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4-17 18:52:00作者:
本人的《全面大退步的中國教育----中小學教育》或修改後的《全面退步的中國中小學教育》,得到了很多好評,對他人和對我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但這實際上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產生如此影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本人清楚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出現了全面大退步,非常擔心與憂慮,但卻根本沒有意識到文章中如下面這樣一些真話的份量:
「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本來就是不合格的教育和水平較低的科學技術,卻還大幅度滑坡,而且出現了教育的下滑降低科學技術研究水平,科學技術研究水平的下滑降低教育水平這樣一種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全面大退步,已經使中國又一次陷入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境地,只不過現在是在經濟上落後挨打而已。」
本人徐建新,由於一件令我極其憤慨的事情,本來暫時不想再說中國的科學技術和教育了,但我的中國的科學技術出現了大退步的看法,似乎並沒有什麼人贊成,缺乏共識。如網友大荳芽說:「『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全面大退步』 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結論。但我沒看到文章提供任何數據材料支持這樣的結論。」這樣中國的科技體制恐怕就根本沒有進行變革的壓力與動力。雖然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中國科學院將在學術評價體繫上全面改變這樣一個可喜的變化,但由於沒有見到中國的大學將在學術評價體繫上作出重大改變,眾所周知,中國大學中的學術評價體系對中國的科學技術至關重要,為了至關重要的中國的科學技術,我不得不把我心中論證了多次的中國科學技術大退步的依據和論證拿出來了。
眾所周知,人才是事業的基礎,人才決定事業的興盛與衰敗。中國是一流學生學理工,二流學生學文科。因此,中國必定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強於文科。由於中國許多有管理才能的傑出工程技術人才離開技術工作,進入了管理層(這一點看看中國的工程師治國就清楚了),而自然科學方面的傑出人才大多繼續留在研究崗位上進行科學研究,這些人才又會影響後繼人才,因此,在同樣的制度環境下,中國的科學技術情況必定是:自然科學相對水平最高,工程技術其次,文科水平最低。
要衡量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就必須把混為一談的自然科學、人文社科與工程技術分開,如自然科學方面主要是看能夠與國際上進行比較的科學方面的創新,其次看能否提供合格的科學教育,重複性的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是有意義的,但意義很小,因此最次要。(如果不是創新,重複性的所謂的科學研究就意義很小,因為科學研究的起碼要求是,實驗發現方面,發現者必須把條件、現象等闡述清楚,讓別人能夠按同樣的實驗方法與條件重複做出同樣的結果;理論方面的發現,創造者必須把論證清楚地寫出來。能夠重複或者是接近模仿地重複別人的實驗,不是表現出了科學水平,而是表現出了具備充分的實驗條件。)
在工程技術方面,最重要的指標仍然是實用的能夠與國際上進行比較的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其次是被封鎖信息情況下的重複創造,再次是看工程技術教育。工程技術方面的模仿性的跟進研究,如果不能夠在他人成果的基礎上產生自己的創新,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雖然還是有價值的,但很低。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不同,被封鎖信息情況下的重複創造對經濟與社會仍然是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的。工程技術方面沒有創新的模仿性跟進研究,價值幾乎與科學研究情況接近,因為工程技術方面的專利發明,都有這樣的要求:別人能夠根據專利申請書,做出同樣的結果。
看創新,必須是能夠與國際上的同類研究或成果進行比較的,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一般還要看實際效益,否則誰都能夠說作出了重要創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人文社科方面本人暫時不進行討論。
但就在中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關鍵性指標方面,即能夠與國際比較的科學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的科學技術比八十年代出現了大退步。「據《中國統計摘要2002》,國家自然科學獎1991年、1995年、1999年分別為53項、57項、57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15項、1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991年、1995年、1999年為173項、131項、69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23項、14項;國家技術進步獎1991年、1995年、1999年分別為732項、607項、476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250項、194項,21世紀前2年的國家科技獎勵年均僅為20世紀90年代的1/3,甚至更低。可見,近些年來,我國創新或高層次創新呈現了負增長態勢,這與我國經濟的高增長形成了強烈反差。」[1]還有如國家自然科學獎與國家技術發明獎的一等獎常常空缺等證據。所以,中國科學技術水平大幅度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此外,本人去年所收集到的其它幾乎所有資料,如學術浮躁、學術腐敗盛行,科技研究道德大幅度下滑等,結論都指向這一點。
科學上有一個簡單常識:在定性正確的基礎上,才有定量的準確。看中國科學技術水平首先是看質量,而後才能夠看數量。如果不看質量,只看數量,中國靠垃圾論文湊數,論文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六了。
中國有了前所未有數量的院士、教授、博士、碩士以及論文數量,但科學技術水平卻大幅度下降,原因何在?本人已經在《中國科學研究水平下滑原因試析》中作了闡述與論證。(http://www.cn99.com/cgi-bin/getmsg?listname=zgyj&id=712)或在《學術自由是科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中國的科學研究標準問題》中。(http://www.chinathink.net/freeweb/go.asp?id=595)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當然辦法只有一個:努力向西方學習,中國科學技術才能夠停止退步,重新正常發展。我認為:科學技術研究主要是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的事情,政府要做的就是確定投入方向與數額,做好審計監督,創造良好環境就夠了。由於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是能夠與國際同行進行比較的,進行改革阻力最小,目前能夠做到的,恐怕只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先實行西方那一套,對科技研究的立項、成果的評價等實行外部評價制度等等辦法,進行試點後,全面推廣。此外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實現出版自由,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和限制。由於本人對西方的那一套辦法知道一些但不熟悉,不多說了。
