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隻「奔馳」商標外,蒲存忠還發現了由線條、花鳥形象甚至漢字組成的標誌,共5300多隻,近期他正在對這些商標進行分類整理,準備在全國展覽。
碎瓷片上有「奔馳」
這個琉璃古窯場遺址距成都市約有2.5公里,很多考古學家曾經對這片古窯場產生興趣。早在1942年,當時的華西博物館館長,美國教授郭為漢(音譯)曾經對這片古窯場進行了「試鋤」,發現很多古陶器,並注意到這些精美「商標」,郭為漢當時興奮地認為這是世界商標的起源,還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華西邊疆》雜誌上。但由於多種原因,他僅整理了45個「商標」就終止了調查。
1998年,蒲存忠偶然讀到了郭為漢的這篇文章,對這片不起眼的古窯場產生了興趣。4月的一天,蒲存忠發現了第一片瓷碗底,「那個瓷片跟奔馳車上的商標一模一樣,甚至連尺寸都差不多。」當時還找到不少用文字和線條組成的商標,蒲存忠立即就對這些碎瓷片產生了興趣。
「這些碗底大的直徑有近6厘米,小的才3厘米,而上面無一例外地都有印記。」經過蒲存忠的分類,共有7類商標圖案,有「趙錢孫李」等筆劃工整的姓氏當商標的,有蟲鳥魚蝶等圖案做商標的,還有用線條和圓點組合成的,「像這個奔馳標誌就是用線條組成的。」
經過蒲存忠的整理,他整理出了300多種不同商標類型,「碗底其實就是商標,是窯工為了推銷自己的商品,而專門在碗底打上自己獨特的印記」。在蒐集整理研究這些碗底後,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同時,通過碗底,也能夠窺探當時窯工隊伍人員的組成、窯工素質、思維情趣等,還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宋時期成都地區民間書法留片、宗教習俗、圖案文化等風貌。」蒲存忠對記者說。
「我蒐集的幾千件碗底實物說明,千年前的成都,商業就很發達。窯工在碗底打上自己的印記,創造自己的品牌,老百姓也在接受這些印記,接受這些品牌,這些印記就像是商標。千年前的成都人就很懂得商標和廣告宣傳了。」
千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