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年僅19歲害羞的男生真是個天才──想想看,羅斯,一個14歲就在網景(Netscape)實習的軟體奇才,現在是莫芮拉 (Mozilla)的網路遊覽器火狐(Firefox)的領銜工程設計師。火狐是一個革命性的免費新瀏覽器,一如1993年的馬賽克(Mosaic)。經過過去四個月的試用,其1.0正式版已經在11月9日發行。這就是羅斯向風行世界達七年之久的微軟IE網路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發出的第一次真正強大挑戰。
據11月份的商業期刊(Business 2.0)報導,羅斯頗以為傲的說:「我們期望在十天內下載人數就會達一千萬。」火狐的愛好者們已經在紐約時報發起了廣告宣傳攻勢。它有微軟視窗 (Windows)、蘋果麥金塔(MAC OS X)及萊奈克斯(LINUX)操作系統版本,還有繁體中文等多國語言的微軟視窗與萊奈克斯操作系統版。
這不是大二學生的激情衝動而已,火狐是一款資源開放的免費瀏覽器,其啟動速度是微軟IE探索者的兩倍,已被下載270萬次,並且它已經吸收了微軟瀏覽器市場份額的幾乎百分之二,使後者現在下降到93.7%。計算機世界(Computerworld)雜誌十一月初報導,火狐的市場佔有率已升至百分之六。該雜誌的網路版指出,瀏覽雜誌網站的人當中,百分之十四是使用火狐程式,這些人可算是早期採用者。因此,火狐正很快成為任何對那些污染網路的跳出式廣告、病毒、間諜軟體等感到厭煩的人所選擇的遊覽器。謠傳網路搜尋引擎巨人古狗(Google)也在根據火狐的構架設計自己的遊覽器,儘管古狗否認其在開發自己的遊覽器;企業界也為火狐設計了許多輔助微程式。一位肯德基州的部長甚至告訴他的幕僚人員改用火狐,因為它能擋掉那些令人厭煩的偉哥男性激素類廣告。
由於火狐程式是一項開放程式碼的產品,Mozilla協會將免費向電腦專家提供技術細節,使他們能測試及改進這套軟體。
火狐程式擁有允許數個網頁存在於單一視窗的表列式瀏覽、搜尋引擎連結和阻擋視窗自動跳出等功能。它還宣稱可顯示網站的真實認證,用戶能藉此避開仿擬真實網站的假站,避免陷入騙局。
*替代微軟的網路遊覽器*
美聯社11月10日一份對火狐的評論報導指出,上一週正式發行的火狐包括一些安全防範措施和其它受到歡迎的功能,更顯得微軟這些年對其成舊的因特網探索器IE更新少得有多可憐。
的確微軟在今年8月份發布視窗XP第二份服務包(XP Service Pack 2)時對IE做了許多安全方面的改進,但老一點的視窗版本卻沒有。而且更新的IE也沒有提供多種搜尋引擎選擇,經常訪問的頁面,或者在一扇視窗內再開窗戶的功能。而許多計算機的熟練使用者對更新XP服務包二持保留和觀望態度。
該篇報導認為考慮火狐的最大原因是安全因素。
考慮到其信譽,微軟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但只要IE仍然控制世界上90%以上的計算機市場,對它懷有惡意的黑客將繼續針對它。那些網頁設計者喜歡的IE功能也會被病毒和間諜軟體作者所利用。
這並不是說如果用火狐就不會感染間諜軟體和其它惡意程序,但這樣的危險性大大的減小。火狐還對一些偽造的合法銀行和其它服務商的電子郵件提出警告。
火狐還有其它一些與安全無關的功能,這些在IE中得通過下載第三方的──有些是收費的──工具條或插件才具備。
在火狐的工具欄下的擴展程式子菜單中可以方便、簡單的選擇安裝眾多志願程序設計者編寫的各式補充功能,如批量下載、網頁自動翻譯、天氣預報、防止廣告等等。其它幾大特色尚有:
1) 搜尋: 在右上角的一個工具框中可以方便的選擇和轉換幾種搜尋引擎。還可以將遊覽器設置成只要輸入「書」(book)後跟書名就會自動到亞馬遜購書網站(amazon.com)搜索;
2) 它會阻擋跳出式頁面,但允許你打開你想看的挑出式網頁;
3) 新聞滾動:火狐支持一種叫做真正簡捷的同步合成(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技術來從新聞網站和網路雜誌提取頭條新聞,因此省得你時不時的去看看。
4) 製表式(tabbed)遊覽:火狐使你不必打開許多新網頁窗口而讓電腦的任務欄變得雜亂無章,你只需在同一窗口中打開幾個新的頁面(tab),在上面相應的表格中用滑鼠點一下就可以在不同頁面之間更換。
共享許多火狐核心技術的最新版網景遊覽器(Netscape)也有許多這類的選項,其它如挪威的稱做「阿普拉」( Opera,歌劇)的網路遊覽器也提供比以上四種更多的功能。為網景或阿普拉設計的插件在火狐上也應該行得通。古狗的新桌面文件搜尋器也可以在火狐上用。
當然,微軟視窗操作系統軟體的升級還得通過其IE遊覽器,以及一些專為IE設計的非發行標準網頁在其它網路遊覽器中得不到充分顯示。
