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來的 「美蘇對決」,乃是以往 「英俄對決」 的延續。如果我們縱觀拿破崙戰敗以後的「世界史」,我們可以清楚發現那一場戰爭結束宣告英國的海洋帝國地位確定,法國從此無力和英國對抗。另一方面也宣告俄國在陸權上的霸主地位,再也沒有一個法國可以挑戰。此後的「世界史」主軸,就是英國與俄國的對抗,在歐洲、在中東、在印度、在中國、在太平洋等,都是這樣,只是這樣的對抗外披著「海洋霸權」與「陸上霸權」的記號,模糊了世人的眼光罷了。
各位仔細看看,這樣的對抗主角不都是英國與俄國的合作與對抗嗎?在這個過程中,德國挑起的兩次世界大戰,僅僅是這種對抗的插曲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確沒落,但是,他的身份卻由美國繼承,整個世界史的對抗,依舊以相同的形式在運作。其中,「如何脫離英美勢力的封鎖?」一直是俄國國際政治發展的主題,而「如何將俄國封殺在陸地上?」也是英、美國際政治運作的主軸。
用這一個角度來看19世紀迄今的「世界史」,我們就可以一目瞭然。〈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幾次的〈俄波戰爭〉(波:波斯,即現在的伊朗),乃至〈開羅宣言〉、〈德黑蘭密約〉等,都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在分析。
臺灣的前途放置在這樣的脈絡中,其實可以很清楚的刻劃他獨特的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亞洲的勢力其實是很清楚的。屬於原本日本的勢力都要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中國則恢復舊觀。至於臺灣的前途則不明確。
若中國屬於美國的一部分,則臺灣就是美國勢力下「中國的臺灣」;簡單的說,就是「美國的中國的臺灣」。若是中國不屬於美國,則臺灣就不屬於中國。這是〈開羅宣言〉有說法,卻無人簽字的「世界史」意義,因為英國不認為中國會那麼聽話,美國也覺得英國的說法成立。
從魏德邁對蔣中正的建議,死守長江以南的論點,我們可以猜測美國認為長江以南才是國民黨的天下,而這樣的國民黨天下才是「美國的國民黨天下」。長江以北則是國民黨很難得勢的地方。在這樣的脈絡下,臺灣可以是「國民黨的中國的一部分」。因為他是「美國的國民黨的中國的臺灣」。這是1945年之後,會讓國民黨代表盟軍接收臺灣的理由,也是「二二八事件」,美國不會出手支持臺灣的原因。國民黨的確是壞蛋,但他是美國的壞蛋。
1950年之後,臺灣前途的解讀,從中國來說是「國共內戰」,但日本與美國呢?如果它們接受這樣的觀點,所謂《中美協防條約》就干涉中國內政,這是違反「西發理亞體制」,尊重主權獨立國家的國際關係。如果他們認為國民黨有能力反攻大陸,他們就違反他們對情報解讀的理性。
那麼,他們為何要介入「臺灣事務」呢?他將臺灣納入「日本帝國投降的一部分」,屬於美國勢力應該管轄的部分。因此,任何挑戰這一個機制,就是挑戰「美國霸權」。美國會介入「八二三炮戰」,就是警告中國不可以太囂張,侵犯美國的領域。
1970年代會出現〈上海公報〉,對臺灣的前途衝擊很大,原因乃是季辛吉的「三極說」所影響。「三極說」是認為全世界已經形成由美國、蘇聯及中國等三個世界強權所左右的國際政治,任兩個結合在一起足以打擊第三個。這和傳統的「美蘇對抗」的「兩極說」不一樣,美國為避免蘇聯和中國合作,有必要離間中國與蘇聯的關係。
在這樣的思考下,更改一部分的國際關係,以強化對蘇聯的包圍,避免被孤立,就是當時的國際政治主軸。這種論點在1980年代,雷根將他拉回傳統的「美蘇對抗」,延續以往的「英俄對抗」的國際關係中。因為1978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上等於讓1850年以來,英俄在中東、印度勢力對抗的重演,美國認為這樣的國際關係應該是主軸。所以,中國以盟友身份出現,但他卻是不安全的盟友。
美中三個公報的影響及減低對臺軍售等,雖說是海格在延續季辛吉路線,不過,到底要出讓多少利益,其實華盛頓方面依舊在考量。因此,1986年,當戈巴契夫喊出「重建」、「解凍」之後,美國當局就不斷在檢討要讓臺灣處在甚麼位置,對美國的利益最好?美國一直堅持和平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對國民黨「反共產黨統治」有信心,同時他也相信,以國民黨親美特性,在不允許動武的條件下,臺灣是美國的。
1992年,老布希批准臺灣購買大量的美國飛機,在「世界史」的國際關係解讀就是美國重回「英蘇對抗」的架構,此時,扮演美國的敵人,已經從蘇聯轉為中國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拋棄臺灣,就如同讓蘇聯擁有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一樣,讓蘇聯可以自由進出海洋。
這樣的觀點在2000之後又再度強化,小布希目前的政策等於在延續他父親以往對中國的強硬路線。從這一個角度來看,臺灣不管買不買武器,美國終究要保護臺灣,只是小布希一定很乾!這種「有白吃的午餐」絕對不是共和黨人可以忍受的信條。
臺灣的未來要怎樣?方向明確,路線不清楚。臺灣絕對不可以落入一個「親中國政權」的人手中,但到底讓「臺灣獨立」,或者「維持現況」,則情況不明。因為一個怕被中國管的人民,他們一定不會和中國合作,但一個自主的國家,他的國民因為不會怕被中國管,所以,他的政策就不一定反中。臺灣目前的現況雖然有被中國併吞的危機,但卻不會親中。獨立之後就不一定了。
世界史中的臺灣人民,他的自處之道實際上也在這樣的矛盾中發展。臺灣的「泛藍軍」號稱要和中國統一,就是要將臺灣納入陸權國家的手中,這是靠向「俄國-中國路線」,對「英國-美國路線」的挑戰,站在「泛藍軍」對立面的「民進黨」,他們對外宣稱是要追求獨立,這是「nation-state的論點」,卻不是「世界史、國際觀的論點」,所以,美國不清楚到底民進黨要走「親中」或「親美」路線,而這樣的親美不是策略,是「基本國策」。
就是這樣的差異,使得美國始終對「陳水扁政權」不會有信心。「軍購」是陳水扁向美國表態的一個方式,「阻絕臺灣資金往中國」則是另一個表態的方式,但陳水扁對「軍購」無力,對「台商往中國投資」又採放任的態度,難怪美國不會積極支持一個「反泛藍軍」的政權。誰能對民進黨有信心呢?
南方快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