[1]轉引自:顧海兵:《院士制度--中國科技創新的障礙 》,新語絲網站,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yuanshizhidu.txt(4/16/2003 13:21)
「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本來就是不合格的教育和水平較低的科學技術,卻還大幅度滑坡,而且出現了教育的下滑降低科學技術研究水平,科學技術研究水平的下滑降低教育水平這樣一種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全面大退步,已經使中國又一次陷入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境地,只不過現在是在經濟上落後挨打而已。」
本人徐建新,由於一件令我極其憤慨的事情,本來暫時不想再說中國的科學技術和教育了,但我的中國的科學技術出現了大退步的看法,似乎並沒有什麼人贊成,缺乏共識。如網友大荳芽說:「『中國的教育與科學技術全面大退步』 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結論。但我沒看到文章提供任何數據材料支持這樣的結論。」這樣中國的科技體制恐怕就根本沒有進行變革的壓力與動力。雖然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中國科學院將在學術評價體繫上全面改變這樣一個可喜的變化,但由於沒有見到中國的大學將在學術評價體繫上作出重大改變,眾所周知,中國大學中的學術評價體系對中國的科學技術至關重要,為了至關重要的中國的科學技術,我不得不把我心中論證了多次的中國科學技術大退步的依據和論證拿出來了。
眾所周知,人才是事業的基礎,人才決定事業的興盛與衰敗。中國是一流學生學理工,二流學生學文科。因此,中國必定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強於文科。由於中國許多有管理才能的傑出工程技術人才離開技術工作,進入了管理層(這一點看看中國的工程師治國就清楚了),而自然科學方面的傑出人才大多繼續留在研究崗位上進行科學研究,這些人才又會影響後繼人才,因此,在同樣的制度環境下,中國的科學技術情況必定是:自然科學相對水平最高,工程技術其次,文科水平最低。
要衡量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就必須把混為一談的自然科學、人文社科與工程技術分開,如自然科學方面主要是看能夠與國際上進行比較的科學方面的創新,其次看能否提供合格的科學教育,重複性的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是有意義的,但意義很小,因此最次要。(如果不是創新,重複性的所謂的科學研究就意義很小,因為科學研究的起碼要求是,實驗發現方面,發現者必須把條件、現象等闡述清楚,讓別人能夠按同樣的實驗方法與條件重複做出同樣的結果;理論方面的發現,創造者必須把論證清楚地寫出來。能夠重複或者是接近模仿地重複別人的實驗,不是表現出了科學水平,而是表現出了具備充分的實驗條件。)
在工程技術方面,最重要的指標仍然是實用的能夠與國際上進行比較的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其次是被封鎖信息情況下的重複創造,再次是看工程技術教育。工程技術方面的模仿性的跟進研究,如果不能夠在他人成果的基礎上產生自己的創新,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雖然還是有價值的,但很低。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不同,被封鎖信息情況下的重複創造對經濟與社會仍然是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的。工程技術方面沒有創新的模仿性跟進研究,價值幾乎與科學研究情況接近,因為工程技術方面的專利發明,都有這樣的要求:別人能夠根據專利申請書,做出同樣的結果。
看創新,必須是能夠與國際上的同類研究或成果進行比較的,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一般還要看實際效益,否則誰都能夠說作出了重要創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人文社科方面本人暫時不進行討論。
但就在中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關鍵性指標方面,即能夠與國際比較的科學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的科學技術比八十年代出現了大退步。「據《中國統計摘要2002》,國家自然科學獎1991年、1995年、1999年分別為53項、57項、57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15項、1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991年、1995年、1999年為173項、131項、69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23項、14項;國家技術進步獎1991年、1995年、1999年分別為732項、607項、476項,而2000年、2001年分別為250項、194項,21世紀前2年的國家科技獎勵年均僅為20世紀90年代的1/3,甚至更低。可見,近些年來,我國創新或高層次創新呈現了負增長態勢,這與我國經濟的高增長形成了強烈反差。」[1]還有如國家自然科學獎與國家技術發明獎的一等獎常常空缺等證據。所以,中國科學技術水平大幅度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此外,本人去年所收集到的其它幾乎所有資料,如學術浮躁、學術腐敗盛行,科技研究道德大幅度下滑等,結論都指向這一點。
科學上有一個簡單常識:在定性正確的基礎上,才有定量的準確。看中國科學技術水平首先是看質量,而後才能夠看數量。如果不看質量,只看數量,中國靠垃圾論文湊數,論文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六了。
中國有了前所未有數量的院士、教授、博士、碩士以及論文數量,但科學技術水平卻大幅度下降,原因何在?本人已經在《中國科學研究水平下滑原因試析》中作了闡述與論證。(http://www.cn99.com/cgi-bin/getmsg?listname=zgyj&id=712)或在《學術自由是科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中國的科學研究標準問題》中。(http://www.chinathink.net/freeweb/go.asp?id=595)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當然辦法只有一個:努力向西方學習,中國科學技術才能夠停止退步,重新正常發展。我認為:科學技術研究主要是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的事情,政府要做的就是確定投入方向與數額,做好審計監督,創造良好環境就夠了。由於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是能夠與國際同行進行比較的,進行改革阻力最小,目前能夠做到的,恐怕只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先實行西方那一套,對科技研究的立項、成果的評價等實行外部評價制度等等辦法,進行試點後,全面推廣。此外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實現出版自由,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和限制。由於本人對西方的那一套辦法知道一些但不熟悉,不多說了。
[1]轉引自:顧海兵:《院士制度--中國科技創新的障礙 》,新語絲網站,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yuanshizhidu.txt(4/16/2003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