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週刊駐北京分社主任傅睦友(MatthewForney)在報導中引述一位匿名劉姓油商的話說,為逃避公安單位的追捕,劉姓油商「每週更換手機號碼,同一張床不敢連睡兩晚」,而陝西省許多同業也有同樣的處境,大家都是因為不滿政府強行接收油井而要求補償的問題,面臨當局威脅和逮捕。劉姓油商說: 「我甚至不敢回家探望父母。」
據報導,中國當局在1994年同意陝西各縣政府藉出售油井採礦權以解決地方的長期貧困,結果十年來共有上萬名以農民為主的投資人集資取得了六千餘座油井的開採權,原油產量豐富,不少人因此發財致富,改善了生活。報導引述劉姓油商的話說:「很多人蓋起了新房子,也為孩子請了家教。」
但陝西官員立即對權利轉讓感到後悔。報導引述陝西省榆林市長王登吉(譯音)的話說:「屠宰場工人變成了石油老闆,造成了嚴重污染和浪費。」1999年中國國務院明訂石油為國家資源,禁止民間開採,下令「改正」舊規,地方政府官員隨即開始接收私人油井。
報導說,民間油商只好眼睜睜的看自己的產業國有化。他們抱怨政府採取的接受政策是「先沒收,後補償」。民怨開始積壓,2003年在陝西各地方政府大樓前相繼聚集了許多抗議者,但遭到鎮壓。報導說,安塞縣公安人員將示威者數十人剃光頭後反綁,帶到政府廣場前聽官員訓話。今年五、六月間又有九名投資人和一位著名辯護律師以「擾亂社會秩序」的罪名遭到逮捕。
報導引述其中一名投資者的話說:「我們並沒有從事政治運動,只是想保有我們自己的產業。」
由於農民油商的困境逐漸演變成民權問題,陝西高層官員極力淡化這項爭議。報導指出,陝西省長陳德銘曾在五月間向外國記者表示,已經依農民的油產收入給予適當的補償。但陳德銘也暗示說,農民因擔心提報收入過高可能被課徵高稅,因此都低報收入所得。上述榆林王登吉市長也向記者表示,最近已無民眾再提出抱怨, 「大多數人都對補償金額感到滿意」。
如今世界油價上漲已攀越每桶六十美元,中國官方石油公司不惜花費鉅資競標外國油源,已引起美國國會的疑慮和反對。在大陸境內,中國當局也開始對自己的人民展開石油爭奪戰。報導最後引述上述逃亡的劉姓油商的話說:「我們唯一的希望在北京高層介入,如果北京領導人瞭解我們的困境,可能會協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