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最慘烈的戰爭:8年兩伊戰爭

發表:2006-04-20 22: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兩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 F4,幻影戰鬥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

被世界軍界評論為 『 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 最典型範例。


二十世紀這一百年間,全世界共發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戰爭災難。1980年9月22日,長達八年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使雙方死亡約 100萬人,傷約170萬人,相當於四次中東戰爭人員傷亡總數的17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九千億美元。這場戰爭使用了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現代化武器,而且運用了極原始極殘酷的人海戰術,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拼國力、拼人命的拉鋸消耗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罕見。人在戰爭災難中的孱弱再次給人類敲響了沉悶的警鐘。

1980年 9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9月9日,伊拉克大批軍隊開始向伊朗邊境集結;伊拉克諜報人員自 8月起在伊朗境內的活動更加頻繁。另據可靠情報:伊拉克外交部在同其他一海灣國家頻繁地往來,並達成了一項旨在針對伊朗的秘密協議。這個時刻關注著自己在海灣地區利益的超級大國已於這些跡象中嗅到了濃烈的火藥味。

幾乎同一時刻,蘇聯的諜報部門克格勃也將這些情報上報了國防部,並斷言:一切跡象表明,兩伊間以往小范圍的邊境衝突將於最近升級為全面戰爭。

早在 8月,海灣國家首腦就已清楚地知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將很快在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點燃,那份新近達成的《海灣國家反伊朗秘密協議》已將這一情況通告了他們,並且這場秘密的交易使他們成了伊拉克的盟友。打垮這個波斯人聚集的國家成了海灣各阿拉伯國家共同的願望。

「伊朗在大革命後,清洗了原帝國軍隊中大部分高中級將領,使其軍隊的元氣大受挫傷」,「 8月份在伊朗發生了一次反對霍梅尼統治的政變,高級司令部和軍官團遭到清洗,國內民心不穩」,「伊朗國內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動亂,其軍隊已完全渙散,幾乎喪失了戰鬥力」。這一條條來自軍情處的絕密情報給薩達姆.海珊注射了一劑強心針,一切已不允許他再等了。9 月17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發表聲明:「1975年阿爾及爾條約完全無效,阿拉伯河應由阿拉伯國家管轄。」9 月20日,伊朗做出了迅速的反響,伊朗軍隊總司令巴尼薩德爾總統下令徵召十二萬預備役軍人。9 月22日,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宣布:「給伊朗以決定性打擊,將邊境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全線進攻伊朗,收回被伊朗佔領的全部領土。」

戰爭的帷幕拉開了,兩國人民的鮮血將隨同濃烈而令人窒息的戰火燃燒起來,災難和著瀰漫的大霧籠罩著兩伊。誰曾預想到,9 月22日這噩夢般的一天使兩伊人民陷入持續八年的苦難中。
開動絞肉機:戰爭起因和第一階段
還有一件讓霍梅尼終生難以忘懷的,來自伊拉克現任統治者給予他的奇恥大辱。

薩達姆這個名字的原意「堅定不移的戰鬥者」似乎注定了他狂人的命運。1980年4月1日,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聖戰」戰士將一枚手榴彈擲向了伊拉克副總理。伊朗的天空燒得通紅,似乎地獄之火在灼燒著大地。一到夜晚幾乎整個巴格達都成了一座空城。毛拉和少年衝在最前沿,不顧死活地扑向雷區。令人膽寒的人海戰術使伊拉克的防線和鬥志崩潰了。伊拉克呼籲國際社會調解,舉行談判。

