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4-12-31 23:02:00作者:
楊振寧品格低下,對權勢的依附和獻媚人盡皆知,因此他也得到一個人權記錄劣跡斑斑的政權的格外優待,老少戀不過是其撈得的世俗利益之一。
八十二歲高齡的楊振寧要和二十八歲的女研究生翁帆結婚,這條娛樂性極強的新聞連日來佔據了各大媒體的版面,任憑中文網路論壇上一片討伐聲也阻止不了「爺孫配」的男歡女愛,楊振寧認為這是「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迄今為止,至少從官方的報導看,無論是翁帆的父母還是她的鄉人都為此叫好,並引以為榮。其父母認為這是自己女兒的美德,是為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作犧牲,更讓人驚訝的或許還是翁帆的潮州老鄉告訴記者的這番話:「楊教授畢竟是國際知名人物啊,與潮州的女孩結婚,這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潮州的城市知名度。」在這個「美女經濟」時代追求的是轟動效應、知名度經濟,既然二十八歲嫁給八十二歲的大明星可以給一個地方帶來實際好處,那又何樂而不為!這當然不僅是個別潮州市民的邏輯。
戴著鐐銬跳舞的媒體炒作老少配
媒體的無聊和鮮廉寡恥更是我們早就領教過的,在馬家爵殺人案發生後,媒體幾乎陷入了不夜的狂歡之中,楞是把這樣一條嚴肅的新聞炒作成了大眾娛樂的大餐。這個責任誠然不能光是由媒體和記者來承擔,由於新聞自由的缺席,那些層出不窮的人間災難、徵用土地、強制拆遷、貪污腐敗、上訪、靜坐 ...... 大凡一切觸及社會矛盾的新聞都不許報導,都要被溫情地包裹起來、遮蔽在暗無天日的黑箱裡,官家的禁令據說多達二十九條,在密密麻麻的禁令之下,「戴著鐐銬跳舞」的媒體確實難以找到多少可以報導的新聞,既要吸引大眾的眼球,又不能越出官家設置的藩籬,除了飲食男女和茶餘飯後的娛樂,還能有甚麼?垂暮之年的楊振寧在亡妻屍骨未寒之時另結新歡,而且對象又是年近二十八歲的青春女子,如此具有爆炸性娛樂性的新聞注定要被舉國媒體所爭相追逐。
楊振寧的成就在物理學方面,至於他品格的低下,他對權勢的依附、獻媚,這些也早已不是甚麼秘密。一九九五年是「聯合國寬容年」,中文版《愛因斯坦文集》編譯者許良英等四十五位知識份子發起呼籲,「呼喚實現國內寬容」,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有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簽名支持。與此同時,官方也開始向呼籲書上領銜簽名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加壓力,楊振寧就在其中扮演了為虎作倀的不光彩角色。為此,許良英曾發表《王淦昌先生是受楊振寧愚弄了!》一文予以揭露和駁斥。從這件事不難看出楊站在權勢集團一邊,為權勢效勞的嘴場?br>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恩怨
這樣的楊振寧被大陸官方奉為上賓不是偶然的,如果說這是他的政治立場所致,不足以論定他的人品,那麼他和李政道之爭中的表現就將他醜惡的一面暴露無遺。二○○四年四月,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宇稱不守恆發現之爭論解謎》,主要內容就是李政道先生回答《科學時報》記者楊虛傑的提問以及相關證據數據。由於印數隻有二千冊,加上楊振寧受到官方高規格的庇護,此書幾乎沒有產生甚麼影響。眾所周知,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發現的論文而共同獲得了一九五七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之間的合作於一九六二年破裂,有關其中的是非曲直數十年來李政道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二○○三年臺灣出版《楊振寧傳》有許多對李的「貶低」、「歪曲」和「誣蔑」,迫使李政道打破沉默。
楊振寧宣說宇稱不守恆的思想的突破是他首先提出來的,言下之意就是李政道沾了他的光,而李列舉的大量證據表明事實正好相反,是他一個人先有了突破後,楊才參加進來做系統性的理論分析工作,共同完成了那篇獲獎的論文。李認為,正是楊試圖貪天功為己有的「過度貪慾」導致了他們合作的破裂。楊還宣稱他們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十四年合作中的文章,有百分之九十是他本人起的頭,做了主要突破。對此,李憤怒地對記者說:「簡直是一派狂言」。早在一九五一年,他們合作完成一篇論文之後,楊就以自己比李年長四歲為由,要求署名時排在李的前面,李認為這不符合物理學界合作的習慣,以後楊還多次以年齡的藉口懇求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在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獎授獎典禮舉行前,楊又提出這樣的請求。在他看來排名在前表示貢獻大、名譽大,所以非常害怕按姓氏字母的次序排名。一九七二年,楊振寧的父親、數學家楊武之在病榻上握著前來探視的李政道的手,反覆地說:「很清楚振寧和你六二年破裂的經過,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你們是天下的奇才,為了中國下一代的學子,雖然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振寧。」
有人會說李政道的一家之言不足為憑,但我們可以把兩個人說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參考李政道所舉美國物理學界的同代人的文章,孰是孰非,還是不難分清楚的。就是與跟大陸政權的關係來看,李政道基本上保持了一個科學家的獨立性,並無甚麼令人不齒的獻媚之舉,兩人的人格高下還是容易分出來的。
著名物理學家不乏人格卑劣者
