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5-04-20 18:39:00作者:
- 她是第一個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影星,在眾人並不看好的目光中,相攜並幸福地走過了20年
- 她說自己的老公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公,她堅信「安居才能樂業」,堅持家庭為主,事業為輔
- 她以《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走紅影壇,在影壇摸爬滾打幾十年,仍然保持著片中「荒妹」的質樸本色,不習慣被人前人後地伺候,
對女兒的消費也「特摳門兒」
「荒妹」不習慣被人伺候
瀋丹萍孤身一人來武漢拍戲,這個曾經的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居然沒有助手。昨日下午,在湖北大學招待所一間普通的客房內,發著高燒的瀋丹萍讓人看著格外心疼。
這個以《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荒妹一角走紅影壇的老牌明星,在影壇摸爬滾打幾十年,居然一直保持著荒妹的質樸本色,面對不約而至的記者,她仍強撐著接受了採訪。
一直以幸福女人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瀋丹萍,此次生病,只有德國籍丈夫烏韋從北京打來電話安慰,身邊沒有一般明星所擁有的助手或保姆照顧。她說她沒有用助手的習慣,而這其中的原因竟如此簡單:自己住好房間,助手住差房間,類似這樣的不平等,會讓她心裏不安。自稱野生野長的她,不習慣被人前人後地伺候著。
明星媽媽特摳門兒
瀋丹萍此次來漢,在《陪讀》一劇中友情客串一位思想開明的中學校長。生活中的瀋丹萍也是如此,她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女兒19歲,小女兒8歲,她從不逼迫孩子們學習,也從不帶她們參加任何一種培優班。因此,她的兩個孩子雖然不是尖子生,但對學習從沒恐懼感。
去年,她的大女兒地理補考了三次,才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女兒很苦惱地告訴媽媽,她上不了一流的大學。瀋丹萍安慰說:「沒關係,只要不為此痛苦得自殺就行。」結果,德國籍的女兒以留學生身份上了北京一所她心儀的大學。
瀋丹萍的大女兒在學校裡的名氣很大,除了因為她有個明星媽媽和洋爸爸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她是個「貧困生」:每月零花錢只有200元,要是嘴饞了,多買了點零食超支,週末就得步行幾站路回家。
瀋丹萍是個「摳門兒」的媽媽。儘管先生開著豪華奔馳,家裡兩處房產每月的物業費就得4000多元,但在對待兩個女兒的問題上,她和先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勞動換取零花錢的做法:女兒擦一雙鞋給5毛錢,比市場價還低一半……
這樣的培養訓練使兩個孩子的獨立性都極強,而且能精打細算地生活:大女兒會做飯、洗衣、買菜。瀋丹萍不在的時候,大女兒則儼然媽媽一樣,把妹妹照顧得好好的,甚至還到妹妹的學校開過家長會。小女兒則「給她一個茅草棚,都可收拾得像宮殿」一樣,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愛情20年不變調
年初,在一次《藝術人生》節目中,瀋丹萍和凌風、張延三代明星各攜愛人,在節目中談各自的愛情。臺灣演員凌風說,他常把牛奶端到妻子床頭。瀋丹萍當即羨慕得想「換老公」。
然而,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瀋丹萍「反悔」了,她說自己的老公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公。
45歲的瀋丹萍談起自己的愛情來,仍像新婚一樣幸福。上世紀80年代初,當她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遇到烏韋後,她的生活就與這個男人緊緊地拴在了一起。在當時封閉的社會裏,這樣一樁跨國戀情真可謂一條特大新聞,讓人議論紛紛,甚至受到監視。結婚多年後,瀋丹萍在一次家庭晚會上,誇張地重演了他們戀愛時的一個場景:她臂纏紅袖章,像審特務似地質問烏韋,他為什麼要到中國來?為什麼還要跟中國這麼有名的明星結婚。但在眾多懷疑的目光中,他們相攜走過了20 年。她認為,烏韋最吸引她的,是他始終如一的好品德。
作為洋女婿,烏韋隨瀋丹萍一起,把家安在了北京。儘管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烏韋現在仍有這樣的習慣:在北京街頭,看到父母打孩子,一定會把這對父母拉開,然後報警;遇到丈夫打老婆,他就會把妻子送回家,然後跟這位丈夫談心,直到人家認輸。弄得人家說,這個外國人好像有神經病。每逢此時,瀋丹萍都會堅定地站在丈夫一邊,支持他這種「憨勁兒」。
瀋丹萍外出拍戲回來,兩個孩子圍著她,一天要喊幾百聲媽媽,喊得她頭昏腦漲。這時,丈夫烏韋就會出面解圍:「孩子們,請讓我的夫人休息一會兒,行嗎?」
德國影片都由她引進
除了演員、母親外,瀋丹萍還有一個身份--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近20年來,她和先生從沒停止過這方面的工作。現在國內能看到的德國影片,都是他們引進來的。
同時,瀋丹萍也幫德國電視臺製作一些記錄片,全部是關於青少年教育及成長方面的片子。另外,也拍一些影視快訊和中國民間故事,提供給德方。
[追問]
記者:您現在的作品好像不多?
