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經濟學裡也有一個很「彼德定律」:一個人,一種原則,在某個崗位可以表現得很優秀,但不一定能勝任更高的重要職務。從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競逐國民黨魁到去年底三合一選舉大勝,「馬英九現象」雖然成了臺灣政壇顯學,卻也發生了「煙火」現象,光芒一瞬仍要回歸於黑暗,泛藍軍陣營中狀況頻出,讓馬英九在二○○六年開春,不但沒有「新年行大運」,反而像是陷入了「十面埋伏」(如附圖)之中,處處有危機,時時有麻煩,讓這一位祖籍楚地湖南的馬英九,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低吟的環境中。
瞻前顧後/荊棘滿途渾然未覺
馬英九會陷入困局中,除了泛藍政客龍蛇雜處,各有所圖的後天失調之外,馬英九的「始終如一」性格,更強化了他的窘困。
一位在美國留學時代,和馬英九都是當時留學生「愛國刊物」《波士頓通訊》作者群的舊友,是這樣形容馬英九的,他說:「馬英九這個人從小到大都一樣,對自己有點自戀,總愛展現自己的完美。雖然觀念想法上,確實是有一些進步性,他也樂於傾聽不一樣的說法,但個性總是瞻前顧後,太在乎自己的完美形象,所以到頭來還是一成不變,永遠都好像是捧著一個精美花瓶在走路,老是忘記看路況,隨時都可能被絆倒。」
經過了二十多年,這位也是投入公眾事務數十年的馬英九舊友依然是這樣子在評論馬英九,日前,他更憂心地說:「馬英九現在已經走在荊棘地中,捧花瓶的個性依然沒改,隨時可能被絆倒,花瓶也可能破碎滿地!」
不只是舊友這樣說,二○○四年中,國民黨一些積極勸連戰「續任」黨主席的前輩們,當時也是這樣說馬英九的:「如果前人已經開闢好一條大道,馬英九可以在上面跑得很優雅,但他可能沒辦法拿起斧頭,在無路中劈荊斬棘,闖出新路。」這些馬英九舊有的長官們,從關愛之心出發,對馬英九的性格頗為擔心。
不變應變/坐視黨內勢力分化
這種擔心,似乎正一步步地被證實了,搭著人民對總統陳水扁與民進黨執政後的惡果的失望便車,和陳水扁正好強烈對比的「站在扁對邊,就是站對邊」之馬英九,順勢成了泛藍新共主,不再是泛藍的明日之星角色了。可是,馬英九和他的幕友們,卻還是偏信那一百○一套的「返璞歸真」哲學,「堅定方向,呼吸平緩地穩穩跑」,他們都相信馬英九就算有「小災小難」,也終於能安抵二○○八年那一個流奶與蜜之地。
所以,從當選黨主席那一刻起,馬英九陣營內從來未嘗真正思考要如何解決黨內的真實問題,這一批雖然自稱性格「差異性很大」,但出身都是都會中產階級的菁英們,一致地堅定相信「水到渠成」哲學,一位馬英九的幕友說:「就算只是歷史的偶然,馬英九可能能力上還有很多問題可以談,但對泛藍群眾而言,馬英九是二○○八年拿回江山,惟一可以被寄望的人,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道德錯誤,選民就算抱怨,還是會支持馬英九。」
信心既然堅定,馬團隊就打定了一種主意:不變應萬變,以免做得多,錯得也多,全心全力捧著馬英九,呵護馬英九,萬變不離其宗,等著二 ○○八「水到渠成」。所以,對於黨內的權力結構,因應連戰與王金平各有人馬,馬團隊的想法:就算是真的變成「一個黨主席,三個黨中央」,也無關二○○八大局。所以,對於連戰的棲息地:國民黨智庫,馬陣營把這兒當成是「養老院」,不想碰,也不想替智庫傷腦筋,形成了任由智庫自生自滅的外在觀感。
這種觀感,對連戰與智庫中的馬英九同為政務官的舊僚而言,當然並不舒服,特別是連戰興沖沖的「兩岸論壇」,馬團隊說是「尊重」,智庫中可是覺得「不聞不問」,何時舉行?馬家軍不過問;陳雲林來不了,馬英九也沒出面力爭;智庫經費困難,黨中央沒鼎力操持,甚至接印上任後,馬英九都拖了好幾個月才去拜碼頭,所以等到馬英九終於要「首度視察」了,馬上被有心人士放話說,「未通知連戰」,抬出連戰當「神主牌」,給馬英九一個下馬威。
