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支持的毒品販子的覆滅之路

發表:2005-02-16 2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告獨立。

與此同時,緬甸共產黨內部的矛盾鬥爭,進一步加劇,終於出現了「紅旗共產黨」與「白旗共產黨」兩種力量的存在。德欽梭是「紅旗黨」的代表。他在二戰後,秘密赴蘇聯學習「經驗」。回後,在緬甸中部地區組織了武裝。「紅旗派」的武裝並沒有因為其「紅旗」的稱謂而壯大,在緬甸獨立後,其日漸衰敗。武裝力量在政府軍的打擊下不斷地削弱,活動地域曾經退守至緬印邊境一帶。但是,仍然沒有逃脫失敗的厄運。「紅旗」勉強堅持到了1972年,便煙消雲散了。德欽梭於 1972年被政府逮捕。

而德欽丹東主張向中國共產黨學習,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認為這是現實需要的唯一選擇。德欽丹東舉得是「白旗」,被稱之為「白旗共產黨」。「白派」 先後在緬甸南部的勃固山區建立了武裝力量。與新成立的仰光政府展開了武裝鬥爭。50年代,武裝力量日益擴大,以勃固為根據地,在克耶邦、克倫邦發展了自已的勢力和地盤。給緬甸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緬甸政府自吳奈溫上臺後,開始對一切反政府武裝採取了高壓打擊手段。緬甸共產黨及其武裝首當其衝。50年代後期,在政府軍的打擊下,「白旗派」也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優勢。隊伍四散,部分武裝力量聚集到了緬中邊境一線。

原緬共武裝中的克欽族部隊,以及部分緬族部隊,由於不抵緬甸政府軍的軍事打擊,在50年代後期、60年代初期退入到了中國境內。被中國政府人道地友好地做了安置。其中,克欽族大多安置在了貴州,而緬族,大多安排在了四川省。這一批緬共武裝力量,由於中國的接受,得以保存下來。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中國住了近十餘年的時間,與中國女人結婚生子。後來成為70年代緬共人民軍的中堅,許多人成為緬共的高級領導人。由於「紅旗派」退出歷史舞臺,「白旗派」也再沒有人沿用這一稱謂。

60年代以前,中緬兩國度過了關係中的「密月」時期。中緬的「胞波之情」,是中國政府在英緬政府與清朝簽定的不平等邊界條約的部分基礎上,與緬甸人進行了邊界領土談判的結果。中方間接承認了這一不平等的條約。為此,一大塊土地,劃入了緬甸的國土。1960年1月24日,緬甸總理吳奈溫將軍訪華。於1月28日同周恩來總理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在此之前的1957年,當時的緬甸政府總理吳努應邀訪問昆明,在雲南大學向1000多名師生發表演講之後,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中緬友好萬歲!」1960年10月1日,雙方正式簽訂了邊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