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今天是中華民國誕生三十八年紀念日,又是元旦,我們住在首都南京,此龍盤虎踞之地,已臨著兵火的邊緣。
早起,晨光曦微,空庭猶寂,僅市區遠處傳來爆竹聲。我之第一件事,是向父親恭賀新年。十時,侍父至紫金山謁總理陵,復至基督凱歌堂默禱。
父親近曾縝密考慮引退問題,蓋以在內外交迫的形勢之下,必須放得下,提得起,拋棄腐朽,另起爐灶,排除萬難,爭取新生。
上年十一月末起,長春、瀋陽相繼淪陷,徐蚌會戰失敗,黃伯韜將軍壯烈殉國,我軍全部撤離徐州。十二月下旬,行政院長及各政務委員,又因幣制改革失敗而總辭,全國阢隉不安。共軍除軍事威脅外,更擴大其心戰與統戰之攻勢。一般喪失鬥志的將領及寡廉無恥的官僚政客,或準備逃亡避禍,或準備靠攏投降,或傳播共黨 「和談」煙幕。一般善良同胞,亦誤於共黨的欺騙宣傳,希望停戰言和,休養生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般人精神既已趨於崩潰,父親乃有引退圖新,重定革命基礎之考慮。
二十一日
今天是父親「引退」的一天……而在我個人亦鑄下永世不能磨滅的深刻記憶的一天……
父親於下午四時零十分乘機離開首都南京,飛往杭州,駐節筧橋空軍學校;晚間同我們在樓外樓吃飯。……夜宿空軍學校的天健北樓,我亦隨侍左右。入睡前,父親告訴我說:「這樣重的擔子放下來了,心中輕鬆得多了。」我恭聆之下,無限感慨!
二十二日
悠然度過了那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寧靜的一夜。上午十時,全家隨伴父親乘機離杭,於十時三十五分抵達櫟社機場。回到家鄉的奉化溪口,突然又體味到十分溫暖的鄉情,而且盡量享受了天倫的樂趣。這是父親第三次引退的一段簡單經過。
父親於「引退」後,對於這回革命失敗的原因,曾在「日記」中作如下的檢討:「此次失敗之最大原因,乃在於新制度未能成熟與確立;而舊制度先已放棄崩潰。在此新舊交接緊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國救民之基本條件,完全失去,是無異失去其靈魂,焉得不為之失敗?」
父親對於本黨改造方案,特加研討。自謂:「當政二十年,對其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為晚。」同時,認為:「黨應為政治之神經中樞與軍隊之靈魂,但過去對於軍政幹部無思想領導,馴至幹部本身無思想,而在形式上,黨政軍三種幹部互相衝突,黨與軍政分立,使黨立於軍政之外,乃至黨的幹部自相分化。幹部無政治教育,不能使全黨黨員理解中央之政策,而且對於幹部亦未能有集體的、配合的、系統的領導與運用。於是,領導之方向不明,而無力貫徹政策之執行;使每一個幹部只感覺受其拘束,無權力;於是心存怨望,且諉卸責任。要改正上述缺點,應擬定具體綱要實施才行。」並應「一切以組織為主,紀律為輔。故組織應在紀律之先。組織的對象:第一為人,第二為事與物(包括經費在內)。至於幹部訓練與重建之方針:必須陶冶舊幹部,訓練新幹部。其基本原則:(一)以思想為結合;(二)以工作為訓練;(三)以成績為黜陟」。
這是失敗基因的深刻檢討,亦是重整革命的正確方針;我們必需隨時隨地、至誠至謹加以領略,服膺與力行。(《蔣經國自述》團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