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天子空遺恨 董鄂妃身後遭冷遇

發表:2005-09-29 20: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清初歷史上,存在著很多疑案,長期以來不僅是史家研究的熱點,也是文學界、藝術界關注、演繹的重要題材,順治帝是否出家即為其中之一。而在這一問題中,受到順治帝萬般寵愛的董鄂妃自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很多的影視劇和小說中,都講到順治皇帝因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執意出家為僧,給當時的清朝政局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可以說,董鄂妃本無意於政治,但她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她的死卻給清初政局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關於她的傳說,更使她帶上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身世之迷

  秦淮名妓董小宛說

  《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等小說,均將孝獻皇后董鄂妃說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簡要情節是:清軍統帥洪承疇本是好色之徒,早聞「秦淮八艷」(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佔江南時,果然生獲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圖霸佔,無奈小宛誓死不從。洪無計可施,最後不得已,於順治二年(1645)將小宛獻入皇宮,遂成為順治帝寵妃。也有說小宛是豫親王多鐸俘獲,送入宮中的。

  董小宛,歷史上確有其人,名白,字青蓮,生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禎十五年(1642),19歲的董小宛從良,嫁給了比她大14歲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為妾。二人感情真摯,相敬如賓。戰亂中,夫妻二人顛沛流離,相依為命達9年之久。董小宛終因勞瘁過度,於順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時年28歲,葬於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為什麼將風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與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為她們倆的姓中都有一個「董」字,二人又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編寫野史時,為了使情節離奇,有吸引力,或出於對清朝皇帝的故意中傷,於是便採用了移花接木之術,將董小宛說成是董鄂妃了。其實,董鄂妃的「董」是滿語譯音,「董鄂」也有譯為「棟鄂」、「東古」、「冬古」、「東果」的。

襄親王福晉說

  現在也有許多著述和影視劇,認為董鄂妃原是襄親王的福晉,後被順治帝納入宮中,成為寵妃。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生於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時,其生母是皇太極並建五宮中的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和碩襄親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僅 16歲。

  順治帝幼年即位,母親孝莊文皇后對他管教極嚴,加之朝廷大權長期由叔叔多爾袞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莊文皇后出於政治順治皇帝冊立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詔書上的考慮,將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立為皇后。這位小皇后從小嬌生慣養,尖酸刻薄,並不能體諒順治帝的苦衷,常常與順治帝發生口角,小兩口的感情並不和諧。因此,順治帝覺得事事皆不順心,內心很是苦悶。清初有命婦輪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經常到後宮入侍,這便給順治帝與董鄂氏的相識相戀提供了機會。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閨中寂寞,也對順治帝產生了好感。兩個情誼相投的人迅速墜入了情網。《湯若望傳》中有一段湯若望的回憶: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皇帝陡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

  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誰?湯若望沒有明說。福臨共有8個皇子,除玄燁外,在7個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乾等5人皆卒於康熙朝,勿庸考慮。這樣只剩下皇長子鈕鈕和皇四子。鈕鈕生於順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殤於順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 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雖也是早殤,但不是殤於順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過貴妃,因此,鈕鈕和巴氏不可能是湯若望所說的皇子和那位貴妃。現在只剩下皇四子。該子生於順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殤於順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貴妃董鄂氏,即後來的孝獻皇后。董鄂氏死於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來,湯若望所說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貴妃董鄂氏。但這裡有兩個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湯若望所說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貴妃,而不是貴妃。

  傳說也罷,猜想也好,最後歸於一致的認識就是,這位董鄂氏姿容絕代,才華出眾,在佳麗三千的後宮中贏得了順治帝專一的愛情,並至死不渝。那麼,這個董鄂氏到底是何許人,她有著怎樣的魅力,能贏得順治帝的傾心相愛?

香消玉隕,多情天子空遺恨

  福臨的百般勸慰和關愛並沒有減輕董鄂妃因失去愛子所產生的精神痛苦,本來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體,又雪上加霜。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玉殞香消,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干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氏死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崩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愛子愛妃的接連死去,使福臨的精神幾乎崩潰。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棄江山社稷如敝履,執意要出家為僧,並讓和尚溪森為他剃了發。後來由於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為要挾,才逼得福臨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福臨悲慟欲絕,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

  董鄂氏死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臨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謚號,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在禮臣們擬議謚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 』二字為歉」。福臨為什麼以無「天」「聖」二字為歉呢?因為清代謚法,皇后謚號的最後四字為「×天×聖」,「天」代表先帝,「聖」代表嗣帝,表示該皇后與先帝和嗣帝的關係。如孝莊文皇后在太宗時「贊助內政,既越有年」,以後又輔佐順、康二帝。所以她的謚號最後四字為「翊天啟聖」。而董鄂氏謚號的最後四字為 「溫惠端敬」四字,明顯比有「天」「聖」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臨感到內疚。