瀋丹萍:我是家庭為主,事業為輔,因此很多人以為我是個幸福的家庭主婦。賺錢的機會很多,但我不會為了賺錢拚命接戲。因為我堅信「安居才能樂業」,現在基本是一年拍2部長劇,幾部短劇。
記者:你們是「中外合資」的家庭,在生活觀念上有什麼差異嗎?
瀋丹萍:在理財和教育孩子上,我們倆驚人地相似。我們是家大口闊,消費也較前衛,但我們都堅持「錢要為人服務」。全家人胃口都很好,所以常去吃餐館。另外,每年全家都要出國度假,吃、住、行都要舒適。
記者: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你們應該更有條件讓孩子出去,為何選擇讓她在國內讀大學?
瀋丹萍:她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她認為到德國讀書是對她的懲罰,因為她很愛我們這個家,也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所以不想出去。
記者:您如何評價您作為演員和母親這兩種角色?
瀋丹萍:母親的角色最成功,因為兩個女兒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長。作為演員,我離觀眾的要求很遠,因為覺得自己做演員很被動,喜歡的角色沒演多少,不喜歡的,往往朋友托來了,也就去了。
- 她說自己的老公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公,她堅信「安居才能樂業」,堅持家庭為主,事業為輔
- 她以《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走紅影壇,在影壇摸爬滾打幾十年,仍然保持著片中「荒妹」的質樸本色,不習慣被人前人後地伺候,
對女兒的消費也「特摳門兒」
「荒妹」不習慣被人伺候
瀋丹萍孤身一人來武漢拍戲,這個曾經的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居然沒有助手。昨日下午,在湖北大學招待所一間普通的客房內,發著高燒的瀋丹萍讓人看著格外心疼。
這個以《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荒妹一角走紅影壇的老牌明星,在影壇摸爬滾打幾十年,居然一直保持著荒妹的質樸本色,面對不約而至的記者,她仍強撐著接受了採訪。
一直以幸福女人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瀋丹萍,此次生病,只有德國籍丈夫烏韋從北京打來電話安慰,身邊沒有一般明星所擁有的助手或保姆照顧。她說她沒有用助手的習慣,而這其中的原因竟如此簡單:自己住好房間,助手住差房間,類似這樣的不平等,會讓她心裏不安。自稱野生野長的她,不習慣被人前人後地伺候著。
明星媽媽特摳門兒
瀋丹萍此次來漢,在《陪讀》一劇中友情客串一位思想開明的中學校長。生活中的瀋丹萍也是如此,她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女兒19歲,小女兒8歲,她從不逼迫孩子們學習,也從不帶她們參加任何一種培優班。因此,她的兩個孩子雖然不是尖子生,但對學習從沒恐懼感。
去年,她的大女兒地理補考了三次,才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女兒很苦惱地告訴媽媽,她上不了一流的大學。瀋丹萍安慰說:「沒關係,只要不為此痛苦得自殺就行。」結果,德國籍的女兒以留學生身份上了北京一所她心儀的大學。
瀋丹萍的大女兒在學校裡的名氣很大,除了因為她有個明星媽媽和洋爸爸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她是個「貧困生」:每月零花錢只有200元,要是嘴饞了,多買了點零食超支,週末就得步行幾站路回家。
瀋丹萍是個「摳門兒」的媽媽。儘管先生開著豪華奔馳,家裡兩處房產每月的物業費就得4000多元,但在對待兩個女兒的問題上,她和先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勞動換取零花錢的做法:女兒擦一雙鞋給5毛錢,比市場價還低一半……
