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奧利佛.斯通執導的全明星版《亞歷山大》從25日起在美國2445家影院公映,雖然該片的創作班底和製作陣容堪稱「史詩」,但從種種情況來看,影片前景非常堪憂。
首先,耗資1.6億美元的《亞歷山大》是少數幾部大規模公映的R級影片,但在這個感恩節週末,與它同期上映的另外幾部影片都具備更加廣泛的受眾基礎。尤其是蒂姆.艾倫主演的喜劇片《逃離聖誕》將吸引更多家庭觀眾,這部PG級影片會在全美3933家影院上映,競爭力不容小覷。即使是同為R級的《BJ單身日記 2》,也由於其自身「打情罵俏」的獨特魅力而比「塵土飛揚」的《亞歷山大》更加討巧。
儘管現在預言誰會取得本週票房冠軍為時尚早,但業界普遍預測,本週第一名會拿到4000萬美元票房,第二到第五名將分布在2000萬到3000萬美元的範圍內。
其次,由華納公司出品的《亞歷山大》長達3小時,這一客觀因素將直接導致影片在固定時間段內的放映次數減少。今年5月,華納公司發行的另一部「巨大希臘電影」《特洛伊》在週末3天獲得4680萬美元票房,成績相當不錯。但由於《亞歷山大》的市場接受面要比前者窄得多,所以票房並不令人看好。
再次,影片首映以來的口碑之差令人驚異,幾乎可與我國媒體「群毆」《十面埋伏》相提並論。大量惡評主要集中於影片對亞歷山大的雙性戀展現、亂倫情節和故事鋪陳、人物塑造上的空洞無物。有人稱影片「如果放在亞歷山大的時代,眾神都會降下憤怒的閃電」。像《綜藝》這樣的權威媒體還算「厚道」的,只是說它「最多算一次光榮失敗,聰明、野心勃勃,但嚴重缺乏敘事才能和感情帶入」。希臘律師團控告奧利佛.斯通歪曲亞歷山大性取向的官司更是讓事態亂上加亂。
媒體評論
《亞歷山大》試映之後,美國評論界罵聲一片,在熱門影評網站「爛蕃茄」上好評率只有13%,IMDB評分5.4(10分滿)。
有的批評者說這部電影雖然有史詩的大場面,然而在人物塑造上非常單薄;還有的批評者說這部長達3個小時的電影沉悶無聊,喋喋不休,大場面拍得很一般;更多的批評者說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故事鋪陳上都相當糟糕……像這種「全方位」的電影批評在美國當代的巨匠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
●最多算一次光榮失敗,聰明、野心勃勃,但嚴重缺乏敘事才能和感情帶入。 ---《綜藝》
●幼稚的劇本,混亂的情節,令人震驚的差勁表演,奧利佛.斯通的史詩讓人失望。---《紐約時報》
●本應是一部值得記住的《亞歷山大》,卻成了無關緊要的史詩。---《洛杉磯時報》
●這部電影有令人厭倦和興奮的地方,而所有這些地方都很愚蠢。---《華盛頓郵報》
●柯林.法瑞爾眼淚漣漣的表演使亞歷山大看來更像個「瘋狂主婦」而非士兵。 ---《華盛頓郵報》
●《亞歷山大》被扯到了四面八方,所以無論是法瑞爾的表演還是角色的塑造,都被扯得像餅一樣薄。---《波士頓地球報》
●不但是一部糟糕的電影,而且簡直是糟糕電影的史詩。---《多倫多星報》
●我們曾經期望《亞歷山大》是一部「有腦的奇觀片」,可惜它麻醉的腦細胞比它刺激的還要多。---《達拉斯早間新聞》
●雖然據說這部電影的投資達到1.6億美元,但斯通卻沒能拍出戰爭的宏大場面,而傾向於讓亞歷山大把世界活活說死。---《聖何塞新聞》
●我尊重作為電影導演的斯通,但這部電影更多是一個「懲罰者」而非「娛樂者」。---《亞歷桑那共和報》
●規模上而非精神上的史詩,沉溺於屠殺場面,但沒能證明這種征服有什麼偉大之處。---《聖.弗朗西斯科編年史》
●我們的歷史課老師可能很乏味,但起碼下課鈴會在我們身心疲憊之前響起來。---COMPUSERVE編譯劉錚
年末收官 2004年美國最後一部古裝史詩
影片《亞歷山大》展現了西方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領袖人物亞歷山大的傳奇一生,其創作班底和製作陣容都堪稱「史詩」,由柯林.法瑞爾飾演亞歷山大,方.基默飾演亞歷山大的父親菲利浦國王,安吉莉娜.朱麗飾演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王后,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歷史學家托勒密,羅莎里奧.唐森飾演亞歷山大之妻羅珊妮,傑瑞德.萊托飾演亞歷山大的同性愛人赫費斯提翁。
作為2004年美國最後一部古裝史詩片,《亞歷山大》遠沒有它的兩位前輩《特洛伊》和《亞瑟王》幸運。雖然後兩者的藝術質量乏善可陳,但明確以商業目標為製作初衷的它們成功降低了觀眾的「理解門檻」,在全球範圍內都產生了頗為可觀的眼球效應和經濟效益,其海外票房更是一路飄紅。《亞歷山大》則在大方向上缺乏明確把握,雖然吸納眾多巨星,但內容過於」劍走偏鋒」,奧利佛.斯通始終端著「大導演」的氣派一味追求個人表達,就如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塔克:奇人奇事》和馬丁.西科賽斯的《基督的最後誘惑》,《亞歷山大》最終被導演自己的任性拖入迷亂的沼澤。
兩個年代的政治 布希,下一個亞歷山大?
「如果他做得到,那麼20年之後,布希,也許會被稱作布希大帝。」拍過《野戰排》、《JFK》、《尼克松》、《生逢7月4日》的奧利佛.斯通,在談起他的新片《亞歷山大》與當下政治的關係時這樣說道。
於11月25日公映的史詩巨片《亞歷山大》再次掀起一股歷史熱潮,書、雜誌、電視、網路,人們爭先恐後地探討這個2300年前東征西討的一代帝王。甚至有媒體稱,一向偏愛跟政治人物「死磕」的奧利佛.斯通,在《亞歷山大》中再次影射美國政壇。
為什麼?因為亞歷山大和布希都是當時最有權勢的政治領袖,他們都在父親的陰影下登上王位,他們都野心勃勃,在遙遠的土地上進行一場艱難的戰爭,甚至他們全力捉拿的敵方領袖,也都同樣躲進了中東的丘陵。
《亞歷山大》首映就在美國總統大選幾週之後,似乎正是一則適時出現的政治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