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腐敗分子的頻頻落馬,不少人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但是,原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國健的醜聞東窗事發後,還是在江蘇乃至全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人們深感意外的是,一向大講制度反腐、行事謹慎內斂的「老組織」怎麼說進去就進去了呢?
更令人們感到意外的是,截至目前,雖然拔出了徐國健這個手上握有組織大權、提拔過眾多幹部的「大蘿蔔」,但並沒有帶出多少泥。與黑龍江、安徽阜陽等地的腐敗窩案、串案、群案不同的是,徐國健案件所牽涉到的人比較少,僅是幾個人的小圈子而已,既沒有同一單位共事的同事,更沒有省裡的其他高官。一些社會學家指出,這並不意味著腐敗現像在減弱,而是腐敗現象的「異動」:大圈子作秀,小圈子作孽。官場中的這種「圈子病」更具隱蔽性和欺騙性,值得人們警惕。
大圈子贏得「美名」小圈子腐敗透頂
接觸過徐國健的人大都認為他是一位行事低調、做事謹慎的人,很講「規矩」。不僅如此,他還利用各種場合不失時機地教育下屬或新提拔上來的年輕幹部,告誡他們社會很複雜,不該要的財物一律不能碰。甚至在飯桌上,徐國健也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用他的話講就是「毛毛雨常下、小木魚長敲是對幹部的關愛」。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秀」的。據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介紹,跟「徐部長」下基層調研,他從來不收禮品,有時候實在推脫不掉,一回到部裡,立即吩咐司機把東西登記並且上繳。這位知情人說,至今省委組織部的倉庫裡還有數十件「徐部長」主動上繳的禮品。徐國健在公眾場合的「大圈子」裡,即使是與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始終保持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正常關係。多年來,他身邊組織系統的人在升遷上很少能得到他的格外「關照」。
不僅如此,為了給人以清正廉潔的假象,徐國健還在江蘇大力推行的一系列幹部制度改革中喬裝打扮,充當了一個積極推動者的角色,並使省委組織部成為全國組織系統的「一面旗幟」。他還多次介紹經驗,接受記者採訪,怎樣摘除幹部選拔中的「神秘面紗」,怎樣改變「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的局面。
通過一系列的包裝,徐國健把自己「秀」成一個「清官」。然而,終究紙裡包不住火。2004年11月29日,「雙規」近半年的徐國健被宣布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交司法機關立案審查。中央紀委傳給江蘇省委的書面處理決定顯示,徐國健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後收受賄賂共計人民幣460萬元和8000美元,接受禮金10萬元。
這個「他人」究竟是些什麼人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