伊拉克和伊朗雖然共同信奉伊斯蘭教,膜拜同一個神--真主安拉,但是在他們中間卻摻雜著民族矛盾、領土糾紛、教派分歧乃至領導個人政見不同等諸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兩國間的舊怨夙恨使得兩國的狂傲的領導人堅持認為,只有訴諸武力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伊拉克」這個阿拉伯語中有「血管」之稱的國家,人口總數為 1958.1萬,阿拉伯人就佔其人口的79%,而伊朗在其5772.7萬人中,波斯人佔有 2000多萬人。在這兩個毗鄰的國家中各自生存著近百萬的庫爾德人,兩國政府長期支持著對方國內的庫爾德族進行反政府的活動。加之兩國陸地邊界全長約 1100公里,南部有長約 100公里的界河--阿拉伯河,如此長的接壤線使得這兩個古國長期以來就不斷地為領土問題發生著大小的爭端。特別是圍繞阿拉伯河界的爭端尤為突出,阿拉伯河是伊拉克通向海灣的唯一水路,而伊拉克的經濟又幾乎全靠出口石油為其支柱,只有通過波斯灣石油才可源源不斷地對外出口,因此,伊拉克長期稱整個航道都是它的領土,界河以伊朗一側淺水線為界,而伊朗也毫不示弱地堅持界河以河流中央的塔爾維格線為兩國正式的邊界線。1975年 3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兩伊達成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拉克同意將阿拉伯河南端 102公里中心線定為兩國水界;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庫爾德反政府力量,並答應將陸界境內 300平方公里土地劃給伊拉克,但伊朗領土轉讓事後並未兌現。時值伊拉克國內革命勝利沒有多久,一切尚處在努力穩定已動盪多年的政局的緊要時期,就在十分 「丟面子」的情況下簽署了決議。

1979年對兩伊來說這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年。1979年2月5日,在國外流亡14年的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在他的黑色革命成功時回到德黑蘭,並宣布廢除帝制,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這位伊斯蘭教傳統的堅強衛士在實現自己夢想後開始了他以伊斯蘭教義治國和對外的行動。首先,伊朗國內宗教領袖成為最高統治者,立法以《古蘭經》為準則,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堅信伊斯蘭的宗教復興的火種將在伊朗這個被波斯語稱為「光明」的國家中熊熊燃燒起來,並燃遍整個伊斯蘭國家,他開始大肆輸出「伊斯蘭革命」,號召各國穆斯林起來推翻政府,建立「伊斯蘭革命政府」,並大力支持一些國家的反政府勢力。環視整個中東及海灣地區,他將「伊斯蘭革命」輸出的第一個目標指向了西鄰的伊拉克。伊拉克的領土上居住著55%的什葉派穆斯林,而他們卻又忍受著只佔35%的遜尼派穆斯林的統治。霍梅尼自認他的思想一定能獲得伊拉克穆斯林的積極響應。

伊朗在倉促之下應戰,一方面全線拚死抵抗,一方面空軍首先出動 20架 F-4和F-5戰鬥機,對伊拉克後方首都巴格達、工業重鎮巴士拉以及基爾庫克油田地區實施轟炸;緊接著伊朗空軍又出動140架飛機,飛臨巴格達、巴士拉等城市及 15個軍事基地和一些石油設施的上空。伊拉克軍隊如潮的攻勢,使得一些政治家、軍事分析家、記者認為伊拉克將會在幾星期內摧毀伊朗贏得戰爭。伊拉克軍隊進攻的勢頭在庫林堡方向進展順利,卻在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爾遭到了伊朗軍隊的頑強的抵抗。

伊拉克此次進攻的主要目的是奪取霍拉姆沙赫爾和阿巴丹,將胡澤斯坦省的西南角劃入自己的領土。卡侖河將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爾一分為二,伊拉克奪取了該地便控制了整個阿拉伯河,以保障巴士拉油港通往波斯灣的唯一出口安全。為達到目的,9 月25日,伊拉克軍隊向霍拉姆沙赫爾發起突襲。原以為不堪一擊的伊朗革命衛隊卻布下了重重陷阱等待著他們,伊拉克的裝甲師陷入塞滿障礙物的狹窄街道和道路網中,伊拉克軍隊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重創。在一個特種旅的急馳增援下,浴血了十五天的伊拉克軍隊終於攻下了霍拉姆沙赫爾,慘重的傷亡使得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不得不放棄進一步攻佔阿巴丹的計畫,只決定包圍該城。

隨著雨季的到來,戰爭的進程緩慢下來,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三個多月來的拚殺伊拉克佔領了霍拉姆沙赫爾以及其他九個阿拉伯人聚居的城鎮,圍困了軍事要塞索格德和石油城市阿巴丹,將伊朗二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在自己手上。然而,真正的預計結果卻遠沒有達到,薩達姆低估了伊朗的民族情緒和戰爭潛力,戰爭不僅未如他所料的那樣使霍梅尼下臺、伊朗境內爆發少數民族起義,反而提高了霍梅尼的威望,加強了國內的團結,原有的動亂因戰爭而平息。伊拉克軍隊開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戰爭沉寂了下來。