當然,我無意因此而否定楊振寧在物理學上曾取得的成就,但我也深知人品肟蒲С刪屯耆
八十二歲高齡的楊振寧要和二十八歲的女研究生翁帆結婚,這條娛樂性極強的新聞連日來佔據了各大媒體的版面,任憑中文網路論壇上一片討伐聲也阻止不了「爺孫配」的男歡女愛,楊振寧認為這是「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迄今為止,至少從官方的報導看,無論是翁帆的父母還是她的鄉人都為此叫好,並引以為榮。其父母認為這是自己女兒的美德,是為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作犧牲,更讓人驚訝的或許還是翁帆的潮州老鄉告訴記者的這番話:「楊教授畢竟是國際知名人物啊,與潮州的女孩結婚,這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潮州的城市知名度。」在這個「美女經濟」時代追求的是轟動效應、知名度經濟,既然二十八歲嫁給八十二歲的大明星可以給一個地方帶來實際好處,那又何樂而不為!這當然不僅是個別潮州市民的邏輯。
戴著鐐銬跳舞的媒體炒作老少配
媒體的無聊和鮮廉寡恥更是我們早就領教過的,在馬家爵殺人案發生後,媒體幾乎陷入了不夜的狂歡之中,楞是把這樣一條嚴肅的新聞炒作成了大眾娛樂的大餐。這個責任誠然不能光是由媒體和記者來承擔,由於新聞自由的缺席,那些層出不窮的人間災難、徵用土地、強制拆遷、貪污腐敗、上訪、靜坐 ...... 大凡一切觸及社會矛盾的新聞都不許報導,都要被溫情地包裹起來、遮蔽在暗無天日的黑箱裡,官家的禁令據說多達二十九條,在密密麻麻的禁令之下,「戴著鐐銬跳舞」的媒體確實難以找到多少可以報導的新聞,既要吸引大眾的眼球,又不能越出官家設置的藩籬,除了飲食男女和茶餘飯後的娛樂,還能有甚麼?垂暮之年的楊振寧在亡妻屍骨未寒之時另結新歡,而且對象又是年近二十八歲的青春女子,如此具有爆炸性娛樂性的新聞注定要被舉國媒體所爭相追逐。
楊振寧的成就在物理學方面,至於他品格的低下,他對權勢的依附、獻媚,這些也早已不是甚麼秘密。一九九五年是「聯合國寬容年」,中文版《愛因斯坦文集》編譯者許良英等四十五位知識份子發起呼籲,「呼喚實現國內寬容」,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有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簽名支持。與此同時,官方也開始向呼籲書上領銜簽名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加壓力,楊振寧就在其中扮演了為虎作倀的不光彩角色。為此,許良英曾發表《王淦昌先生是受楊振寧愚弄了!》一文予以揭露和駁斥。從這件事不難看出楊站在權勢集團一邊,為權勢效勞的嘴場?br>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恩怨
這樣的楊振寧被大陸官方奉為上賓不是偶然的,如果說這是他的政治立場所致,不足以論定他的人品,那麼他和李政道之爭中的表現就將他醜惡的一面暴露無遺。二○○四年四月,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宇稱不守恆發現之爭論解謎》,主要內容就是李政道先生回答《科學時報》記者楊虛傑的提問以及相關證據數據。由於印數隻有二千冊,加上楊振寧受到官方高規格的庇護,此書幾乎沒有產生甚麼影響。眾所周知,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發現的論文而共同獲得了一九五七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之間的合作於一九六二年破裂,有關其中的是非曲直數十年來李政道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二○○三年臺灣出版《楊振寧傳》有許多對李的「貶低」、「歪曲」和「誣蔑」,迫使李政道打破沉默。
楊振寧宣說宇稱不守恆的思想的突破是他首先提出來的,言下之意就是李政道沾了他的光,而李列舉的大量證據表明事實正好相反,是他一個人先有了突破後,楊才參加進來做系統性的理論分析工作,共同完成了那篇獲獎的論文。李認為,正是楊試圖貪天功為己有的「過度貪慾」導致了他們合作的破裂。楊還宣稱他們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十四年合作中的文章,有百分之九十是他本人起的頭,做了主要突破。對此,李憤怒地對記者說:「簡直是一派狂言」。早在一九五一年,他們合作完成一篇論文之後,楊就以自己比李年長四歲為由,要求署名時排在李的前面,李認為這不符合物理學界合作的習慣,以後楊還多次以年齡的藉口懇求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在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獎授獎典禮舉行前,楊又提出這樣的請求。在他看來排名在前表示貢獻大、名譽大,所以非常害怕按姓氏字母的次序排名。一九七二年,楊振寧的父親、數學家楊武之在病榻上握著前來探視的李政道的手,反覆地說:「很清楚振寧和你六二年破裂的經過,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你們是天下的奇才,為了中國下一代的學子,雖然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振寧。」
有人會說李政道的一家之言不足為憑,但我們可以把兩個人說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參考李政道所舉美國物理學界的同代人的文章,孰是孰非,還是不難分清楚的。就是與跟大陸政權的關係來看,李政道基本上保持了一個科學家的獨立性,並無甚麼令人不齒的獻媚之舉,兩人的人格高下還是容易分出來的。
著名物理學家不乏人格卑劣者
當然,我無意因此而否定楊振寧在物理學上曾取得的成就,但我也深知人品肟蒲С刪屯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