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時,導師得知小媛已經懷孕的情況後告訴她,按學校有關規定,在校女博士是不能「做媽媽」的,如果她想上博士,必須有所舍棄。
小媛和家人為了能夠保住孩子,跑遍了學校的相關部門,但無濟於事。小媛最後不得不「忍痛割愛」---做了人流手術……
魚和熊掌:女博士真的不可兼得?
可讀了幾年書,小媛的心卻似乎沒有靜下來,父母一直盼望著盡快抱上孫子,丈夫和她也都很喜歡孩子,但無情的現實使她失去了那次做母親的權利。
小媛身邊有不少博士生,他們的年齡都在30歲左右,經過多年的求學與研究,很多未育女博士都擔心如果再拖下去,會有「高齡產婦」的危險。不少在校的未育女博士,都希望在讀博期間做上母親,但學校的「禁育」校規,使得作為適齡女性的女博士,連最基本的生育權利也失去保障。
「結婚也可以上大學,上大學也可以結婚」,成為「婚禁」解除後部分高校的新政策。但多數高校對在校生的婚後生育問題採取了「在校生育一律退學」的校規。難道生育年紀普遍已經不小的女博士們,為了實現學術夢想必須在生育問題上有所犧牲嗎?
女博士「禁育」還是戶口「惹的禍」?
西安一所高校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學校制定禁止在校女博士懷孕的規定,其一是想維護高校良好健康的學習環境,總不能在教室裡看到不少孕婦學生在上課,這肯定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二是在校學生的戶籍都是集體的臨時戶口,在校非定向培養的女博士由於戶口去向不明確,所以很難得到准生證明,當然也就不能合法生育了。
省教育廳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校學生的生育問題涉及到學校、計生委、戶籍管理的公安部門三方,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學生戶籍是流動的,即使學校允許女博士生育,也給孩子辦理生育證明和當地戶口,但母親畢業後戶口發生變化又該如何處理呢?
西安交通大學男博士小胡說,像丹麥這樣的國家,學生結婚生子,學校與社會將承擔一定的撫育責任。雖然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國情有所區別,但即便允許女博士生育,也不會造成「媽媽班」的情況。
西北政法學院教授王瀚認為,女博士為學術科研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代價,應當用特殊的政策保障她們的生育權利。高校的校規各不相同,但都應高度人性化,對懷孕女博士採取休學的芾戇旆ㄊ侵檔媒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