9月23日的伊朗對伊拉克的空襲使其損失了67架飛機。而9月25日在霍拉姆沙赫爾攻城戰中,伊拉克軍隊死亡達到1500多人,傷4000多人;伊朗付出了更慘烈的代價:死亡 3000多人,傷5000多人。無怪乎伊拉克將霍拉姆沙赫爾更名為胡尼恩沙赫爾--即血城,這兒的每寸土地上都滴撒著那些可憐的士兵的鮮血。

自伊朗空襲巴格達後,巴格達開始實行燈火管制,320 萬人的巴格達城的夜漆黑一片,人心惶惶地不敢大聲說話,似乎時刻擔心會因聲音而招致一枚炸彈在頭上開花。9 月30日,伊朗飛機擊中了市區西南方的一個發電廠,油罐中彈,殘紅的大火席捲著濃煙將巴格達燒烤了整整一天一夜。城內的每一聲巨響,都把居民屋頂上的鴿子驚得四處亂飛,大街小巷不時可見一隻只被炮火燒得散發著陣陣刺鼻焦臭、肢體全非的鴿子。一到夜晚幾乎整個巴格達都成了一座空城,居民們驚恐的奔向郊外。那些不得不因空襲而停工的工地,殘缺地立在市區,使巴格達城顯得更加慘淡。

在伊朗的德黑蘭,一個個巨大的彈坑布列在市區。許多人四下奔尋著自己的親友,一聲聲淒慘的呼聲從四周彙集在德黑蘭的夜空中。一位頭罩面紗的年輕婦女呆滯地坐在地上,她的侄兒、哥哥和十五歲的兒子全戰死在霍拉姆沙赫爾的戰鬥中,莫大的悲愴使她無法流出眼淚。在阿巴丹,各個醫院的病房和過道上擺滿了病床,整個醫院沉浸在一片痛苦的呻呤聲中,醫護人員四處奔忙著。
這就是戰爭,用人們的鮮血和痛苦做為代價的戰爭。

人們喘息未定,沉寂了一個月又打響的戰爭把他們推向了更悲慘的深淵。
1981 年1月5日上午十時,伊朗軍隊這支多數未經正規訓練的部隊,在總統巴尼薩德爾親臨戰線最前端的鼓舞下,開始了它蓄積一個月的反擊。遮天蔽日的炮彈似乎懷著對人的切齒之恨從天降落在伊拉克的士兵群中。反擊在巴尼薩德爾總統的親自策劃指揮下同時從西線和南線實施。由一個正規師、100 輛坦克協同邊防部隊和革命衛隊共16000多人從西線佯攻;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南線,裝備有350輛「酋長」式坦克的一個坦克師、二個步兵師和革命衛隊的精銳部隊在一個炮兵師的支援下全線反擊。撕裂長空的炮彈呼嘯著,坦克和步兵戰鬥車「嘎嘎」地轟鳴著,雙方的血肉之搏正在拉近。1 月5日∼7日,雙方的廝殺在西吉蘭和阿瓦士、蘇桑吉爾德激烈地全面展開,血肉橫飛,慘呼四起,伊拉??,只有伊拉克軍人被俘了2000餘人的報導。

7 月10日,一場自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在蘇桑吉爾德的沼澤地帶展開,四百多輛坦克你來我往的拚殺著,由於後勤保障的跟不上致使伊朗的 100多輛坦克被伊拉克奪去,雙方共有200多輛坦克沒能再從沼澤地中爬出來。

1981年9月2日,伊朗又經過周密準備打響了一場蠶食戰,向伊拉克的薄弱地段猛攻。使得伊拉克軍隊被迫撤退數公里,有效地牽制了伊拉克的援軍。

9 月26日凌晨,早已集結在阿巴丹對岸的巴哈姆沙爾河的五個步兵團和大量的裝甲部隊以及炮兵部隊強渡巴哈姆沙爾河,對圍困阿巴丹的伊拉克部隊發動了突然襲擊。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伊拉克軍隊措手不及,經過三天的激烈對攻,伊朗取得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將伊拉克軍隊趕過了卡侖河,退入霍拉姆沙赫爾,阿巴丹的圍困解除了,通往阿瓦士、馬薩赫、達赫文的交通要道打開了,並且還殲滅了伊拉克的一個師。

