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讓我用最最聲嘶力竭的聲音問一句:
「那四千萬女孩哪兒去了?!」
她們是作為一個胎兒還是一個嬰兒被扼殺了?
她們死於盛滿水的大塑料桶,還是馬路邊的破紙箱?是靜悄悄瀰漫而來的墮胎藥?還是冰冷鋒利的手術刀?
四千萬啊,要知道我們的首都北京有大約1400萬人,上海大約有1600萬人,重慶大約有1200萬。也就是說相當於這三個大城市所有女人數量一倍的女嬰或女胎被扼殺了,
她們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告別了即將或剛剛開始的生命。
根據常識我們知道一個胎兒差不多要到五個月的時候才能被鑑定出性別,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會作一些比較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了,他們會吸手指、揮骼膊,轉身,踢腿……如果狀態好,他們可以對外面的世界做出回應,與母親有一定程度的互動。如果這個時候不幸早產,然而加以適當的護理,這個孩子大約有三成多一點的機會可以活下去。
可是我們的社會偏愛男孩,於是這個女孩被她的最親的親人放棄(其實說「殺死」更恰當)了,這個過程被稱為「引產」,它與妊娠早期的「流產」不同。「流產」通常是用負壓吸出胚胎,而「引產」則是陰道擴張之後,用鋒利的手術刀將她的身體大卸八塊,然後一塊一塊地取出……整個過程充滿了人類自相殘殺的血腥。
虎毒尚且不食子啊!
且不說我們為了科學實驗,傷害了多少動物;
且不說我們為了SARS,殺死了多少果子狸;
且不說我們為了治療癌症,剝光了多少紅豆杉。它們死了,但葉子一時不會落下來,它們變成美麗的金黃色,襯著光光的、慘白的樹幹,就那麼悲壯地矗立著。
可曾有人想過,它們都是無辜的生命,它們也會疼。
僅僅為了更加美味,人們不顧驢的哀鳴,生生取出它們的腸子;
僅僅為了拍部電影,人們把活生生的馬趕下懸崖;
僅僅為了觀賞,人們把出生不久的小貓封在玻璃瓶裡,讓它在裡面慢慢長大變成不能動的「盆景貓」
……
這還不夠,現在人們對自己的後代下手了。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偏好男孩的國家,女孩在有些地方甚至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她們不用接受學校教育,她們要早早學會處理家務,她們應當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兄弟……有些父母為了省一個人的口糧,把她們早早地送去當「童養媳」,這些小「媳婦」大多在婆家受盡虐待 吃的是殘羹剩飯,卻要承擔繁重的家務,還要被動輒打罵。今天這些歧視和虐待有了新的、更隱蔽的形式 被親生父母「放棄」。她們在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權。
在自然界,雄獅、種馬等會殺死不屬於自己的幼崽,可是那些決定要男孩的父親不會不知道自己放棄的是親生骨肉吧。那些墮胎或遺棄女兒的母親呢?她們不覺得心疼嗎?她們的母性被什麼東西矇蔽了,或是一開始就決定只把母愛給兒子?
從天性來說,人們不應舍棄自己的孩子,那麼就是社會環境迫使人們選擇了這樣的行為(唉,又要「罵」社會,社會都快被罵哭了吧,社會也是人構成的啊)。
作為一個個女人,一直關注女性問題。中國的一切都在慢慢變好,可是女性的地位不升反降。這幾年經濟發展這麼熱,人們生活蒸蒸日上,可是在農村,女兒分不到宅基地,即使她招了「上門女婿」 ,婚後住在娘家;村裡的分紅沒有女兒的份,即使她們的戶口還在這裡;丈夫外出打工了,妻子在家種地、照顧老人孩子,可是收入少得可憐。農民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當他們老了,不能再勞動了,就只能依靠子女。女兒嫁出去就成了「別人」的,那麼就只好依靠兒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不該對他們太苛刻,因為畢竟,自身的生存權才是最重要的)。
在城市,女性參與政治的少了,高層領導沒幾個女性;收入沒怎麼提高,工資只佔男性的七成;找工作總是被拒絕,因為她們將來「會生孩子」。唉!如果女人都不生孩子,社會無以為繼,但就因為女人會生孩子,社會拒絕女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選擇」生男孩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吧。
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僅僅呼籲「關愛女性」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要使女性生育成本社會化、要給她們更公平的工作生活空間……同時做為女性自身,一定要自立自強,與男性比起來,我們的語言能力更強;我們能忍耐更強的痛楚;我們的身體雖柔弱,但韌性和耐力更好;我們生命力更強、更長壽;我們的情感更豐富、感受力更強……
我們,並不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