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在培訓班儀式上說,中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已建立了二十年,目前中央各部門及各省市已設立了新聞發言人。筆者孤陋寡聞,除外交部,實在想不出還有甚麼部委設有新聞發言人;除了上海,也找不到哪個省市有新聞發言人。
中國的所謂政府發言人,只是擺設的花架子,並不是用來溝通公眾、提高施政透明度。而這花架子,當然是要昭告天下,中國政府正提高透明度,增加問責性。時髦點就是:與國際接軌。
過去十多年,嘴巴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共,實際上卻急步模仿西方國家,把西方國家的東西,依樣畫葫蘆照搬到中國來,發言人制度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北京要在中關村複製美國的矽谷;上海要建成「東方紐約」……但是,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並沒同時被吸收過來,在中國複製出來的東西,自然虛有其表。
同理,中國的發言人制度也是有形無實。中國的發言人並沒有多少「言」可以發表,國家實在太多機密了,他們能透露甚麼呢?而且,中共對輿論控制之嚴格,世所罕見。缺乏獨立的媒體,中共的所謂發言人制度,不就只剩下一副空虛的軀殼嗎?
在這種情況下,對發言人再專業的培訓,甚或發言人個個都是舌粲蓮花,可以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不但無助於堵塞以訛傳訛的小道消息,反而會進一步打擊政府的威信,阻礙政府政策的有效執行。八九「六四」事件及幾個月前的沙士危機就是好例子。
薩斯肆虐了個多月,社會上謠言四起,廣東省生官員才施施然闢謠,稱沙士已受到「控制」;北京的醫院已被薩斯病患者擠爆了,生部長還信誓旦旦否認北京的疫情。「六四」事件後,國務院發言人袁木聲稱「天安門廣場沒殺一個人」。事實證明,這些發言人都是睜眼說瞎話,對政府聲譽的打擊還小嗎?
中國在培訓政府發言人的同時,應該開放輿論,逐步實行民主的政治體制,那時候的發言人,才能演好「政府化妝師」的角色。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