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黑人飛檐走壁
在唐代傳奇小說中,《崑崙奴》是很有名的一篇,京劇《盜紅綃》說的就是這段故事,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和厲慧良都表演過黑人「崑崙奴」。紅綃是唐朝大歷年間一品官員郭子儀家中的一個歌女,容貌美艷。而崔生是某個大官的兒子,也是容貌如玉。有一天崔生代父親看望生病的郭子儀,看見了紅綃,兩人一見鍾情。後來崔生回到家中害起了相思病。他的黑人奴僕摩勒知道後決定促成這樁好事,三更天拿了一個鏈子錘幾分鐘就把郭府中凶猛如虎的看家狗給殺了,然後背著崔生越過10重高牆和紅綃見了面,後來兩人決定永遠在一起,這個黑人又同時背著二人越過重重高牆跑回了家。金庸認為《崑崙奴》是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之一。
可是我們似乎都忽視了摩勒原來是個黑人大俠。葛承雍教授說,在唐代史料中和許多傳奇小說中,黑人都是能夠飛檐走壁的大俠。他們大都水性非常好,能夠鑽入水中為主人撈起落入水中的物品,還能像猴子一樣快速爬上桅桿。從非洲來的黑人恐怕很難有這樣的功夫,因此這一點也能夠佐證他的觀點---唐代黑人來源不是非洲。
唐代黑人俑
20世紀四十年代西安地區出土的唐代黑人俑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隨後唐代黑人俑被不斷發現。為了查明唐代黑人來源問題,葛承雍教授遍查了各種史料,並在唐代黑人俑最多的西安幾個歷史博物館和文物庫房進行了仔細的辨認,與同行討論磋商後,提出唐代黑人來源不是非洲而是東南亞和南亞的新解釋。
葛承雍仔細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區別,儘管他們都體黑捲髮,但兩者在外形上有差異。被稱為「崑崙奴」的南海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而應該是尼格裡託人,又叫矮黑人,一直到現在這些類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種族仍散居在馬來半島以南的諸海島上。當時黑人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呢?葛承雍教授說,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京城長安,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
從服飾上來看,後來出土的黑人俑也大都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帶,橫幅繞腰或穿著短褲。這與唐代高僧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的崑崙人形象「赤腳敢曼」非常符合,「敢曼」是梵語,指下身所穿的貼衣,這都是南海黑人極為明顯的特點,與古代非洲黑人服飾完全無關。葛承雍說,此前許多權威學者大都認為唐代黑人是從非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