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被一些人稱為「壟斷腐敗」的「福利」究竟有多大,也許我們可以從一則新聞中看出一絲端倪。3月23日,一則來自《東南快報》的消息稱,廈門市公交總公司從4月起停用家屬卡、職工卡等3類公交優惠卡後,每年至少可為公司挽回700多萬元的經營性損失。
規模巨大的「壟斷福利」讓很多人憤憤不平卻毫無辦法,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年工資為14040元;其中,非壟斷行業的農林牧漁業職工工資為6969元,電力、煤氣、水等壟斷行業是18752元。一項來自福州市的統計數字則表明,兩年之後,這種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2005年,福州市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的職工年平均工資達28092元,比2004年增加了5332元,在19個行業中增幅最大,接近20%;而一般行業的工資增幅不足10%。
「虧損、漲價、高工資」,這些關鍵詞之間匪夷所思卻根深蒂固的關係似乎讓很多人釋然:自己對「壟斷福利」的不平,可能並非源自「眼紅」,而是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的利益相關。這些表面上的單位內部福利,最終都會變成服務成本,由政府和公眾埋單。
本次調查顯示,67.1%的人認為,「壟斷福利」實際上是把較高的生產成本轉嫁給了全社會,是對社會其他人群福利的掠奪。
而企業之所以能夠進行這種轉嫁,則是因為壟斷使得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缺失。
專家指出,壟斷行業分為技術性壟斷行業與政策性壟斷行業兩種,不同性質的壟斷行業應該區別對待。包括水、電、煤氣、鐵路等行業在內都屬於技術性壟斷行業,這些行業壟斷的效率比競爭的效率更高。比如說,自來水最好由一根管道通到各家各戶,而不是搞多家供應,全世界皆是如此。也正因為這種天然壟斷,其定價不能完全由企業自己說了算,而應由政府來調控和監督。
有分析指出,眼下的「壟斷福利」,與聽證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關係。目前,很多聽證會缺乏公正性和代表性,基本上是「逢聽必漲」。這就給一些壟斷行業這樣一個信號:「反正虧損能通過漲價來彌補」,在這種情況下一邊是虧損,一邊是高工資和高福利也就不足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