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十月中旬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今年九月底,包括現金和短期儲蓄存款在內的廣義貨幣的餘額高達二十一萬四千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百分之二十點七。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模式相同,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貨幣增長同樣呈現出加速度的趨勢:一季度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五,二季度增長百分之二十點八,但是到了八月底,增長速度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一點六。今年的廣義貨幣的增速與去年前三個季度相比高出三點九個百分點。在正常情況下,廣義貨幣應該與同期經濟增長同步,但是今年前三季的貨幣增長卻比同期經濟增長加消費物價漲幅之和還高出十一點五個百分點。
在貨幣供應量超常增加的同時,中國銀行系統發放的貸款也在急劇增加。到九月底,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發放的人民幣和外幣的貸款餘額達十六萬七千億人民幣,比年初增加了兩萬七千億元,增幅達百分之十八。增長速度更是高出去年同期增長速度的一倍。其中,尤其是人民幣貸款速度增加更快,今年前九個月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量是去年同期貸款增加量的百分之一百七十九,比去年全年貸款增加量還要高出百分之三十三。如果仔細分析中國銀行的貸款結構變化,我們會發現政府支持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長最為迅速。前三季度,各類房地產貸款的增加額佔全部中長期貸款增加額的百分之三十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增加額是去年同期同類貸款增加額的近四倍。這種結構使得中國銀行業系統性信貸風險大大增加。
經濟學家們對擴張的貨幣政策向來持懷疑態度。增加貨幣的發行以及擴張銀行信貸,無疑會在短期內對國民經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它不僅無法推動經濟的長期增長,反而會引起通貨膨脹,並且惡化經濟結構。由於擴張的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這一特點,政治家們通常傾向於使用它來製造一時的經濟景氣,從而服從於既定的政治目的。也正是因為注意到濫用擴張貨幣政策的長期負面效果,所以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將中央銀行從其它國家機構中獨立出來,使其在實施貨幣政策是不受政治家們的影響。但是在中國,中央銀行仍然只是中央政府操縱貨幣政策的一個工具而已。顯然,今年貨幣政策的突然放鬆與中國新政府希望在其執政的第一年國民經濟有一個好的表現有直接關係。
超常擴張的貨幣政策和鬆弛的信貸政策對中國來說有著十分嚴重的潛在的危險。除了惡化經濟結構,浪費社會資源等長期的負面影響外,這一政策還會加劇中國銀行業的風險。中國銀行業的壞債問題路人皆知,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府通過成立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部分剝離四大國有銀行的壞債以防止可能有銀行壞債所帶來的金融危機。自那時以來,一方面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壞債的速度緩慢,至今才處理了不到四分之一的不良資產,而且平均回收率不到百分之三十;另一方面銀行自身尚存的不良貸款餘額也下降緩慢,不良貸款損失額仍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增加的貸款,尤其是風險貸款,無疑會使得中國銀行業未來的壞債繼續攀升。到時候,不僅整個中國的銀行業會在失去人們的信任中崩潰,整個中國經濟也會出現難以控制的危機。
(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