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
一陣陣的口號聲中,奧運會的記錄一次次的被改寫,人類的『極限』也一次次的被突破。。。
既然稱為人類極限,人類底線,必然難於,甚至於不可逾越,但不知從幾何起,高科技的滲透,已經將這『絕不可能』一次次的變成了現實! 當觀眾們為著一個又一個世界記錄的改寫而起立歡呼時,他們並不知道,那些為之瘋狂的明星們,早已淪落成為了一隻只『高科技的小白鼠』。
估計不會有人對科技滲透了體育大驚小怪,幾乎每一屆的奧運會,都有幾件高科技產品助世界冠軍們一臂之力: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應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製造出的7.4公斤重的碳纖維自行車,讓美國奪得100公里團體賽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斯皮多公司的「快皮」仿鯊魚皮泳衣讓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在悉尼奧運會上披荊斬棘;
2004年,雅典奧運會,又會有啥新鮮玩藝兒呢?你等著瞧吧。。。
體育科學家,應運而生,他們是一群靠研究體育中的科技問題,並把科技最終運用在體育競技中的超級『體育迷』。每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背後都有一批十幾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金牌是被科研出來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據資料顯示,一名美國滑冰運動員在每天的訓練中,他的肌肉神經、心血管、骨架、新陳代謝甚至心理狀態,都由一群體育科學家仔細評估與分析;訓練中,運動員也是全副武裝,揹負氧氣筒,胸帶監測儀。更有甚者,對運動員每一秒的活動狀況,進行電腦軟體分析,然後再和其他著名選手動作或自己以前動作進行精細比較,改進技巧,爭取超越。 運動服裝上,除了上面談到的各國採用的「快皮」仿鯊魚皮泳衣外,美研製出特種滑冰服,幾百萬元一件,完全根據運動員身體具體部位設計,像兩肘極其腿彎處,用幾千顆超細小珠子製成,使得肢體運作靈活,讓人稱絕。。。如此看來,不得不相信,運動員已經徹頭徹尾的變成了如同『小白鼠』一樣的體育科學家們的實驗產物。
這些改進還算老實的,基本都是利用物理中力學的原理,奧運會對此尚無任何反對。 可實際上,當今運動競技早已經轉到運動化學上了。 運動化學,就是臭名昭著的『興奮劑』了。
興奮劑的英文為Dope,原為南非黑人方言中的一種有強壯功能的酒。該詞彙1889年首次被列入英語詞典,釋義為「供賽馬使用的一中鴉片麻醉混合劑」。興奮劑在醫學中原指能刺激人體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從而提高機能狀態的藥物。後在體育界泛指可作用於人體機能,有助於運動員提高成績的藥物,亦稱禁用藥物。
有句行話:查得出的叫興奮劑,查不出的叫高科技。運動界默認的規則:只有當新發明被規定為興奮劑時才違法。只要你的高科技不斷翻新永遠走在『被規定』前面就沒事。於是乎,世界各國,夜以繼日,馬不停蹄的研究新的藥物,新的掩蓋方法,新的『奪金』竅門。。。但悲慘的是,那一個個本來象徵著『健康』的運動員們個個都成了籠子裡試藥的『小白鼠』,競技場也成了他們檢驗藥效的實驗臺了。
基因工程,這個詞估計大家不會陌生。克隆,讓大家確實興奮,困惑了一陣子。但你可知道基因工程已經瞧瞧的進入了體育。 悉尼奧運會天才游泳選手索普估計大家印象頗深,據傳言,他的超異的如蹼的大手大腳就是基因工程的結果。生物工程的介入讓『乾淨』體育蒙上更深的陰影。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將優秀運動員的基因保存,併進行基因克隆,你將一下子可能會有11個貝利在足球隊,2個姚明在籃球隊,5個郎平在排球隊。。。
科技對體育的破壞已經到了不得不警惕的時候,要麼大家一起努力消除影響,還體育本來的乾淨面目,要麼大家一邊欣賞著一群『高科技的小白鼠』的『精彩』表演,一邊等待體育的滅亡?朋友,你願意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