火狐給無論是剛剛起步還是已經建立的軟體公司以及大的網站增加商機。雖然羅斯和非營利的莫芮拉機構不是為了賺錢,但火狐的開放平臺可以創建一類新的立足於桌上型電腦的應用程序但能提供在網上做生意的極大的商機潛力。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可以在火狐中建立一個搜索程式,這樣一來讀者不必到亞馬遜的網站也能買書;古狗也可以利用它使其基於網路的1兆位元組(1GB)的高容量電子郵件帳戶Gmail像微軟的瞭望者(Outlook)一樣成為桌上型程式;其它像文字處理、日曆計畫等幾乎任何程式都能設計到火狐中。
這是曲線式挑戰微軟視窗的壟斷──試圖從新讓網路本身成為時尚,使其作為一種操作系統,其中每一款軟體都通過遊覽器來控制。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耳熟,沒錯,因為羅斯的前輩、網景的合夥創立人馬克-安德裡森(Marc Andreessen)在1995年便大膽預測他的瀏覽器會讓微軟視窗過時。當然當時的結果並不如意,而微軟利用其操作系統捆綁遊覽器的壟斷打擊了這一新設計構想。
莫芮拉也就是因這一場敗戰而衍生的瀏覽器。網景在1998年3月公開它的編碼,理由是如果開放資源式的程式設計人員可以改進其瀏覽器的話,就有可能維持或贏回其市場佔有率。但是在1999年,網景以100億美元的價格被賣給了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下的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AOL)公司。在美國在線的經營下,網景瀏覽器變得更加臃腫以至更不受歡迎。
與此同時,莫芮拉計畫經不斷的修改編碼而越做越好,速度也更快。(其中一位改進者就是羅斯,他修正程序錯誤的技能使其得以進入網景實習。)在美國在線解雇工程師時,一些志願者們拾起了網景的殘局,而研發一個新的起初稱為鳳凰(Phoenix)的瀏覽器。在鳳凰2002年9月初次登場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美國在線便解散了其餘網景人員,但給莫芮拉機構提供了2百萬美元資金主要作為員工的薪水希望能讓該計畫繼續。但羅斯和一位莫芮拉的同事大衛-海亞特(David Hyatt)並不滿足於對鳳凰進行修修補補而已,他們決心要將它轉變成一個「網路探索者IE的殺手」。羅斯回憶道:「那時就是白天去上高中,晚上在做 Mozilla。」
在最初的調試階段,鳳凰只有核心的技術人員參與,但在全球上百位編碼者的不懈努力下,它變得更聰明、更快、界面更漂亮。今年六月是它的一個重要日子,當時又一個專門針對微軟瀏覽器缺陷的病毒爆發,使得美國電腦緊急情況應對小組(U.S.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向政府部門建議停止使用微軟的瀏覽器。很巧的是,恰在此時鳳凰的第一個真正穩定的版本──現在重新更名為火狐的遊覽器──問世了。
火狐獲得計算機愛好者熱情的好評並且像野火般傳向美國企業界。莫芮拉的工程主任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表示:「在過去六個月,許多登上美國富比士雜誌前百名排行榜(Fortune 100)的公司開始使用火狐。人們正在認識到這是個非常穩定的軟體。」
世界上許多公司也開始使用火狐的技術開發應用程式,包括從麻省昆士(Quincy)的一家對學生貸款的公司──艾得外賽斯系統(Edvisors Network),到編製一個內容管理系統的紐西蘭互動電視臺(TV New Zealand Interactive)。
但最大的機會遠不止於企業界的辦公室──而且大多數機會還有待於去發現,這也是為什麼火狐可能會激發無數的新公司利用它來做商業程式的原因之一。其中一家叫做森熱克(Cenzic)的公司將整個企業建立在這一新遊覽軟體上,該公司銷售一種掃瞄電子商業及金融公司網路以確保安全的工具。其技術主管阿姆巴裡西- 馬爾帕尼(Ambarish Malpani)起先將其系統建立在微軟的網路探索者IE上,但卻發現很難與IE結合使用,他說:「如果你用IE出了問題,你根本沒辦法操控它。」
微軟已經許諾它的下一個綽號長角牛(Longhorn)的作業系統會有大抵像火狐那樣可讓客戶建立網路應用的功能。雖然不願多談具體細節,一位微軟的發言人表示並未將火狐視為威脅:「大多數人不論是終端用戶、資訊產業專家還是網路開發者,仍然將IE視為他們的最佳選擇。」但長角牛要到2006年才能面市,而到那時也許就太晚了。隨著更多像森熱克一樣開發火狐擴展程式的新公司湧進市場,火狐只會變得益發強大。一位居住在舊金山的網路開發者克里斯-皮德瑞克(Chris Pederick)開發出一套免費工具,使人們更容易在火狐中建立網路應用程式,他認為:「這其中要比微軟承認的有著更多的利害關係。」而且這一次,與微軟開始擔心並視之為軟體發展「癌症」的開源LINUX操作系統相似,微軟沒有要打敗的對手──只有幾百萬下載火狐的個人電腦使用者,以及一個非常聰明的才剛剛起步的19歲年輕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