伊朗開始對這場戰爭有了更大的信心。

宗教的大肆渲染,戰果的輪番報導,伊朗全國上下的士氣逐步膨脹起來。「迅速行動起來吧 !我的兄弟們,為真主而戰,為伊斯蘭而戰,為伊朗而戰。踴躍的加入戰鬥的行列,我們將組建一支兩千萬的大軍把伊拉克侵略者徹底擊敗」,穆薩維.霍梅尼在阿巴丹的勝利下興奮地發布了號召,一絲曙光在他面前出現,勝利使他更堅信伊朗的「光明」將照亮「黑暗」的伊拉克大地。然而,他竟沒有想想這一勝利是他多少同胞用鮮血換來的。他正以宗教為美麗藉口將同胞們引入血與火的深淵。

半年多費盡心思策劃的伊朗於1982年 3月23日凌晨三點發動了決定性的反攻。一支打著為「聖戰」而獻身的旗幟的由正規軍、民兵、革命衛隊、毛拉和少年人組成的奇特的十萬伊朗部隊,在迪茲富勒舒什地區發起了總攻。1萬多名10多歲的少年,口喊真主偉大,赤手空拳,奮不顧身,前仆後繼的踩爆10公里的高密度雷場,為後面的機械化大軍(不足500 輛)開路,前面還有若干伊拉克守軍!狂熱的宗教意識似乎忘卻了他們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思維有生命的人,不顧死活地扑向雷區。讓人膽寒的人海戰術使伊拉克的防線和鬥志崩潰了。同樣的人海戰術在整個戰線上滾動開來,2個月下來,在5月24日,伊朗收復了失陷一年多的霍拉姆沙赫爾,基本上將伊拉克趕出了西南部的產油省,只餘下有爭議的邊界城鎮卡西西林、吉蘭、梅赫蘭等地尚在伊拉克手中,勝利由四萬多人的血肉鋪就。

薩達姆難以置信眼前的事實,這支巴列維國王倒臺後支離破碎的軍隊竟給他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帶來空前的沈重打擊。3 月28日伊拉克軍隊的第一○裝甲師、第十一特種旅、第九十六步兵旅、第六○裝甲旅,全軍覆沒。 5月24日,2000多名士兵屍遺戰場,13000 人被俘。這些噩耗使薩達姆的心沈重異常,「也許該停下來喘口氣了」,否則這將會成為自己永遠無法醒來的噩夢。6 月16日,伊拉克軍隊全部撤離伊朗,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並呼籲國際社會調解,舉行談判。然而,一切怎能由薩達姆一個說了算呢!打得正興起的霍梅尼豈能就此放棄「光明普照」伊拉克的良機呢!他斷然拒絕了停火和談的要求,還要伊拉克賠償1500億美元的損失。

一股股濃黑的煙柱俯衝向伊朗的提斯孚爾的天空,嗆人的火藥味隨風竄入人的鼻孔,在森達爾地區,五十多輛伊拉克的坦克疲憊不堪地躺在沼澤裡;公路兩旁或堆積著或散落著大批的彈藥,丟棄的衣服、床具、食品零亂地扔在地上。一個看上去還是小孩的伊朗士兵木訥的端坐在地上,他的四個哥哥的血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家中剩下孤獨而可憐的媽媽和已成寡婦的幾個嫂嫂。他的眼神中飽含著停止戰爭的渴求。

9月6日,伊朗飛機深入伊拉克領土 250公里,摧毀了伊拉克的一個石油設施,並炸掉了一個雷達站。同時,加強哈爾克島的防空能力,搶修被破壞的設施,以防備伊拉克再次襲擊哈爾克島。此後的三個月中,儘管伊拉克的飛機對哈爾克島又實施了打擊,徹底摧毀哈爾克島的計畫卻流產了。

