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初的一天深夜,從昆明和其他地方調過來的大部隊汽車陣列,浩浩蕩盪開向版納州的滇緬邊境地區。一個做夜市的飯店老闆憶述說,當時單是汽車就有幾百輛,從他飯店門口過的時間足有10多分鐘。
2003年9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凡泉證實,中緬邊界(雲南段)自該月上旬起進行了部隊換防,由解放軍邊防部隊來替代當地的公安邊防部隊,換防屬正常調整,並且已完成。孔補充說,關於這個問題,之前一天已有許多記者朋友來問。
孔凡泉當天是「主動報料」,因為記者會上根本沒有人提問中緬邊界的事,國際輿論只關注中國與北韓邊界。記者的原本問題是:「有報導稱最近中國對中朝邊界部隊進行了換防,如果這一報導是真實的,請問中方此舉目的及原因是什麼?」
對於兩道邊線上的軍隊異動,中國外交部在低調講述的同時,其實主動希望外界知道。亞洲時報在線記者繼上月現場直擊報導了中朝邊境的部隊進駐情況後,再走遍雲南段的中緬邊界,瞭解部隊進防下的邊境實況。
與中朝邊境上的情況相同,中緬邊界雲南段也是增兵,而非換防。原駐的邊防武警沒有撤,仍留守當地。不一樣的是中緬邊界更顯詭異,部分邊防武警改編為「機動大隊」。據當地人說,這是臨戰狀態的表象之一。
增兵情況最明顯的是滇南西雙版納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西雙版納原本報有一個軍分區和一個武裝警察支隊,都是師級單位。武警在景洪農貿市場的旁邊的景德西路上,軍分區在城北部。軍分區下的7702部隊和7701部隊一直駐守在版納州的 海和臘兩縣以及景洪市。該部隊在海還設有一個茶山基地。
而版納州的武警支隊在該州的2縣一市也分別派駐了一個團的警力。在海縣的打洛鎮還設有一個只有26人的邊防檢查站。該站雖然不大,但是該站的最高領導朱某的警銜是兩槓兩星的中校,營長級。目前因為「換防」所以大批的武警「撤離」了邊境,但是在打洛的武警還保留了一個連100多人的警力。
原來設在海和臘的各一個團的武警表面上是撤離駐地,而在上述兩縣卻保留了一個300多人的「機動大隊」,和看守監獄的「武警中隊」以及一個「邊防大隊」。該「機動大隊」的營部設在原來海縣武警大隊的團部。該團部位於該縣城一個叫「八公里」的地方,座落在214國道上。據知情人士介紹,那些武警並沒有「換防」走,而是全部被派到了周邊更挨近邊境的深山老林里加強了「邊防」。這也就形成了武警第一線,後來進駐的部隊成了二線的駐兵模式。
2003年9月9日,所有新增部隊接管了武警的駐地和營部。一些從來都沒有派駐過部隊的鄉鎮也進駐了部隊。知情人透露,該新增部隊不歸版納州軍分區管轄,而是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第13集團軍。
當地人稱第13集團軍為川軍,這裡頭大有文章,因為自1968年以來,第13集團軍沒有返回過雲南。1985年鄧小平主持軍隊調整,原議是撤銷成都軍區,並入昆明軍區;但最後一刻,鄧小平拍板,改為撤銷昆明軍區,並入成都軍區。自始雖然雲南軍務由成都管,但為免傷害感情,川軍不再入滇,而駐雲南的野戰部隊是第14集團軍。
川軍入滇,本身就是特殊情況,也反映出可能逼不得已。第13集團軍是甲類野戰部隊,裝甲配備精良;相反第14集團軍是乙類野戰部隊,步兵為主。
據瞭解,該部隊在海縣打洛鎮設有一個連部。連部地址在打洛街農業銀行營業部的對面。該連部的南邊是打洛江。當地人稱該連部為「8連」,是一個加強連,有近300人。
在離打洛1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叫板村,8連的上級單位某營和該營的另一連隊就駐守在該村的南部1公里的一個深山老林裡。該營部就在雲南黎明農場四分場小學的對面山上。該營房的東北側是版村的一個黎族小山寨。
另外在板西北部15公里左右的海縣巴達鄉和離該鄉10公里初的西定鄉,分別駐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打洛東南方向的布郎山鄉、宋鄉、龍鄉、東風農場以及漢鄉皆駐有營級以上部隊。
在其附近一個叫直村的大山溝裡,有雷達部隊和導彈部隊,該處嚴禁行人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