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還是 Matrix?
中國素有「捉放曹」的遊戲傳統。89之後,中國政府在國際人權外交中似乎也很高興多了一項籌碼,可以把政治異見分子當作人質抓了放、放了抓,換取一些也許更實在的外交利益。從方勵之開始,到魏京生、王丹,現在居然輪到了一隻小小的「不鏽鋼老鼠」。由於網路聲援運動的聲勢浩大,大概也由於劉荻一案多少一點的荒誕,在今年11月初柏林舉行的中德第四次法治對話中,劉荻是唯一被德方提及的具體人名,中方的承諾倒也爽快,答應重新調查。
而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網路的監控並為因為釋放劉荻而出現放鬆跡象,反而愈益加緊,對網路活躍份子的收捕審判也未停止。劉荻出來了,發起網上簽名聲援劉荻的杜導斌卻進去了,大約有40多人先後因網言而獲罪、深陷囹圄,包括憲政論衡在內的多家網站被封。
如果再考慮到中國政府耗資60億的「金盾」工程,其中包含可能集成當今世界最先進網路封鎖和監控技術的「網上長城」,大概沒有多少人會真的以為劉荻的自由意味著中國網際網路的春天。勇敢的「不鏽鋼老鼠」也許只是現實版的"Neo",為Matrix的升級尋找系統漏洞罷了。
E-公民在成長?
不過,觀察持續一年的聲援劉荻的網路請願運動,中國社會政治可能還真的處在一場革命性的變局之中。
首先,中國網上的公共對話空間已經形成,並且固化在電子論壇為主、萬維網、聊天室、QQ、博客等為輔的網路交流技術手段上。其次,以電子論壇為主體的網路共同體正在通過網上交流和網下聚會等方式創造出新的社會網路,現實社會正開始逐漸被「嵌入」在英特網中,一種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所說卻是英特網主導的「結構化」開始改變著中國社會內部的結構和互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階級分化日益明顯的中國,網上共同體和網路交流對6千萬網民的大部分來說,似乎已經成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了每天慣習的行為和需要,比如「不鏽鋼老鼠」的帖子裡種種王小波式的幽默。遺憾的是,當局好像把她的倡議「上街發放」 、「網上組黨」之類的後現代主義行為藝術當了真。
如此一來,網上的虛擬空間倒可能真的引導社會現實的演變。早在孫志剛案子之前,網上維權運動就已悄然興起。 2002年,集合網路和學界精英的>迫使最高法院通過司法解釋修正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對軟體侵權主體的定義。劉荻被捕後,多個論壇發起實名聯署請願聲援,把網上運動變成了一場真正的社會運動。
在這個意義上,劉荻獲釋是否體現了人質政治的繼續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代表著中國6千萬網民的轉型:成為E-公民。他們通過網上對話、網路共同體、和電子論壇為基地的社會運動來建立認同、定義自己。之後呢?6千萬E-公民將逐漸整合成一場新型社會運動的草根基礎。
所以,不論劉荻釋放是否帶來真正的政策調整,她的被釋本身其最大意義,按照具有政治異見和網路活躍人士雙重身份的劉曉波的說法,在於對民間維權運動的激勵。」
因此,當前的情勢可以說是系統升級遲緩,「Neo」們卻已悄然換代,革命在醞釀中。任何對網路言論的壓制和動輒逮捕的威權控制方式,無異於將所有的網民視作潛在的異議份子,結果只能加劇代表中國未來和精英的社會群體與現行政權的隔膜和衝突,維繫現政權脆弱的合法性基礎勢必遭致災難性的破壞。
所以,劉荻的獲釋,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卻可能是關鍵的一大步,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下一步如何走,全世界都將拭目以待。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