襲船戰升級到襲擊油田似乎並未起到任何效果,戰爭在僵持中進一步惡化升級。相互襲擊對方城市、殘殺平民的已泯滅人性的戰爭惡性膨脹首先從伊拉克開始。薩達姆要襲擊對方的城市,消耗對方的戰爭潛力,在後方的平民中引起厭戰的恐慌,進而衝擊決策者的戰爭意圖,以扼制伊朗組織再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一毫無人道的「以炸促談」的非常招式成了薩達姆的殺手鐧。

1985年 3月初,伊拉克上百架戰鬥轟炸機先後對伊朗的三十多個城市發起大規模的襲擊,其中包括德黑蘭、大不裡士、伊斯法、布歇赫爾等。炸彈瘋狂、漫無目標地從空中瀉落平民區、市政大樓、學校、工廠、醫院等,炸彈隨時都會在伊朗城市中的每個角落爆炸。

這次襲城的初期,伊朗出人意料的沉默著,並未採用同樣的方式襲擊在其炮火射擊的射程中的巴士拉,據有關人士分析,其主要是因為巴士拉中 98%居民是什葉派穆斯林,伊朗怕襲擊它會給國內的佔絕大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帶來反感,以影響其日益高昂的士氣,再加之空中力量遠遠不如伊拉克,當炸彈在伊朗的阿瓦士鋼廠和布希爾核電廠工地炸響時,伊朗再也無法掩飾其沉默的假面,霍梅尼在星期五的集會中終於痛下決心,「以牙還牙,決不示弱」。3月4日,伊朗出動數十架轟炸機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時間,巴格達城被硝煙籠罩著,居民們紛紛逃離家園。

雙方的輪番轟炸其結果是戰火將伊朗國內的戰爭熱情再度升溫,而伊拉克的首都卻產生反戰情緒,人們怨聲載道。3 月15日,哈梅內伊總統在祈禱會上語態強硬地稱「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和信心對伊拉克的任何一個挑釁行動進行報復」。議長拉夫桑賈尼也宣稱,「只要伊拉克今後對我們任何一個城市進行襲擊,我們將以轟炸巴格達作為報復」。在伊朗的戰爭叫囂聲的急劇高漲下,襲城戰暫時冷了下來。這場為時半月的襲城戰,使雙方數萬名無辜平民傷亡,十多萬人無家可歸。

在襲城戰的同時,雙方並未停止地面部隊的相互屠殺。

1985年 3月13日,伊拉克南部的胡維扎沼澤死一樣的沉寂,灰暗的天空中一架架戰鬥轟炸機呼嘯而過。無數伊朗士兵的屍體倒在沼澤地的邊緣,有的浸浮在淺灘的水中,水色微微地泛起紅色,讓人觸目心驚的是:一個鬢髮斑白的已佝僂的死者懷中緊摟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殉難者。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異常的廉價。

在伊拉克首都通往巴士拉的六號公路上,一輛靈車向北方急駛而去。莊嚴的清真寺廣場前,每五六個人高舉著一具具蓋著紅、白、黑三色國旗的棺木,一直到無法看清的盡頭。巴格達市區內的街頭巷尾散佈著許多臨時搭就的辦喪事的拱門,隨處都可見黑紗橫幅。

這些慘景都是記者 3月11日伊朗在伊拉克在胡維扎沼澤地帶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後看到的景況。3月18日,伊拉克宣稱趕走了伊朗的八個師,並打死伊朗士兵20000多人,伊朗方面則宣布打死打傷伊拉克軍1000多人,俘虜3000人。

1986年2月9日,為了迎接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七週年,伊朗發動了一場預謀已久的代號為「曙光八號」的大規模攻擊。

伊朗出動了五個正規師和青年衛隊、青年旅十萬多人的兵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向伊拉克突襲。北線將矛頭指向巴士拉,將伊拉克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拖在這條戰線上,使得伊朗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攻佔了伊拉克東南端的法奧半島。2 月13日,伊朗軍隊繼續在南線推進,直逼與科威特毗鄰的烏卡斯爾。獲取一小場勝利後的伊朗部隊在南北兩線上又遇到伊拉克的頑強阻擊。「曙光」的結果是使雙方 37000多人失去生命:伊朗損失了25000士兵,伊拉克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警備師15000人全軍覆沒。

緊接著從 2月24日至25日,伊朗又在北線發動了「曙光九號」的進攻,將攻勢的目標定在蘇萊曼尼亞的東北部,距伊拉克的石油生產中心基爾庫只有60公里。伊朗軍隊佔領了約50個庫爾德村莊、約200平方英里的伊拉克領土。

