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張慧生同學曾於9月18日中午隻身救助了一位遭遇車禍小腿被軋傷、也只有10歲的小學生緩緩。張慧生同學並不認識緩緩,但卻挺身而出,一人打的護送傷者到醫院救治。之後,抱著傷者的書包,握著她的手,鼓勵她「要堅強」。傷者的媽媽到來後,張慧生同學還陪這位媽媽到繳費處辦理了手續,一切妥當之後,才悄悄地回到家中。讓你意想不到的是,張慧生同學的救助行為,是在「看客如麻」,有眾多圍觀者圍觀而沒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情況下實施的。回到學校後,張慧生同學對自己救助他人的事跡絲毫沒有聲張,學校、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如果不是事後傷者的母親的感謝信送到學校和老師們手中,也許張慧生同學的這次「義舉」將會被永遠埋沒下去。
當受害的母親將張慧生同學的事跡公布於網路時,更是在網友中引起軒然大波。25日、26日的深圳《晶報》連續編髮報導和評論,在褒揚10歲少年見義勇為義舉的同時,也引出許多有關救助、愛心、社會風氣等方面的話題,張慧生同學救助事件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
近來,見義勇為、積極救助、社會風氣始終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熱門話題和公眾關注焦點。曾幾何時,落水青年只能在岸上人「要1000,給200」的討價還價聲中永遠地逝去;孤立無援的少女在眾多冷漠的圍觀者面前被歹徒糟蹋,歹徒卻可以若無其事地揚長而去;一個流浪街頭的乞丐也在眾多路人的圍觀中被他人活活砸死,竟無人出面制止,連報案也沒人報;近乎絕望的人卻在生與死的矛盾中,由於圍觀者的「鼓勵」而「勇敢」地跳下樓去;即便是在深圳,也僅僅在十數天前,也發生了因塌方被泥沙埋沒的工友,在其他工友的討價還價聲中命赴黃泉,……一樣的危難,一樣的冷漠,我們已經見怪不怪。在價值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裏,似乎我們不再需要幫助,不再需要愛心,一切都要與自己能不能獲得利益、獲得多少利益為衡量標準。多麼功利化的社會,多麼功利化的人們,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成年人,這就是10歲傷者和10歲救助者的大人們!
當10歲的小學生遭遇車禍受傷,當我們的孩子由於受傷而處於無限驚惶,需要大人們伸出援助之手,施以救助時,她拉到的卻僅僅是一雙與她同樣弱小、同樣羸弱的小手。然而,這雙生在「瘦瘦小小」的10歲女孩張慧生身上的小手,卻遠比眾多的大人們的「大手」更有力量,更溫暖。面對10歲的張慧生同學,難道我們自以為成熟理智的大人們不感到汗顏嗎?!
是的,我們不能就事論事,正如《晶報》評論員文章所說的,意義已經超出事件本身,「10歲的張慧生,以一雙稚嫩的小手,不僅救助了另一個小孩,而且,也救助了我們這些成年人所謂的良知和希望。」成年人原本應該給未成年人做榜樣的,然而我們卻因為有了更多的私心雜念,我們的良知正被這些私心和雜念日益吞噬著。
作為大人們,我們沒有理由落後於我們的後代,我們應繼續為他們做好榜樣,而不是在他們面前成為「狗熊」,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言傳」,更要重視「身教」。讓我們放下那些見不得陽光的私心雜念吧,做孩子們永遠崇拜和尊敬的「大人」!
資料來源:東北新聞網(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