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今天在報導中引述廣州市漁政支隊長鄒榮亞說,這種外來物種在珠江繁殖非常快,擴散很厲害。
據稱,眼見所及,從白鵝潭至黃埔港這一珠江廣州市區段水域已經是垃圾魚的天下,幾乎看不到青魚、鰱魚等四大家魚。
鄒榮亞說,這種垃圾魚什麼都能吃,包括水中的垃圾和一些小魚苗,所以繁殖非常快,它最可怕的一面就是能夠大量吞食魚卵,嚴重妨礙其他魚種的繁殖。
垃圾魚一般能長到二十至三十厘米長,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手段控制這種魚的蔓延。
據報導,這種外來生物又名吸盤魚、琵琶魚、垃圾魚,原產於拉丁美洲,許多廣州市民都喜歡將這種魚作為觀賞魚養在魚缸裡,後來卻投放在珠江河域裡。
報導指出,目前在廣州有近百種外來物種,其中一些對珠江流域的魚類資源構成威脅,像革鬍子鯰就是其中的一種。
革鬍子鯰又名埃及塘虱,原產非洲尼羅河流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