面對伊朗來勢洶洶的攻勢和層層推進速度,薩達姆完全喪失了人性。他下令將大量的芥子氣彈、光氣炮彈、沙林榴彈等殺傷力極大的化學毒劑傾向伊朗士兵,無數的士兵一層層一排排地在毒氣中倒下。8500名伊朗士兵死於毒氣,據由西班牙、澳大利亞、瑞士和瑞典組成的聯合國特別醫療小組報告說,由他們救助的受傷士兵中,至少有 700多名伊朗士兵死於毒氣。其慘狀使人不忍目視,有人雙手將喉管抓破,有的臉色烏黑,有的皮膚潰爛流著濃黑的血,有的牙關緊鎖滲流著白沫……這次毒氣攻勢還無情的奪去成千上萬名兒童的生命。

伊朗士兵的猛烈攻勢和前所未有的推進,以及伊拉克明目張膽地違背國際法動用大量的化學武器(二戰以後在戰爭中首次運用化學武器),這一切都震動了整個海灣地區和阿拉伯世界。
血色帷幕降下:戰爭的最後階段和停火

兩伊戰爭以來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攻勢在伊朗的首先發難下展開了。戰火直逼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死屍重重疊疊地鋪滿了整個戰場。這次空襲戰雙方都不惜一切地欲置對方於死地。成千上萬的平民被炸死炸傷。伊朗邀請了四十二名外國記者採訪南部前線。欲大發戰爭橫財的各國爭相與科威特達成協議。美、蘇、英、法爭先恐後地向霍爾木茲海峽增派軍艦。美國首次護航就遭到失敗。美國直升機將伊朗佈雷艇炸沉。伊拉克又發動「齋月行動」。俘虜中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十來歲的小孩。霍梅尼發表文告:無條件地接受聯合國五百九十八號決議。

1987年伊始,兩伊雙方就在戰場的南部和中部展開了廝殺,空中報復也交替升級,一場已耗戰了七年的戰爭還激烈地持續著,人們無法去揣測這場戰爭還將打多久,這場二戰後戰爭史上罕見的巨大的災難還要將兩伊人民推向什麼樣的深淵,全世界的人們憂慮著。

1987 年1月9日,兩伊戰爭以來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攻勢在伊朗的首先?帶沙勒謝赫一帶發起總攻。經過四天多的廝殺,在無數血肉之軀的鮮血中,13日伊朗軍隊突破了伊拉克的防線,直逼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中部戰線,伊朗在付出慘重的傷亡之代價後,佔領了 1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並先後攻佔了阿拉伯河的布瓦裡安島、博瓦林島等四個島嶼,強渡賈西姆河,搶佔了巴士拉城以東 9公里的杜艾吉地區,還控制了沙勒謝赫-巴士拉公路的主要地段。

伊朗已佔領了法奧半島,如今又對巴士拉形成包圍,若丟失了巴士拉,伊拉克就失去了通往海灣的出口,成了內陸國,並且將威脅到伊拉克最大的石油基地,那兒又是什葉派穆斯林聚集的地帶,如果伊朗扶持一個伊拉克什葉派政權與復興社會黨抗衡,薩達姆的一切夢想就將徹底破滅。巴士拉能否守住與薩達姆及復興社會黨的生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薩達姆親臨前線,並在巴士拉東、南、北三面築起一條導彈、飛機、坦克相配合的立體防線,他要使他的士兵深信能抵禦伊朗大軍的攻擊。巴士拉城有近十萬的伊拉克軍隊防守,把伊朗軍隊阻擋在阿斯瑪人工養魚湖與阿拉伯河航道之間的狹長的土地上。巴士拉城幾乎每分鐘都有炮彈落下來,一百萬市民成了驚弓之鳥,紛紛逃離巴士拉。半個多月的激戰,巴士拉經伊拉克軍的頑強作戰死守了下來。巴士拉的城郊,死屍重重疊疊地鋪滿著整個戰場,土被染成了殷紅色。伊拉克在這場防守戰中共有50000多人被打死打傷,損失戰鬥機50多架次,尚有數名旅級軍官被俘;同樣,伊朗用了近100000人的生命也未能攻占夢寐以求的巴士拉。 2月26日,伊朗結束了長達六週的「卡巴拉五號」攻勢。

