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追兵」
2004年的中國因出現「民工荒」、「電荒」、基礎資源漲價等問題,給人以「中國正變得不再『廉價』」的印象。而廉價勞動力和良好投資環境並非中國獨有,外資也並非「非中國不來」,眾多第三世界國家正循「中國道路」前進。中國耳後,追兵的吶喊已急。
印度工資低於中國沿海
一位在中國遼寧營口做了十年生意的印度商人在2004「印度經濟峰會」上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再過若干年,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就會輸給印度。最近一年,他在中國的經營已經開始感到勞動力成本增加給工廠帶來的壓力。加上原材料漲價,房地產價格飆升等因素,外資可能會另外選擇一個條件與中國類似的目的地。
有調查表明,隨著印度勞動力成本低廉等優勢被挖掘和逐漸發揮之後,印度必將成為外國投資商繼中國和美國之後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印度著名網站REDIFF副總裁迪瓦尼告訴記者,跨國公司在全世界範圍比較勞動力的價格。勞動力費用低肯定會帶來競爭優勢。印度有3億人口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如果對這些人稍加培訓,他們將成為印度製造業龐大的勞動力儲備大軍。只要基礎設施等外商關注的投資環境得到切實改善,外資肯定會大量湧入印度。
當地一名經濟學家說,由於印度具備勞動力低成本等因素,在某些地區和行業已經出現外國投資由中國轉向印度的趨勢。針對印度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維爾納國際顧問公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顯示,2003年印度服裝生產商向員工支付的工資為每小時0.57美元,大大低於中國沿海地區紡織工人每小時0.69美元的工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分析也指出,在紡織品後配額時期,印度與中國相比也佔有非常大的優勢:「取消配額後,勞動力越便宜,(服裝)設計越好的國家越受益。」調查認為,印度的勞力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並且擅長設計。
《印度時報》一位資深金融記者告訴記者,從長遠角度看,中國實行的計畫生育政策使中國像許多發達國家一樣,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印度並不存在。有統計表明,相比中國的逐漸老齡化,年輕人口的優勢將在若干年後成為印度最大的優勢。這對外資是有誘惑力的。
越南外資增長率超中國
外資企業生產出口商品的進口原料可緩交增值稅;鼓勵外商對邊遠山區、經濟落後地區以及農業、生產出口商品和需要較多利用越南原材料的部門進行投資,對其實行免稅等優惠政策……目前,越南政府在不斷地優化本國低成本勞動力政策,支持外商對越進行外向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進行投資。一系列新規定為外商在越南進行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並收到良好的效果。2004年外商在越投資上升。
越南政府相當重視本國勞動力素質與技能的提高。越南目前正在大力推行「農民進城」計畫。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有關部署,預計到今年末越南農業勞動力在農業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將下降至60%。越南各相關政府部門計畫通過協作及藉助國際投資,解決農村地區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外資對越南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越南吸收外資項目達4370個,協議金額415.38億美元。外國資金佔到社會總投資的30%,解決就業人數40多萬人。越南2004年前9個月利用外資增長率已經超過中國。
越南的優勢甚至已經引起中國資本的注意,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張熾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中國在越南的正規貿易和直接投資將越來越多。在世界各國和地區對越投資排行榜中,中國列第15位,對越南投資項目共280個。為促進越南經濟,特別是北部邊境省份的經濟發展,越南擬吸引更多的符合本國發展需求的中資項目。
泰國重視藍領人才
近幾年泰國政府不斷放寬外資准入條件,從用地、勞動力、關稅減免、國內稅收負擔等多方面為具有優勢的投資者提供優惠。而在勞動力方面,泰國的成本相對中國並不便宜,但泰國政府非常重視勞動力的質量。2004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公布的最吸引外資的國家排行中,泰國名列第四。
以汽車業為例,儘管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遭到重創,泰國汽車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亞洲第五大汽車產地,其汽車出口也一躍成為泰國第三大出口商品。注重熟練工人的培養是泰國汽車業飛速成長的重要原因。2004年6 月,泰國政府就曾和當地汽車公司共同制定了一項培訓汽車熟練工的計畫。來自豐田、本田和日產的約4000名日本技術專家將參與到此項培訓計畫中。該項工程將持續10年,預計耗資3570萬美元。豐田汽車泰國分公司總裁良一佐貴曾這樣評價泰國:「泰國有很多吸引外資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幾點是巨大的工業潛能、高質量的勞動力和穩定的社會經濟狀況。」
埃及學中國經驗,引中國資本
埃及是中東地區的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勞動力資源十分充裕的國家。據官方統計,埃及莧絲諼?000萬,勞動力人口為2070萬。但與此同時,失業比例居高不下的情況長期困擾著埃及政府。
埃及政府正通過制訂優惠的引資政策,加快經濟特區建設,鼓勵勞動密集型的外國企業到埃及投資設廠,大力吸引國外直接投資,來充分利用其便宜的勞動力資源。最近十年來,埃及的經濟發展比較平穩,社會狀況相對安定,使埃及成為中東非洲地區被國際社會看好的投資市場。每年流入埃及的外資都在4-7億美元左右,埃及政府累計已批准了各類投資項目7000多個,近1/3的項目已經建成。
目前,埃及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已先後建立了6個自由區,以及12個新城區和若干個工業區。1997年埃及政府借鑒中國的經驗,開始開發建設蘇伊士灣西北經濟特區。中方投資的中國天津白玫瑰(埃及)針織服裝廠,作為中國首家企業已於2004年8月18日入駐該特區。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