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3-14 21:22:00作者:
久違了,李娜!在望到她的那一瞬間,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從前;那時她年輕,我對時間的感受也不如而今深刻;而今,當我獨處時,總是忍不住要問上一句:歲月遺留給我們的都是些什麼呢?
第一次見到李娜是在央視「難忘一九八八」晚會上,她像鳥兒飛過窗口一樣從我眼前掠過;以後的相見都是在舞台上下,在攝影棚內外的匆匆擦肩而過之中;她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嗎?不,談不到深刻,只記得那雙與眾不同的眼睛,總是不願睜得太開,好像噙住了很多光線,以至於不願再釋放出來似的;對同行也是淡淡相處,正如歌曲裡所唱的「水中的一抹流紅」,她獨自而在,獨自存在於自己音樂的寧靜之中。
但是,一曲《青藏高原》令我對她刮目相看。不是嗎?在她並不高大的軀體內誰會想到竟然蘊藏那麼一種生命的原始的激情呢?聽,在盤旋而上好似直入雪峰純靜之廣袤的蓬勃旋律中,巨大的藝術渲染力驟然迸出,那一個聽者的心靈能抗拒這一震撼呢?多少次,我沉溺在她用聲音製造的漩渦之中,在變化莫測的旋律中起伏,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確切地說,我對《青藏高原》這首歌的喜愛,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它不僅喚起了我對兒時在窮困的生活環境中去追求藝術之精神的那股執著的熱情的回憶,也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誠--因為,實在說,我到過青藏高原,我也在高原凜冽的雪風中站立過,也在向高原之魂朝拜的崎嶇道路上行走過,也被從石頭縫裡鑽出的搖曳著花鈴的小草感動過,是的,一株小草向大自然所展示的頑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更能象徵真實的生命,而今還是我藝術創造所取之不盡的源泉。正因如此,我才能體會到李娜是用怎樣的一種心靈去體驗去演繹她的「青藏高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首歌中蘊藏著某種接近於真實的精神內涵;我之所以說它「接近於真實」,是因為純粹的真實是不可能被達到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走在一條通往真實的道路中。
以後,我聽說了她在香港的演唱時,以無伴奏的方式謳歌《青藏高原》:全場觀眾,鴉雀無聲,靜心地聆聽,是的,誰的心靈能不為那跟「青藏高原」一樣巍峨純淨的絕唱所感動呢?唱完了,李娜從自己的旋律中解放出來了,但觀眾還陶醉在她所製造的聲音的波紋裡,半分鐘的沉默等來了長久的掌聲與歡呼不斷。--我想像得出那該是怎樣壯觀的場面。
後來,聽說她出家了。我--惋惜不已,而不解與疑惑,更伴隨了我不少日子。
終於,在洛杉機,彷彿命運之神刻意安排的一樣,我碰上了她。
真的,她是出家了!
一身黃衣僧侶服,潔淨的剃度代替了當演員時頭上的髮飾;然而,面色紅潤,目光有神,某種純之又純以至於無塵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個舉動中。幾乎每個歌手必然會呈現在臉上的那種勞累的蒼白和缺乏睡眠的倦意在她這裡銷聲匿跡,連曾經在她眸子中閃爍過的懶散和迷茫也不見了;而今,出家的李娜全身蕩漾著一股「在家」的和諧與安祥,交談起來呢,卻滔滔不絕,一變她過去與任何人交接時那淡淡的似乎接近於冷的表情。
話題很快轉到我的網站上,她對此所表示的關心令人感動,我甚至覺得這可能就是最高層次的關心了,因為她根本就漠不關心,彷彿世界上並沒有網路這回事兒;確實,我能理解,她把自己從真實的「網」中解放出來,其目的顯然並不是為了再進入虛擬的網中。但我還是徵詢能否為她製作網頁的事。她笑了:「我可能離那些太遠了,我都快被忘記了。不是被別人,而是被自己,我真得不記得十年前的那個李娜了!"我說:「你當然有忘記自己的權力,這表明你的修行又進入更高的境界;可你的觀眾,你的歌迷不會忘記,你的成就還被社會承認,這些不應該成為佛家『四大皆空』的理由吧!」她聽後,若有所思地說:「對以前的我怎樣評價,那是別人的事,也可以說是社會的事,我無暇去顧及,也不會去顧及。用句古人的話說就是『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了。至於製作網頁,那更是你的事,你怎麼幹我就不管了;我剛入佛門,得一心一意的學法護法。」我說:「是脫離塵世?」她微微一笑:「還沒有那麼玄,但總得進行研究和探討吧?」
她說得如此平靜,我聽得卻很不安寧。
我還不住地琢磨,為什麼找不到當年李娜在舞台上的影子,眼前的她-----精神狀態不錯,紅潤的臉龐,自自然然地溢出顯然是得益於養身修性所至的那麼一種健康神色。我若有所悟:如果說舞台上的李娜是一支掩藏不住自己芬芳的玫瑰,那現在的她就是一朵靜靜釋放自身清純的百合,一個人在自己一生中,能同時擁有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還有什麼不可以滿足的呢?和她一起來的是她的媽媽。母女倆站在一起,像一楨圖畫。不是出家人截斷六根,不應該有凡夫俗子那塵世間的兒女情長嗎?為什麼她還跟自己的母親在一起呢?是為了生活本身,還是某種感情的需要?--我克制不住自己好奇的衝動,由然迸出了所有人可能都希望向李娜提的一個問題:「你……你為什麼出家呀?」她微微一笑回答:「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她用拖長的音節來糾正我的問法,聽得出,她已經不止一次向別人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連我這樣「高級」的人物也願意把自己降得如此「低級」,她顯然微有憾意。