2 月28日深夜,伊朗又在巴士拉東部地區打響了「卡巴拉七號」的突襲,雙方在漁湖西南和西北部展開殊死搏殺,依然無功而退。

緊接著4月7日至12日,伊朗再次對巴士拉發動「卡巴拉八號」行動。4 月下旬,伊朗在伊拉克西北部邊境先後發動「卡巴拉九∼十號」攻勢,前後五次攻擊的目標只有一個,即攻佔巴士拉,歷時三個月的殘酷的兩伊攻防戰在巴士拉城郊結束了,雙方又打了個平手。

在巴士拉攻防戰的同時,雙方還進行著激烈的空襲戰,以往,空襲的目標主要針對軍事目標、油田、油田設施等,對雙方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僅實施象徵性空襲。而這次雙方都不惜一切地欲置對方於死地。從1月9日∼23日,伊拉克就出動了四千多架次戰鬥轟炸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聖城」庫姆、阿瓦士等十多個城實施狂轟濫炸,並集中對霍梅尼和他的助手在德黑蘭的辦公樓、霍梅尼在庫姆的住宅進行重點攻擊,伊拉克的導彈把庫姆、比索通等一些城市炸得七零八落。伊朗立即採取了針對性報復,屬於革命衛隊的導彈部隊將目標直指巴格達的伊拉克阿拉伯復興黨總部。駐守在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朗軍艦趁夜用導彈襲擊伊拉克的城市,交替升級的空襲戰使大批建築物化做廢墟,成千上萬的平民被炸死炸傷,尚未完工的建設項目被迫下馬,商店縮短營業,流離失所的市民為尋找一塊安全的棲身之地整日奔波。

伊朗停止攻勢後,為吹噓自己已取得的勝利,伊朗邀請了42名外國記者採訪南部前線。記者親眼見到並拍下了戰火後的阿瓦士城,曾經商品豐富、市場喧嘩的一個南部繁榮城市,如今城市中人稀街靜,樹凋草枯,一派寥落景象,曾經茂盛果實纍纍的椰棗林,如今一棵棵被炮彈攔腰擊斷,或被戰火燒得只剩一節焦木,滿目儘是斷壁殘垣。郊外已不見七零八落、血肉模糊的屍體。但一片片新塚卻密密匝匝的立在這片浸透著鮮血的土地上。

七年,這場艱苦的拉鋸戰、漫長的消耗戰,已使兩國幾乎完全陷入困境,孤立而疲憊不堪的伊朗最終放棄了它對伊拉克的「最後攻勢」。

由於超級大國的插入和明顯的偏袒,以及伊朗的退卻,伊拉克終於等到了它所期待已久的良機。1988年 4月中旬起,在三個月的時間中,伊拉克集中全部精銳兵力陸續向境內的伊朗軍隊發起猛攻,先後奪回了法奧半島、沙拉姆傑地區、馬季農島、祖培達特地區以及北部的部分山區,將伊朗軍隊逼回伊朗境內,使其基本回覆到1980年戰爭爆發前期的情況,4 月17日,伊拉克軍隊改變了以往被動防禦的戰略,出其不意地向二年前被伊朗軍隊攻佔的法奧半島發動了代號為「齋月行動」的閃電式攻擊,經過三四個小時的激戰,法奧終於被奪回來了。在法奧的公路兩旁,一輛輛殘損的伊朗坦克、裝甲車、炮車和輜重車被遺棄在那兒。無邊無際、寸草不長的鹽鹼地上,戰壕坍塌、彈坑纍纍。整個法奧半島滿目瘡夷、一片廢墟。

法奧市上空濃煙滾滾、火光衝天。一座巨型儲油罐在燃燒,厚鋼板被燒得通紅。周圍還有以前戰火中被炸或燒塌的近百個巨型圓柱儲油罐,一個個東倒西歪,滿是鏽跡。昔日向海灣輸油的管道和運油船已變成了一堆廢鐵。

「齋月行動」結束後伊拉克殲滅了伊朗三個師,打死打傷數千人。
5 月25日,伊拉克又出動第三軍團的二個師和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向薩達姆傑地區進攻,消滅伊朗守軍五個旅共9500多人。

