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無限驚詫的是,去年全球最大的IPO中國人壽,在美國遭遇集團訴訟,假帳醜聞更被中國審計署披露後在國際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最新一期的《華爾街日報》頭條報導,「2002年中金公司決定幫助中國人壽上市。該公司負責人朱雲來(Levin Zhu)在中國官僚體制和西方金融市場之間駕馭自如,他是前中國國家總理朱鎔基之子,曾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供職。他還是一位氣象專家,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撰寫過關於亞洲季風的博士論文。」
雖然,《中國保險報》三位總編,因為刊登了一篇措辭並不激烈的批評中國保險業的讀者來信,而被免職。中國當局刻意掩蓋金融保險領域的腐敗用意明顯。但
也許,中國保險業的腐敗問題將伴隨美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中國人壽的調查而逐步被揭露出來。
而中國首富馬明哲的腐敗問題早,也許只有等溫家寶自己清理門戶了。畢竟,聰明的首富還是放棄了在美國上市的想法,只在香港上市。香港則是自己的主子所可以絕對控制的「一國兩制」。
以下轉載在國際影響深遠的《華爾街日報》頭版特稿。:
「中國人壽令外國投資者得到教訓 」 當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簡稱:中國人壽)去年12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之際,它宣稱自己擁有「領先的市場地位」和「高度增長潛力」 。
它卻沒有提及,國家審計署正在審查它的帳目。1月中旬,當審計署向中國人壽母公司發布一份細數其違規行為的初步報告時,中國人壽沒有向公眾作出任何表示。它首次就此表態是在2月3日,而且還是在審計署公布了一些審計結果之後。在那之前,該公司股價已告下挫。目前,美國和香港的監管當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中國人壽對那些因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美好前景而受到誘惑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教訓。許多人爭相購買大量原中國國有企業的股票,認為它們將藉經濟繁榮之機率先實現利潤增長。但是,尋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常常達不到西方信息披露標準的要求,而且通常和非上市的國有母公司還保留著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聯繫。
為美國國會提供中國經濟和安全事務諮詢的某委員會主席羅賓遜(Roger Robinson)說,在安然醜聞之後,這些暗箱操作成為人們真正的擔憂。隨著企業治理問題越發引人關注,中國公司股票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督。
圍繞中國人壽和其他公司的爭議已經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不過過去幾年上市的許多大型中國公司股票仍穩居於其發行價之上。位於上海但由外資管理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SMI, 簡稱:SMIC或中芯國際)在3月份赴美國和香港上市前宣布,它將需要額外融資,以滿足2005年前的營運資金需求,這與其以前的聲明截然迥異。該公司的股價已經跌破了發行價。
而中國民生銀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承認,它偽造了2000年一份關於公司更名獲准的股東大會決議。這家上海上市銀行推遲了10億美元的香港上市計畫。
中國人壽發行股票時,投資者認購數量遠遠超過了股票發行數量。上市短短兩週內,股價就攀升至幾乎是發行價的兩倍。如今,其漲幅已大多損失殆盡。
中國人壽稱政府的審計是「例行審計」,並表示,它在4月份接到最終審查結果之後迅即進行了披露。它說,根據協議,其母公司需承擔815萬美元的應繳稅金和罰款,因此中國人壽股東的利益不會受損。雖然已經報告正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非正式調查」,但中國人壽表示,SEC告知說,該調查並不說明公司已經發生任何違法事件。SEC發言人拒絕置評。
中國人壽在答覆《華爾街日報》的提問時首次承認,它曾於2002年接受過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的另一項審計調查,內容涉及該公司在數個省市的業務。據曾參與此調查的某官員表示,財政部批評該公司缺乏「管理控制」和違反「標準會計程序」。該調查的消息沒有對海外公布。
一些中國觀察家們認為,信息披露紛爭和審計報告實際上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中國正向西方經濟準則接軌。在中國,公司獲准上市發行股票還只有20年的時間,而西方股票市場已經發展了數百年之久。信息充分披露的理念就更是一個新興事物了。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外國投資者的關注能夠使慵懶的國有企業轉變成全球化公司。
負責承銷中國人壽股票發行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簡稱中金公司)資本市場部主管林壽康說,政府希望這些公司接受嚴格的市場監督。