連戰本來就不是一個勤快之人,退休下來,擁有一片天自得其樂,他還頗愜意。但周邊總是有不少人來向他咬耳朵,說東道西,總少不了抱怨馬家軍,讓才剛過七十歲的連戰,總會為馬英九這個「學生」有點著急,幾番出面找馬英九面授機宜一番,老人家的「關切」總是被外界用顯微鏡在看,馬英九的顏面因此多次受到傷。
輕敵自恃/挾民意以號令王宋
王金平方面,選舉心結依然未解,馬家軍方面其實也不想去安撫,怕產生向「舊派系」低頭的負面形象,同樣是以對待智庫的方式,「忘記它的存在」。以三合一大選為例,馬家軍全力打他們的「文宣戰」,但立法院中總愛提王金平私下整合彰化、新竹等派系的故事,甚至還扼腕差一點就可以拿下臺南縣,但馬家軍全歸功是馬英九的「光環效果」,王陣營因而忿忿不平,「空軍只能轟炸,還是要地面部隊才能佔領!」而「組閣」風波鬧這麼大,馬英九出手的快與急,等於把王金平逼到牆角,王金平更有不平之氣,選後的國會中,泛藍只是多一票的「脆弱多數」,將來王金平和民進黨還有了許多的揮灑空間。
不過,馬英九團隊硬是不願和王金平「和解共生」,他們內部的說法是:「王金平和陳水扁要是結盟,是基本合理的政治常識,因各取所需嘛!」甚至還有人在和王派立委談話時,有點驕傲地說,王金平要是真靠扁,「泛藍選民是馬英九的後盾」,提醒王派不要「自絕於選民」,姿態愈高,馬英九在立法院中的敵人也就愈多。
而對於宋楚瑜與親民黨,馬英九不假顏色的「制度優先」,讓宋楚瑜碰了一次又一次壁,尷尬的是,國民黨內又有一些大老,篤信「家和萬事興」,不斷催促馬英九要和宋會一會,但也有些泛藍中生代,反對迎宋回朝,意見很多,聽了又聽,馬英九因此陷入了瞻前顧後的局面,幾次相會,儀式居多,結果又暴露出國民黨傳統的「形式主義」,重儀式而無實質,「你看,馬英九和宋楚瑜一站在一起,那種私相授受的舊國民黨形象又復活了」、「見個面,口惠而不實,宋楚瑜當然不滿」,這些話,都是國民黨籍重量級人士的語言,兩種意見都有人在抱怨,馬英九在其中擺盪,還是解決不了宋與親民黨的問題。
而國民黨內的老臣們,對於馬英九這個晚輩,也是頗愛「下指導棋」,據瞭解,馬英九「主動」跳出來「爆料」說扁王會談組閣,就是某位副主席的強烈意見,會議上,該副主席慷慨陳辭,痛陳要「保護王金平」,馬英九在「敬老尊賢」中,主動跳了出來,安撫了當朝的副主席,結果又讓前一任副主席尷尬與難看。
優柔寡斷/親力親為既忙且盲
大人們的問題外,泛藍的縣市長與民代,也已給馬英九出了不少糗聞了,周錫瑋和許財利的事件,馬英九都只能概括承受,但他除了請大家聚一聚、一塊洗溫泉「道德勸說」外,或是宣示依法停黨權外,並無具體辦法強力禁止,以足夠的威勢保證事情不會再發生,甚至連鄭麗文「政媒兩棲」事件,都讓馬英九無法「當機立斷」的決策性格,活脫脫在人民面前再一次上演。
馬英九也不是一個懂得授權和選擇施政優先順位的人,他每一天行程排滿檔,黨主席、市長兩頭燒,還要做公益,和粉絲照相簽名,整天都是馬不停蹄,雖然展現出馬英九「精力旺盛」的外觀,但幾位馬英九的幕友也透露,有些時候,他們和馬英九講話,發現馬英九已經「失了神」,打起盹來了,這樣子的忙與盲,馬英九又怎能平靜思索大計呢?甚至,由於太忙又太自信了,對於什麼場合是重要場合都無法靜心準備了,接受國外媒體專訪,不經意脫口而出「兩岸統一是終極目標」,引來不必要之困擾。
加上,馬團隊的排他性,國民黨的財務週轉難題多,臺北市政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有「捷運掀頭皮」、「邱小妹人球」、「捷運工地淹水」等意外,還有許多國民黨人,看好馬英九二○○八年的前程,卡位、放小話的風氣不斷,馬英九雖然人氣高,其實腳邊儘是石頭。
但馬英九方面,還是把這些問題都當成是「個別事件」,無法靜下心來,徹底檢視,謀求整體解決策略,於是,大眾就看到一個四處「滅火」的馬英九,天天要進行「危機處理」,呈現出喜愛讀歷史的馬英九卻忘記了:在兩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項羽就是陷入韓信與張良的「十面埋伏」之計,四處疲於奔命下,再怎麼勇冠天下,終究可能一敗塗地收場。
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