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1日,Pillsbury公布了一份長達158頁的報告,題目為「中國科技競爭力的進展:需要重新評估」,提交給美國的「中國經濟與安全事務委員會」。可從以下鏈接下載: http://www.uscc.gov/researchpapers/2005/05_04_21_technological_progress.pdf
這篇報告收集了大量中國2003至2005年的科技新進展,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1999年的中國科技競爭力報告提出了質疑。報告認為,NSF1999年的報告對中國的科技評價設定指標有偏見,如著重考慮專利數,從而對中國的科技競爭力作出了較低的評價。報告認為,中國的科技競爭力有了新的發展,需要重新評估,並探討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的可能性。
報告重點列出了17項他認為值得關注的中國科技的成就與計畫。其中有兩項是與日本合作的計畫,列出來顯得非常奇怪。但是另外15項大致能覆蓋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的成就以及未來一些宏偉計畫。
從這些項目取得的成果來看,90年代末中國開始加大科技投入。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政府財力的急劇擴張,科技資金投入更是超常規發展,取得的成果明顯比改革開放前期要好得多。如果把毛澤東時代的科技成就列出來,似乎也就是這個樣子,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人們對改革開放時代科技成就反而不如毛澤東時代的質疑。因此可以期待中國政府的超常規科技投入取得更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成果大多數是2003-2005年出來的,也許預示著科技成果收穫期的來臨。
下文列出這17項科技成果與計畫。 Pillsbury的原文並非如此,我根據其意補充中文資料方便讀者理解。Pillsbury主要是從中方的英文媒體(如china daily,新華社)中收集信息,從日本媒體收集的兩個就不倫不類。他關注的是新進展,雜交水稻銀河巨型機之類的老成就沒有涉及。
1. 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建新廠擴產一倍
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為主發起人投資組建的高技術公司。是「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八六三計畫智能機器人主題產業化基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
新松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先進位造技術及裝備的高技術企業,致力於中國機器人及自動化前沿技術的研製、開發與產業應用。公司的主要服務領域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及裝備、自動化成套技術及裝備、倉儲物流自動化技術及裝備,形成公司三大主導產業。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公司還相繼開發生產了無菌包裝機、磁粉壓鑄機、恆流源、智能卡介面設備等多種自動化技術集成較高的特種裝備產品。這些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多項國家空白。質量保證體系連續多年順利通過ISO9001國際標準的審核認證。
新松總經理曲道奎2005年4月5日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說,在瀋陽的新廠將使公司產能擴增一倍至2000臺製造設備,繼續保持國內領先主導地位。
2. 七個大天文科學工程
人民日報2005年5月17日消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將全力推進7個大天文科學工程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艾國祥在《2005科學發展報告》中撰文,介紹了我國天文學研究最新進展和發展目標。據他介紹,國家天文臺正在全力推進7個大天文科學工程建設。
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國家天文臺在重大天文設備建設方面,將完成LAMOST、SST、
FAST和月球探測衛星四大國家級和有世界重要影響的大科學工程,使中國的天文高技術領域進入中等發達狀態。另外三大工程是,國家天文臺也將全力推進雲南麗江高美古2.4米望遠鏡、雲南撫仙湖1米紅外太陽塔建設,開展青藏高原選址計畫。
LAMOST,即「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目前正在建造中。這將是一架橫臥於南北方向的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它被稱為可以同時監測4000個天體的「巨眼」,它將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這一望遠鏡將被安放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並作為國家設備向國外開放。
SST,即「空間太陽望遠鏡」,將是我國發射到太空中的第一個空間望遠鏡。從地面上觀測天體總要受到很多限制。SST被送到太陽同步圓形軌道,擺脫了大氣層的干擾,就可以「全天候」工作,邊拍照邊向地面傳輸數據。
FAST,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科學家形象地形容為山谷中的「天眼」,科學家希望它能接收到來自某種「地外文明」發出的信號。射電望遠鏡不同於光學望遠鏡,它通過接收來自宇宙中的電波信號來獲取並分析各種信息。我國科學家計畫在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建造的FAST,將是一個能「塞滿」整個山谷的、接收面積達1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月球探測將成為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和實現載人航天之後我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在月球探測工程中,中國國家天文臺將和其他研究單位合作,承擔科學目標制定、有效載荷研製、深空測控配合及地面應用與科學研究系統的任務。中國的月球探測項目是一個開發性項目,工程的實施過程和科研項目都謀求廣泛的國際合作。