這樣的培養訓練使兩個孩子的獨立性都極強,而且能精打細算地生活:大女兒會做飯、洗衣、買菜。瀋丹萍不在的時候,大女兒則儼然媽媽一樣,把妹妹照顧得好好的,甚至還到妹妹的學校開過家長會。小女兒則「給她一個茅草棚,都可收拾得像宮殿」一樣,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愛情20年不變調
年初,在一次《藝術人生》節目中,瀋丹萍和凌風、張延三代明星各攜愛人,在節目中談各自的愛情。臺灣演員凌風說,他常把牛奶端到妻子床頭。瀋丹萍當即羨慕得想「換老公」。
然而,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瀋丹萍「反悔」了,她說自己的老公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公。
45歲的瀋丹萍談起自己的愛情來,仍像新婚一樣幸福。上世紀80年代初,當她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遇到烏韋後,她的生活就與這個男人緊緊地拴在了一起。在當時封閉的社會裏,這樣一樁跨國戀情真可謂一條特大新聞,讓人議論紛紛,甚至受到監視。結婚多年後,瀋丹萍在一次家庭晚會上,誇張地重演了他們戀愛時的一個場景:她臂纏紅袖章,像審特務似地質問烏韋,他為什麼要到中國來?為什麼還要跟中國這麼有名的明星結婚。但在眾多懷疑的目光中,他們相攜走過了20 年。她認為,烏韋最吸引她的,是他始終如一的好品德。
作為洋女婿,烏韋隨瀋丹萍一起,把家安在了北京。儘管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烏韋現在仍有這樣的習慣:在北京街頭,看到父母打孩子,一定會把這對父母拉開,然後報警;遇到丈夫打老婆,他就會把妻子送回家,然後跟這位丈夫談心,直到人家認輸。弄得人家說,這個外國人好像有神經病。每逢此時,瀋丹萍都會堅定地站在丈夫一邊,支持他這種「憨勁兒」。
瀋丹萍外出拍戲回來,兩個孩子圍著她,一天要喊幾百聲媽媽,喊得她頭昏腦漲。這時,丈夫烏韋就會出面解圍:「孩子們,請讓我的夫人休息一會兒,行嗎?」
德國影片都由她引進
除了演員、母親外,瀋丹萍還有一個身份--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近20年來,她和先生從沒停止過這方面的工作。現在國內能看到的德國影片,都是他們引進來的。
同時,瀋丹萍也幫德國電視臺製作一些記錄片,全部是關於青少年教育及成長方面的片子。另外,也拍一些影視快訊和中國民間故事,提供給德方。
[追問]
記者:您現在的作品好像不多?
瀋丹萍:我是家庭為主,事業為輔,因此很多人以為我是個幸福的家庭主婦。賺錢的機會很多,但我不會為了賺錢拚命接戲。因為我堅信「安居才能樂業」,現在基本是一年拍2部長劇,幾部短劇。
記者:你們是「中外合資」的家庭,在生活觀念上有什麼差異嗎?
瀋丹萍:在理財和教育孩子上,我們倆驚人地相似。我們是家大口闊,消費也較前衛,但我們都堅持「錢要為人服務」。全家人胃口都很好,所以常去吃餐館。另外,每年全家都要出國度假,吃、住、行都要舒適。
記者: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你們應該更有條件讓孩子出去,為何選擇讓她在國內讀大學?
瀋丹萍:她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她認為到德國讀書是對她的懲罰,因為她很愛我們這個家,也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所以不想出去。
記者:您如何評價您作為演員和母親這兩種角色?
瀋丹萍:母親的角色最成功,因為兩個女兒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長。作為演員,我離觀眾的要求很遠,因為覺得自己做演員很被動,喜歡的角色沒演多少,不喜歡的,往往朋友托來了,也就去了。
倍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