在認為值得為中國公司股票一搏的投資者中,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位億萬富翁的旗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持有石化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簡稱:中國石油)1.3%的股份。該股2000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交易。雖然中國石油的股票最近有所下挫,但仍超過發行價的一倍多。截至5月14日,中國在紐約上市規模最大的6只股票平均漲幅達到36%。
現在的中國人壽始創於1949年,原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多年來,該公司在所有各項保險業務中均佔有壟斷地位。直到20世紀80年代,政府才開始允許一些競爭者涉足這一市場。1999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被分拆為四家獨立的子公司,其中一家側重於人壽保險業務,稱為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佔據著中國人壽保險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且這一市場每年都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長。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的財務狀況一團糟。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該公司出售了許多更像是養老金的壽險保單,在客戶退休後按保證回報率向其定期支付。然而,當中國央行在1996至1999年期間七次下調利率之後,中國人壽發現,它支付給保單持有人的金額大大超過了它通過銀行存款獲得的收益。雖然中國保險監管當局此後批准公司調低保證回報率,但許多虧本的保單仍成為中國人壽的帳目負擔。
中國人壽的擴張依賴於另一風險很高的策略:聘用沒有資格的代理來推銷保險。該公司此後在其募股書中承認,截至2003年6月30日,其37%的保險代理沒有政府頒發的資格證書。
這類問題中金公司早就心知肚明。該公司是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紐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合資企業,主營業務是協助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 Corp.)和中國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等國企巨頭海外上市。
銀行業人士稱,2002年中金公司決定幫助中國人壽上市。該公司負責人朱雲來(Levin Zhu)在中國官僚體制和西方金融市場之間駕馭自如,他是前中國國家總理朱鎔基之子,曾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供職。他還是一位氣象專家,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撰寫過關於亞洲季風的博士論文。
據中金公司員工和另一位參與中國人壽上市的投行人士透露,朱雲來本人曾參與中國人壽上市前的重組工作。中金公司發言人拒絕置評,也拒絕安排記者採訪朱雲來,稱「目前不便」討論他在中國人壽上市過程中的角色問題。
到去年3月,中國人壽的承銷團進一步擴展,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C)、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CSR)旗下子公司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以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DB)都加了進來。中金公司需要國際知名投資銀行來幫助推進中國人壽的海外上市工作。
投資銀行家們深知海外投資者對那些保單不賺錢的壽險公司敬而遠之。而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將中國人壽一分為二,即一個國有母公司和一個子公司,其中母公司將承擔全部債務,以免嚇跑投資者。母公司還與子公司簽署了一份協議,承諾支付在中國人壽分拆之前所有違規行為招致的罰款。
輕裝上陣的子公司將接管盈利保單、銷售團隊及其他資產。雖然子公司仍有上萬名無執照的保險代理人,但投資者相信監管機構根本不會強制執行執照規定。
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 JPM)中國業務的首席運營長沃爾特(Carl Walter)說,通過大規模重組改制,所有的歷史問題和多餘設置都被剔除在外。隨後他們把精華部分呈現給公眾。沃爾特本人沒有參與中國人壽的上市,他還是《私有化中國》(Privatizing China)一書的合著者之一。
