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從1979年開始,發表每年一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評估標準以各經濟體的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品質、科技水平、和商業競爭力為依據。評比對象連年擴大,本年的評比對象又從去年的80個擴展到102個。除了專家的評估之外,今年,該論壇還聽取了超過7700名企業執行長的評估意見。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勿庸置疑。
在今年的排行榜上,臺灣名列全球第五、亞洲第一。臺灣科技的卓越表現和經濟景氣的強勁復甦,是其贏得好評的關鍵。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卻大幅度滑落,總體競爭力從去年的33名下滑到今年的44名,連降11級。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大陸公共製度品質的惡化,比如嚴重缺乏司法獨立和急劇蔓延的官場腐敗。全球商界因此對中國政府機構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亞洲其他國家的情況是:新加坡名列全球第六、亞洲第二。但新加坡曾在1994至1999年間,高居全球榜首,2000年退居第二,2001年退為第四,2002年退至第七,呈現走下坡路的趨勢。今年略升,排名第六。 日本從13名上升到11名,韓國從21名提升到18名。香港則從22名降到24名。 引人矚目的是,《2003/2004年度環球競爭力報告》對八個東歐國家大加稱讚。九十年代初期,東歐國家先後實現民主化和經濟改革,經歷制度轉型的短暫陣痛之後,經濟開始攀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報告》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東歐國家將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東歐的成就,再次證明民主政治與經濟繁榮的高度依存和相輔相成。
在臺灣,評比結果顯然有助於執政的民進黨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勝。與此同時,臺灣各界有關謹慎"東進"的呼聲再度高漲,因為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正日益升高,比如,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已經佔到臺灣總出口的三分之一。對大陸經貿,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臺灣方面認為:大陸是一個典型的人治社會,商業風險極高。台商對外投資,應考慮分散風險。
在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對《世界經濟論壇》的這份報告,完全不予報導。同樣沒有報導的,還包括:中國科技競爭力在全球排名榜上連年下滑,依靠仿造俄國"聯盟號"而升天的"神舟五號"並沒有贏得國際喝采;以及"透明國際"不久前發布的年度報告,披露:中國官場腐敗持續惡化,清廉排名從去年的59名,又大幅下降到今年的66名,與腐敗最嚴重的斯里蘭卡和敘利亞並列。
實際上,依靠外資和外貿的高速增長而維持的中國國民經濟表面繁榮,根基十分脆弱,大規模的官商勾結、貪污賄賂、和資本外逃,更是釜底抽薪。比如眼下,從連續十年的通貨滯脹、物價停滯或下滑、經濟過冷,一下子跳到今年的通貨膨脹、物價大漲、經濟過熱,表現出明顯的病態。毫無疑問,中國經濟陷入瓶頸,瓶頸在於體制。還是那個結論:中國經濟的持久動力和最終出路,在於政治制度的根本改革。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陳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