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需要,中國政府決不會停止修建水庫及水電站工程。就在漢源事件發生後的11月9日,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還在一個科技報告會上發表演講,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89億千瓦,其中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3.95億千瓦。為了保證城市供水,提高防洪能力以及發展水電,緩解能源緊張,中國還必須修建更多的大壩--這話令國際社會聽了感到吃驚,因為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在致力於拆毀大壩,恢復生態,許多國際環保組織就中國大量建壩紛紛提出各種警告,並採取各種抵制行動時,汪恕誠難道真要反國際環保潮流而動?
其實,汪恕誠的這番話決非信口開河。這番話的背後,是中國面臨能源危機而被迫竭澤而漁的尷尬,因為發展水電實際上是中國已經擬定的主要能源戰略。按照政府的戰略構想,中國可開發裝機容量3.95億千瓦,而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容量為1億千瓦,已經讓1,600萬民眾移民(其中至少1,000萬人因移民而陷入貧困),如果還要再開發2.95億瓦裝機容量,意味著還將產生三倍於目前數量的移民,製造更多的社會騷亂。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主要依靠本國資源支撐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增長,對外部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強。中國政府的智囊們也知道這種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最多還有6年左右的「戰略機遇期」。從前年開始遭遇能源短缺以來,各地電力告缺,不少經濟發達地區的電力供應只能限制供應,生產廠家被迫開三停四(供三天電,停四天電)。從那時起,中國就開始尋找多種替代能源。據中國政府新的能源戰略,中國在本世紀頭20年的主要能源開發戰略,就是盡量使能源「結構多元」化。這個「結構多元」,是指大力開發水電、核電,以及太陽能、生物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贏得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但諸種能源中,發展核電面臨的三大難題是投入、技術和環境,所以其目標只能定為「到2020年使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佔全部發電量的比例提高到4%」,而其餘的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也都因地區氣候條件的限制與技術限制,只能做幾個樣板工程,主要的替代能源發展方向還是水電。中國是水電大國,目前的開發率僅為15%,開發率遠低於世界水平,也落後於印度、巴西、越南等發展中國家,開發潛力巨大。
既然開發水電成了國家戰略,那麼全國所有被選擇建設水庫的地區的住民就只有搬遷一途了,因為按照中國共產黨那種「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的邏輯,底層民眾的生存權遠比巨大的國家利益微渺而不足道。為了國家的能源戰略,即使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三江並流」世界遺產長江上游虎跳峽也被規劃為興建水壩區域。虎跳峽最深處達3,000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該處風景秀麗,文物豐富,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之一。如此寶地尚且未能免建水壩之厄運,不用說漢源這類地區了。
現在,專制的中國政府只能用發展經濟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已經很不明智地走上了一條高能源、高消耗的經濟高速增長之路,犧牲了農村與大部分中小城市,才打造出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幾個現代化櫥窗。但用這種耗盡了世界不少資源的方式,尚且未能解決本國人民的高失業問題,其造成的污染不僅遺禍子孫,而且已經禍延鄰邦,日本、南韓早已成為中國沙塵暴的受害者,香港的空氣也受到大陸的廢氣影響,幾個與中國共享水源的鄰國,如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也相繼成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受害者,令鄰國抱怨不已。
可以說,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危機併發期:所謂「經濟改革」在製造少數富人的同時,以更快的速度製造了數十倍於富人的窮人,而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是中國慘遭掠奪性使用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環境與大量窮人構成了一個沒有進入國際資本視野的中國。最近頻繁發生的大規模群眾暴動,再度揭示了一個被幾個現代化櫥窗的繁華氣象所掩蓋的真實中國,這是一個在權貴私有化過程中被榨干並被拋棄的中國,而這個中國才是大多數中國人生活於其中的真實中國。這個中國已經地火奔突,烽煙四起,總有一天要將中華文明燒成灰燼。(華夏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