第一次見到李娜是在央視「難忘一九八八」晚會上,她像鳥兒飛過窗口一樣從我眼前掠過;以後的相見都是在舞台上下,在攝影棚內外的匆匆擦肩而過之中;她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嗎?不,談不到深刻,只記得那雙與眾不同的眼睛,總是不願睜得太開,好像噙住了很多光線,以至於不願再釋放出來似的;對同行也是淡淡相處,正如歌曲裡所唱的「水中的一抹流紅」,她獨自而在,獨自存在於自己音樂的寧靜之中。
但是,一曲《青藏高原》令我對她刮目相看。不是嗎?在她並不高大的軀體內誰會想到竟然蘊藏那麼一種生命的原始的激情呢?聽,在盤旋而上好似直入雪峰純靜之廣袤的蓬勃旋律中,巨大的藝術渲染力驟然迸出,那一個聽者的心靈能抗拒這一震撼呢?多少次,我沉溺在她用聲音製造的漩渦之中,在變化莫測的旋律中起伏,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確切地說,我對《青藏高原》這首歌的喜愛,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它不僅喚起了我對兒時在窮困的生活環境中去追求藝術之精神的那股執著的熱情的回憶,也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誠--因為,實在說,我到過青藏高原,我也在高原凜冽的雪風中站立過,也在向高原之魂朝拜的崎嶇道路上行走過,也被從石頭縫裡鑽出的搖曳著花鈴的小草感動過,是的,一株小草向大自然所展示的頑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更能象徵真實的生命,而今還是我藝術創造所取之不盡的源泉。正因如此,我才能體會到李娜是用怎樣的一種心靈去體驗去演繹她的「青藏高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首歌中蘊藏著某種接近於真實的精神內涵;我之所以說它「接近於真實」,是因為純粹的真實是不可能被達到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走在一條通往真實的道路中。
以後,我聽說了她在香港的演唱時,以無伴奏的方式謳歌《青藏高原》:全場觀眾,鴉雀無聲,靜心地聆聽,是的,誰的心靈能不為那跟「青藏高原」一樣巍峨純淨的絕唱所感動呢?唱完了,李娜從自己的旋律中解放出來了,但觀眾還陶醉在她所製造的聲音的波紋裡,半分鐘的沉默等來了長久的掌聲與歡呼不斷。--我想像得出那該是怎樣壯觀的場面。
後來,聽說她出家了。我--惋惜不已,而不解與疑惑,更伴隨了我不少日子。
終於,在洛杉機,彷彿命運之神刻意安排的一樣,我碰上了她。
真的,她是出家了!
一身黃衣僧侶服,潔淨的剃度代替了當演員時頭上的髮飾;然而,面色紅潤,目光有神,某種純之又純以至於無塵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個舉動中。幾乎每個歌手必然會呈現在臉上的那種勞累的蒼白和缺乏睡眠的倦意在她這裡銷聲匿跡,連曾經在她眸子中閃爍過的懶散和迷茫也不見了;而今,出家的李娜全身蕩漾著一股「在家」的和諧與安祥,交談起來呢,卻滔滔不絕,一變她過去與任何人交接時那淡淡的似乎接近於冷的表情。
話題很快轉到我的網站上,她對此所表示的關心令人感動,我甚至覺得這可能就是最高層次的關心了,因為她根本就漠不關心,彷彿世界上並沒有網路這回事兒;確實,我能理解,她把自己從真實的「網」中解放出來,其目的顯然並不是為了再進入虛擬的網中。但我還是徵詢能否為她製作網頁的事。她笑了:「我可能離那些太遠了,我都快被忘記了。不是被別人,而是被自己,我真得不記得十年前的那個李娜了!"我說:「你當然有忘記自己的權力,這表明你的修行又進入更高的境界;可你的觀眾,你的歌迷不會忘記,你的成就還被社會承認,這些不應該成為佛家『四大皆空』的理由吧!」她聽後,若有所思地說:「對以前的我怎樣評價,那是別人的事,也可以說是社會的事,我無暇去顧及,也不會去顧及。用句古人的話說就是『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了。至於製作網頁,那更是你的事,你怎麼幹我就不管了;我剛入佛門,得一心一意的學法護法。」我說:「是脫離塵世?」她微微一笑:「還沒有那麼玄,但總得進行研究和探討吧?」
她說得如此平靜,我聽得卻很不安寧。
我還不住地琢磨,為什麼找不到當年李娜在舞台上的影子,眼前的她-----精神狀態不錯,紅潤的臉龐,自自然然地溢出顯然是得益於養身修性所至的那麼一種健康神色。我若有所悟:如果說舞台上的李娜是一支掩藏不住自己芬芳的玫瑰,那現在的她就是一朵靜靜釋放自身清純的百合,一個人在自己一生中,能同時擁有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還有什麼不可以滿足的呢?和她一起來的是她的媽媽。母女倆站在一起,像一楨圖畫。不是出家人截斷六根,不應該有凡夫俗子那塵世間的兒女情長嗎?為什麼她還跟自己的母親在一起呢?是為了生活本身,還是某種感情的需要?--我克制不住自己好奇的衝動,由然迸出了所有人可能都希望向李娜提的一個問題:「你……你為什麼出家呀?」她微微一笑回答:「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她用拖長的音節來糾正我的問法,聽得出,她已經不止一次向別人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連我這樣「高級」的人物也願意把自己降得如此「低級」,她顯然微有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