狂熱的市場需求促使承銷商們快馬加鞭,迅速讓中國人壽萬事具備。作為當時的縮影,一家名為中國綠色食品(控股)有限公司(China Green Holdings Ltd., 0904.HK, 簡稱:中國綠色食品)的小型蔬菜生產商在香港交易所募股時獲得了1,600倍的超額認購。去年6月,中國人壽正式分拆為兩家公司,母公司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Group) Co.),下設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些高級主管同時在兩家公司任職,例如王憲章就一人身兼母公司和子公司總經理之職。
6個月後,中國人壽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負責承銷的各大投行共獲得了1億美元酬金。中國人壽公開發行的股票僅佔總股本的27%,其餘73%的股本由母公司持有。此次上市共籌集了35億美元。
王憲章在接受中文媒體《財經》雜誌的採訪時說,他認為中國人壽是一座儲量豐富的金礦,投資者們不費什麼力氣就可獲得豐厚的回報。
能以18.68美元發行價購得中國人壽股票的投資者可算是幸運兒了。從去年12月17日上市交易以來,該股迅速攀升至23.25美元,到今年1月2日已創下35.90美元的高點,比發行價高出了91%。
許多熱切的投資者恐怕從未聽說過中國國家審計署(National Audit Office)這麼一個機構。它的職責是審查政府所屬機構的支出,從偏遠的鄉鎮政府機構到大型國有企業無所不包。在2003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國家審計署的調查人員對中國人壽上年的帳目作了詳細審查,並深感不滿。
調查人員發現:中國人壽投資興建32層總部大廈的行為違反了國家禁止保險公司參與商業房地產項目的有關規定。這座位於北京的大廈是由美國設計師設計的,頂部的尖塔與紐約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類似。
一位參與調查的審計官員稱,他們已於今年1月中旬向中國人壽的母公司提交了初步報告。這份報告是保密的,但在1月30日星期五,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一次全國電視轉播的講話中列出了中國人壽的某些違規行為。中國人壽在紐約股市上應聲下跌了4.6%。
到了下週一的2月2日,國家審計署在其網站上公布了這篇演講稿。中國人壽的違規行為包括通過非法代理出售保單,以及違規處理部分保單等問題。
中國人壽股價2月份曾短暫回升,但很快就遭遇了憂心忡忡的投資者的拋壓。該公司在4月27日披露了SEC進行調查一事。次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ecurities & Futures Commission, SFC, 簡稱:香港證監會)也表示,它正在審查中國人壽的上市情況,並協助SEC的調查。
承銷中國人壽的投資銀行們如今又告誡投資者要小心謹慎了。花旗該股評級定為「賣出」,並在4月26日的報告中批評中國人壽的管理層對新的保險費和索賠體系三緘其口,稱該公司在這方面的信息披露「實在令人失望」。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評級為「弱於大盤」,不過它表示,希望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做得很出色是「不現實的」。
Templeton新興市場基金的總裁默比烏斯(Mark Mobius)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需要改變的是一整套觀念,在此之前,投資者需三思而行。該基金買入了中國人壽的股票,隨後很快拋出。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人壽的承銷商們在準備招股說明書時,是否知道國家審計署的相關調查;如果知道,它們又瞭解多少內情。中國人壽的四大承銷商均拒絕置評。北京中央財經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系主任郝演蘇說,如果你不單刀直入,中國的企業主管們是不會主動提供信息的。
此外,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在2002年對中國人壽上年財務狀況的調查也還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調查顯示,該公司在東北吉林省某分支機構的主管承認偽造交易記錄以達到銷售指標,而設在東南部江西省的另一分支機構的主管承認為獲得資金,向總部虛報了80萬美元的建設成本。
財政部駐吉林省的一位官員稱,調查從2002年5月開始,至當年9月結束,是一次「例行調查」。而財政部的發言人拒絕對調查置評。中國人壽發言人證實了財政部的審計報告,但表示這「只涉及重組前的中國人壽的幾家分支機構」。
中國人壽的主管們堅稱該公司仍然值得投資。上週,公司主管們在向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基金經理們會晤後回到了北京。中國人壽還聘請了一家倫敦的公關公司Citigate Dewe Rogerson,後者的主管布魯斯.舒(Bruce Shu)稱中國人壽「在所有目標領域......都保持或增加了市場佔有率」。
中國人壽上週五在紐約收於20.33美元。
總經理王憲章在上月公司發布收益時表示,既然已經不再對那些留給母公司的虧損保單負責,中國人壽現在是一家盈利企業。他說,總而言之,公司兌現了以往對股東的承諾,現在仍然承諾改善公司治理,增加透明度。
但中國人壽的另一位高級主管稱,信息披露引發的種種紛繞是一次「痛苦的歷程」。他還說,其他中國公司應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我們必須革除舊習。」
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