另外幾項大工程主要有:青藏高原選址計畫、在高美古建立接近國際水平的優秀天文臺址、在撫仙湖這裡將建設一座1米口徑紅外真空太陽塔,觀測範圍覆蓋從0.3微米到2.5微米光譜區。它將是21世紀初我國太陽物理的主要觀測設備之一。
艾國祥認為,天文學所具有的科學前沿、高技術源頭和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等特徵,正使之在發達國家中受到更多的重視,對天文學的投入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在中國,現代天文學也是國家高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核工業--球床實驗反應爐(Pebble-bed Reactor)技術
從2005至2015年十年內,中國要興建百萬千瓦核電站30座。
金融時報報導山東將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商用的球床模式高溫氣冷堆(PBMR)項目,由清華大學提供技術支持。
清華大學的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是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在國家「863」計畫的支持下,於1995年開始建設的,2000年12月達到臨界,2003年1月達到滿功率運行,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球床實驗反應爐(Pebble-bed Reactor)。這種反應爐具有安全性好、發電效率高、用途廣等突出優點,是「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之一。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以「中國的高溫反應爐--第一個固有安全的第四代核能系統」為封面標題刊登了中國在這方面工作成就的學術論文。
中國電力巨頭華能集團說,這個195兆瓦的氣冷堆電廠將在5年後開始發電。
4. 上海的每少10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2003年12月15日消息,中國自主研發的國內最快,世界第三的10萬億次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將在京簽約協議,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成為我國國家網格最大的主節點機。
據悉,曙光4000A峰值運算速度位列國內地一,世界第三。除CPU以外的軟硬體均為我國自行研發,它採用了2000多顆64位AMD Opteron 處理器,是我國首臺兼容32位應用的64位高性能計算機。曙光4000A在主板、軟體、監控、管理、面向網格的使能技術、網格零件等十個自主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據透露,曙光4000A的研發成功使中國成為除美國、日本外第三個能製造10萬億次商品化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作為列入國家863計畫的內容,曙光4000A實現的在核心級技術研發層面上的突破,將使我國有能力在2004年為我國科研、教育、政府、國防、安全、工業界批量提供商品化的萬億次到20萬億次能力的高性能計算機裝備。
2004年11月16日消息,中科院副院長江綿恆出席了上海10萬億次/秒超級計算系統開通儀式。
5. 相當於Pentium III的完全自主開發的國產CPU龍芯二號
龍芯的消息相當多,其意義不需要再說。
6. 用於檢測葡萄球菌腸毒素的免疫晶元技術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04 Vol.24 No.8 P.99-104)中的論文摘要:
「免疫晶元是指包被在固相載體上的高密度抗原或抗體微點陣,是繼基因晶元之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生物晶元.在檢測大分子物質葡萄球菌腸毒素(SE)時採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時將SEA、SEB、 SEC加入反應池中,反應後清洗掉未結合的SE,再加入相應的標記抗體,形成固定抗體-待測物-標記抗體的夾心式結構.對影響免疫晶元檢測效果的條件進行了優化,按優化後的條件進行SEA、SEB、SEC的檢測,結果表明熒光信號強度隨待測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當濃度高於一定值時,熒光信號強度趨於一定值,本法最低可檢測0.01μg/ml的SEA和SEB及0.1μg/ml的SEC. 將此項技術應用於環境和食品中污染物檢測領域,將會使衛生監督工作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
7. 台積電將在大陸成立設計服務中心
台積電位於上海松江的晶圓十廠成立至今已逾一年半,最近台積十廠將成立設計服務中心,規模將近40人,成為台積電在臺灣以外的直屬或轉投資晶圓廠中,第一處擁有設計服務部門的廠區。台積電上海總經理趙應誠指出,祖國大陸IC設計產業發展歷程與臺灣不同,早年臺灣IC設計多半環繞著PC產業起來,因PC系統屬於開放架構,各IC設計廠商遵循已有的標準規格設計產品,再於應用及成本各自取勝。但在祖國大陸IC設計產業,卻由消費電子產品及通訊、電信等產品領域主導,每項產品類別都有兩三種規格標準在各自發展,不只IC設計業者,包括晶圓代工廠都需與系統廠更緊密合作。為了推展服務祖國大陸地區業務,在設計服務的規模與能量都需加強,因此成立設計服務中心。台積電上海廠新成立的設計服務中心,功能與總部設計部門一致,包括提供矽智財、元件資料庫及積體電路設計軟體,以協助解決客戶在產品設計時面臨的種種問題。此外,該中心還提供光罩製造、晶圓共乘等服務,以降低客戶的產品設計成本,加速產品上市日程。
8. 細胞克隆技術-世界第一頭克隆水牛
世界首例成年體細胞克隆水牛17日凌晨4時15分在廣西大學863計畫良種牛南方繁殖中心誕生。18日,記者在繁殖中心看到,小水牛和它12歲的母親狀況良好。
17日凌晨3時,繁殖中心的工作人員發現,一頭母牛開始出現分娩症狀。4時許,母牛開始破水,經過工作人員的助產,15分鐘後,母牛順利產下小牛。