  順治帝命令上至親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婦齊集哭臨,不哀者議處,幸虧皇太后「力解乃已」。

  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皇后喪事中也未見過。

  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福臨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有108名僧人誦經。整天鐃鈸喧天,燒紙施食,香菸燎繞,紙灰飛揚,經聲不斷。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將董鄂妃的屍體連同梓宮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舉火。火化後,將骨灰裝入「寶宮」(骨灰罐)。

  清制: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過27天後,再用硃筆。而董鄂妃之喪,福臨用藍筆批奏章,從八月到十二月,竟長達4個月之久。

此情可待成追憶

  寵冠後宮的紅顏知己魂歸西天,給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痴情天子福臨留下了無窮的哀戀和回憶。為了彰顯董鄂氏的賢德、美言、嘉行,福臨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董鄂氏傳,又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董鄂氏語錄。福臨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大量的具體實例,展現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賢德,洋洋達四千言,內容十分豐富。

  孝敬母后。 「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自非後(《行狀》中的後即董鄂氏)在側,不樂也」。「凡出入,必偕」。

  關愛夫君。 「其事朕如父」,「晨夕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她婉言善勸福臨要勤於政務,愛惜臣民,對刑獄尤要慎重。

  友愛后妃。 「事今後亦如母」,聞聽福臨欲廢今後,則「長跪頓首固請」,說:「陛下若廢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後患重病時,「後則五晝夜目不交睫,且時為誦書史,或長譚以解之」。永壽宮妃有疾,「後亦躬視扶持,三晝夜忘寢興」。悼妃薨時,後哭之曰:「韶年入宮,胡不於上久效力,遂遽夭喪耶?」「其御諸嬙嬪,寬仁下逮,曾乏纖芥忌嫉意。善則奏稱之,有過隱之不以聞。宮闈眷屬,大小無異視,長者媼呼之,少者姊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稍有誶詬。故凡見者,蔑不歡悅,藹然相親」。

  抑待家人。順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碩病故,謚剛毅。福臨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著眼淚說:「妾豈敢過悲,僅陛下憂?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達大道,有女獲侍至尊,榮寵已極,恐自謂復何懼,所行或不韙,每用憂念。今幸以時終,荷陛下恩,恤禮至備,妾復何慟哉?」 因遂輟哀。

  董鄂氏的兄長死了,因為當時董鄂氏正有病,福臨沒有把這一消息告訴她。董鄂氏對福臨說:「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來問,今久不至,可知也。」福臨不忍將實情相告,還安慰她。董鄂妃說:「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脅,容有之。審爾,詎止辱妾名,恐舉國謂陛下以一微賤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憂懼,寢食未敢寧。今幸無他故,歿足矣,妾安用悲為?」

  董鄂氏擔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麼有違法紀之事。現在父親、兄長沒闖下什麼大亂子就「以時終」了,還蒙受皇家的大恩,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從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過於傷心。

  謙恭節儉。「後天性慈惠,凡朕所賜賚,必推施群下,無所惜;封皇貴妃有年,乃絕無儲蓄。後性至節儉,衣飾絕去華採,即簪珥之屬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飾」。「初,後於朕偶有未稱旨者,朕或加譙讓,始猶申己意以明無過;及讀史至周姜後脫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賢後身本無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辯,殊違恪順之道。』嗣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

  《行狀》的字裡行間,充滿著對董鄂妃的愛和敬。而且用事實說話,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還是屬實的。這樣一個懂道理、識大體,處處為愛人著想的賢妃死了,順治帝怎能不悲痛。

  後人論及董鄂妃時,多強調她傾國傾城之貌。從《行狀》看來,順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潔的品行。皇家後宮美女如雲,而性情相投、知情識趣的知己則可遇不可求。順治帝與董鄂妃幸運地遇到了對方,然而天妒紅顏,董鄂妃青春妙齡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順治帝苦苦追憶,不勝唏噓。

董鄂妃個人小檔案

  姓氏:董鄂氏

  出生:崇德四年(1639)

  屬相:兔

  父親:鄂碩

  丈夫:順治帝

  子女:1子

  入宮:順治十三年(1656)八月,18歲

  封賢妃:順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詔封)

  封皇貴妃:順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

  追封皇后: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九日(詔封)二十一日

  最痛心:愛子夭亡

  最得意:被夫君視為知己

  卒年: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

  享年:22歲

  入葬: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

  陵寢:孝陵

  謚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