6 月14日,伊拉克出動了三個多師的兵力,向位於蘇萊曼利亞省的哈勒卜加鎮及其周圍戰略高地發動了代號「真主使者穆罕默德」的攻勢。一場激戰後,伊拉克奪回全部失地並攻佔了部分伊朗領土。

在伊朗部隊的防禦工事裡,一具具屍體或仰、或臥地倒在那裡,倉促退卻時丟下的武器彈藥和生活用品以及一些筆記本和未發出的家信遍地都是,被炮彈炸起來的浮土半掩著的屍體在烈日下散發出一股股令人窒息的惡臭。在臨時俘虜營中,伊朗俘虜一個個垂頭喪氣,他們中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十來歲的小孩。有一個十多歲戰俘還掏出他家的電話號碼,哀求採訪的記者轉告他家,他還活著。另一個十多歲的小戰俘捧著斷臂蹲在牆腳發著呆。

至此,兩伊都沉默下來,一切軍事行動都停止了。兩伊似乎都在等待著什麼,既不戰也不和。

國際社會敏感地抓住了這一時機,頻繁的外交活動圍繞著兩伊展開了。終於,在1988年 7月20日,聯合國通過的要求兩伊實現停火的五百九十八號決議發布一週年之際,霍梅尼發表文告:無條件地接受五百九十八號決議。

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結束了,沒有勝者,一場演繹了八年的災難結束了。
黑色柩衣:戰爭的悲慘結局和災難性後果

傷亡總數相當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四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2倍。直接經濟損失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經濟損失的五倍。僅伊朗首都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化學武器等幾乎各式現代化武器。一向缺少勞動力的伊拉克竟出現失業現象。有些地方鮮有完整的家庭。無數伊朗士兵中毒後失明、聾啞。伊拉克戰前外匯儲備有300多億美元,戰後外債高達 1000億美元。大量被炸油輪的原油流入海灣造成嚴重污染。

據統計,激戰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死亡約60多萬人,傷95萬人,傷亡總數相當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四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2倍。

雙方共損失飛機400餘架,坦克3500輛,火炮2700門,艦艇 31艘。雙方被襲擊的船隻近500艘。由戰爭引起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經濟損失的5倍。

這一系列數字性的羅列也許還很難使人觸及到兩伊戰爭給兩伊人民乃至世界帶來的災難。

兩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持久和最殘忍的地區衝突。遭受轟炸地區的災民多達300多萬。僅伊朗首都德黑蘭就有 20萬婦女失去丈夫。在這次戰爭中,使用了除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以外的幾乎各式現代化武器,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和化學武器。

八年的兩伊戰爭使伊拉克元氣大傷,產油設備遭到破壞,海上油路中斷,石油產量銳減,石油收入竟不及戰爭前的1%。戰爭使得伊拉克債臺高筑。據西方觀察家估計外債約800-1000億美元之間,資金的缺乏使國家財政和國民生活均處於艱難狀態。一向缺少勞動力的伊拉克開始出現失業,通貨膨脹率達每年40%。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有些地方鮮有完整的家庭,一家失去幾個親人的屢見不鮮。政府向殉難家屬實施了一種撫恤辦法:「戰死一名官兵,發給其家屬一輛小汽車。」街上穿著喪服而面無表情的婦女駕著用自己的丈夫或兒子的生命換來的車,這種車不時會出現好幾輛。

在伊朗,僅首都德黑蘭在八年戰爭中,全市遭受導彈 133枚,死1700人,傷8500人。伊朗一軍方人士告訴前去採訪的記者:一個導彈,一個「化彈」(化學武器),成了戰爭後伊朗的致命傷。導彈動搖了民意,化彈渙散了軍心。1988年初夏,伊拉克為迫使伊朗接受停火,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化學武器,到處施放「化彈」,毒煙瀰漫,天空都變了顏色,無數士兵中毒後失明、聾啞,就連死狀也讓人慘不忍睹。火焰噴射器將人燃成了一團蜷曲的焦灰。

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一次接一次的災難,人類拿著自己發明的槍炮屠殺自己,一部分人野性的勃發,將無數無辜的人們推入戰火的淒楚之中,生命在戰爭中枯萎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