念東方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懊悔自己當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舉動……
她向蘇聯駐英國大使館放出想回國的試探氣球,沒想到對方很快回音:熱情地歡迎她回國,來去自由,不咎既往,安排一切!
斯維特拉娜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祖國,蘇聯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親自到機場迎接她,可愛的少先隊員向她獻了鮮花,人們向她發出親切的微笑,熱烈地鼓掌歡迎她,彷彿她是從戰場凱旋歸來的英雄!斯維特拉娜在感動之餘,情不自禁地向記者發表談話,憤怒地抨擊西方是罪惡之地、魔鬼之鄉。她說,她之所以回國是因為對西方的失望……
蘇聯政府沒有虧待她,她過去在西方的出言不遜被一筆勾銷,她搬進莫斯科原來的家中,仍舊可以寫作。奧爾嘉則進學校從頭開始。
☆ 人生哪有不散的宴席
命運再次無情地捉弄她:斯維特拉娜很快就對回國定居後悔莫及!黨和政府不追究她的叛國罪,歡迎她回國,是因為她有宣傳價值可以利用,一旦這個價值不存在了,她就立刻被像垃圾一樣拋棄掉!她感受得到被歧視的處境,她寫的書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沒有朋友敢同她來往,秘密警察的眼睛無處不在,她感到生命的窒息……
她的女兒奧爾嘉更是成日向她吵嚷著要離開蘇聯,這個在美國出生、在英國接受教育的西方貴族化的女孩,根本不認同蘇聯的生活方式,她的俄語一塌糊塗,她與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格格不入,而最要命的是:她信耶穌基督而不信馬列!
斯維特拉娜再次離開了蘇聯,離開了俄國,當她登上飛機時,她心碎了!她知道:此一離去再也不可能回來了,而目的地等待她的也不會再是鮮花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