這頭克隆水牛體重23公斤,體斜長86厘米、體高62.5厘米。此次誕生的克隆水牛是世界首例成活的體細胞克隆水牛,也是世界首例成年體細胞克隆水牛。
克隆水牛課題由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繁殖研究所研究員石德順博士主持。
這項課題是國家863計畫「生物反應器」「十五」重大專項課題之一--「動物轉基因克隆平臺技術研究」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資助經費總額240萬元。
據課題組成員陸鳳花介紹,課題組研究人員將一頭廣西本地的成年母牛的卵巢顆粒細胞進行克隆,於2004年4月10日,將這枚克隆囊胚和一枚冷凍的良種公牛克隆囊胚同時移植到一頭12歲的母牛體內。經過348天的孕期,母牛順利生產。
據石德順介紹,此例體細胞克隆水牛的實驗成功,對廣西的牛種改良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對高產水奶牛進行複製,加速其繁殖,促進廣西水奶牛養殖的發展;運用此項技術採集國外優良牛品種,可以大大降低引進費用;利用這項技術對廣西現有的水牛品種的繁殖性能、產奶性能等進行改良,可以培育出適應當地條件的高產水奶牛。
9. 2020年前發射100多顆衛星
北京青年報2004年12月9日消息,2020年前,我國將發射100多顆衛星,它們將和其他國家衛星一起織成一張「天網」---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對地球進行監測。這是昨天記者從在北京舉行的國際衛星對地觀測委員會第18屆全會上獲悉的消息。
昨天,國際衛星對地觀測委員會中方有關人士表示,我國在2020年前發射100多顆衛星,涉及國土資源、測繪、水利、森林、農業和城市建設等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它們不僅將形成我國自己的對地觀測網,還將和其他國家的對地觀測平臺一起,組成全球對地觀測系統。
據介紹,對地球的系統觀測,包括對大氣圈、水圈和陸地圈的觀測,以及對礦產資源、水資源、生態系統和各種災害的觀測。在今年4月舉行的國際對地觀測第二次部長級高峰會議上,包括中國在內的44 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6個國際組織正式批准了「國際對地觀測10年實施計畫框架文件」,提出建立全球分布式對地觀測系統。全球對地觀測系統通過整合各國的人造衛星、太空梭、火箭、飛機、地面遙感車等多個觀測地球的平臺,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編造一張「疏而不漏」的「天網」,實現對全球陸地、大氣、海洋等多個角落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為政府和公眾有關人類健康、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決策與認識提供完整的科學依據。
10. 光交換通信技術-一萬倍的數據
中文媒體似乎無報導。日本方面消息,富士通公司與北京郵電大學將合作開發寬頻網路的下一代光通信技術。
這種新技術是包交換的變種,包的數據量比一般的包多1000至10000倍。富士通預計2008年可以開發出實用的產品技術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合作項目列入了國家科技發展計畫中。這是第一次有外國公司參與到光通信領域的國家科技發展計畫中來。
11. 中國小衛星技術的重要突破
中新社上海5月18日電 有科技「國家隊」之稱的中國科學院根據國家未來星地通信技術發展需求,瞄準現代小衛星研製領域,建立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及該院微小衛星聯合重點實驗室。
這個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及聯合重點實驗室均設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內,其業務部部長楊龍根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繼成功研製併發射運行「創新一號」衛星後,該中心正在進行第二顆「創新一號」衛星的研製工作,
目前研製順利。
楊龍根稱,二00三年十月發射的「創新一號」是中國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的首顆一百公斤以下現代小衛星,它具有非常好的通信能力,技術達到同類衛星的國際先進水平。該星現已超期服役七個月且運行良好,預計再繼續運行一年也沒有問題。
而正在研製的第二顆「創新一號」衛星在功能、性能上將有大幅提高,它將推動建立一個微小衛星研發平臺,使中國現代小衛星發展由目前的技術試驗型步入應用型階段。
他說,衛星發展有大和小兩個方向,大衛星功能全、性能好但代價高、風險大,
而小衛星雖然功能相對單一,但並非大衛星的簡單縮小,而具有性能強、重量輕、成本低等優點,容易形成產業,同時,現代小衛星可在太空組合進行編隊運行,能大幅度提高衛星應用效益。
與大衛星形成互補的小衛星目前在國際上方興未艾,發展趨勢越來越快,現代小衛星的地位今後只會提高,不會降低。據統計,一九九五年至二000年全球共發射一千多顆衛星,其中小衛星佔百分之十七,而且後期越來越多。
按衛星重量,現代小衛星一般分為五類:三百公斤至一百公斤為小衛星、一百公斤至四十公斤為微小衛星、四十公斤至十公斤為微衛星、十公斤至一公斤為皮衛星、一公斤以下為納衛星。楊龍根稱,除「創新一號」和第二顆「創新一號」衛星,中科院微小工程中心已做出皮衛星樣星,正在對四十公斤左右的微小衛星開展論證,納衛星則在考慮之中。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齊鳴研究員表示,研製和發展現代小衛星,一方面能發揮中科院的技術儲備優勢,另一方面也會帶動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等相關技術和學科的發展。
12. 納米技術的新進展,與日本合作的三個例子
(1) 日本方面2005年2月22日消息,日本的伊籐忠商社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納米技術。(2) 2004年11月9日,清華大學與日本國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簽定三年合作協議。合作領域包括通信技術,納米技術。(3) 日本公司精工儀器(SII)的子公司「SII納米科技」在上海建立了一個分支機構。
13.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技術
北京2004年9月21日電 9月15日,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表示,為保證探月工程的順利進行,我國將用8年左右的時間研製新一代大運力運載火箭,新火箭的推力將達到1000噸。欒恩傑是在「2004年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學術年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欒恩傑說,目前我國低軌運輸能力是不錯的,在400公里的高度範圍,我國現有的運載火箭--長二捆系列已經達到了9.2噸至9.5噸的水平;在同步轉移軌道,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已經達到了5.1噸,這些都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還是不能滿足我國探月工程的需要。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說,但是對上去設備的回收,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不夠,能送上去但是回不來,所以這就帶來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發展。我們現在正在組建一個新的運載火箭系列,可望在今年立項,我們將用8年左右的時間拿出新一代運載火箭。
14. 中國與歐盟就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全面合作
新京報2004年10月10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歐盟委員會昨日下午在北京正式簽署伽利略計畫技術合作協議,中國由此成為參加伽利略計畫的第一個非歐盟成員國,並成為伽利略聯合執行體中與歐盟成員國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一員。
中歐官員稱,該合作協議確定了中國參加伽利略計畫管理,參加伽利略計畫開發階段包括空間段、地面段、應用段項目、提供資金等一系列具體的權利和義務安排。協議的簽署為中國參加伽利略計畫制定了一個合法的、可操作的框架,標誌著中歐伽利略計畫的合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伽利略計畫是由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空間局共同發起並組織實施的歐洲民用衛星導航計畫,旨在建立歐洲自主、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它與國際上現有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相比,具有更佳的覆蓋率和更高的精度、可靠性。該系統將啟用30顆導航衛星及相關地面設施,總投資約35億歐元,預計在2008年部署完成。
15. 新華社所列的中國航天科技成果
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為第三個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多年來共發射約70顆衛星,長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超過90%
16. 粒子加速器的合作研究
全球頂尖科學家們正在選定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建造方案。中國科學家們為此作出了貢獻,中科院高能所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已經運行了15年。在北京的會議上,委員會們推薦把超導技術加到擬議的國際直線對撞機中去。
17. 中國建造世界上第一個IPV6網路
南方網2005年1月14日訊 2005年伊始,中國的IPv6下一代網際網路產業就捷報頻傳。前幾日,由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共同發布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規劃的出臺,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規劃中,明確指出將重點支持我國產業的發展,不斷提高我國企業自身的世界競爭力,支持企業參與世界範圍內的競爭。
日前又有消息說,我國通信界領導企業華為、港灣以及烽火網路的產品順利通過了 「IPv6全球標識行動」的嚴格測試,獲得了標誌著下一代網際網路的「IPv6 Ready」
標識。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先生,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寫信祝賀並稱:「隨著中興、華為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獲得IPv6全球標識認證,中國通信企業將集體步入了下一代網際網路第一陣營,並在全球處於領跑地位。」 ... "http://org"
「IPv6全球標識行動」(IPv6 Ready)是由「全球IPv6論壇」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目前唯一為業界所廣泛認可的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認證標準。在全球範圍內,思科、Intel、微軟、IBM、三星、日立、惠普、愛立信等知名廠商均已參加並通過認證。「IPv6全球標識行動」已經成為全球下一代網際網路業界的事實上的一項通行標準。我國廠商的此次獲得認證,無疑對我國企業參與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具有極大的意義。
另悉,將於今年4月在京召開的第四屆 「全球IPv6高峰論壇」,也將首次在中國設立針對「IPv6 Ready」的專門展區,展示全球獲得這一標識的產品和應用。屆時,包括此次獲得認證的眾多中國企業,將與其他國際廠商產品共同展出、同臺競技,並作為 「中國IPv6演示示範網路」(IPv6 ShowNet)的一大亮點推出。
通過「IPv6全球標識行動認證」的產品將搭建成實現互操作性的演示網路。演示內容既涉及主機、路由器、操作系統、終端等產品,同時也將展示各種有趣的未來應用和信息家電、視頻監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