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今天我忒高興的原因,「三好學生」完了--5月17日,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舉行「關於青羊區教育局擬取消三好評定」的聽證會。50多個到會的家長、老師、學生等代表們一致通過取消「三好學生」稱號。
聽證會後,青羊區教育局宣布:今年9月1日起,該區所有小學全面取消「三好生」評選。這標誌著沿襲了52年的「三好學生」評選制度正式在該區走下歷史舞臺!青羊區成了全國首個宣布取消「三好生」的地區!
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且聽聽證會上的主流意見,句句震聾發饋,句句道出了筆者的心聲。
「三好的說法不好,好的反面就是壞,沒評上是不是就不好,就是壞孩子?我認為應該換個說法。」
「中國幾千年都沒評三好,但卻有那麼多的大人物影響了全世界。而從五六十年代評三好以來,到底產生了多少三好生影響世界歷史呢?所以說社會的評價最公正」。
「三好只是單方面的評價,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何況小學生還處於發展期,根本看不出優劣。評不上三好的學生,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原微軟全球副總裁、現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在臺灣發蒙,在美國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工作多年的經歷讓他發現,這種給人貼標籤、分類別,給成功評等級、定指標的做法在國內教育界幾乎根深蒂固,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們就習慣於將孩子簡單地劃分為「好學生」和「差學生」兩種類型,就好像他們分別是從兩個不同的模子裡倒出來的一樣。
「美國教育界的思維方式恰恰與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國家長問美國某大學的校長:「你們學校有多少好學生,多少差學生?」校長誠懇地說,「我們這裡沒有差學生,只有個性特點不同的學生。」
李開復說,中國社會歷來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按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時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在一元化的視角下,如果僅以「成績」和「名利」來衡量個人、團體乃至社會的成敗,那麼,這個社會99%的人都無法躋身成功者的行列。
「我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和中國人活得不夠快樂,原因就在於此。」
中國社會好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時至今日,幾千年等級文化的糟粕還阻礙著中國社會民主繁榮的進程。反躬自省,我們也不能全怪祖宗,當我們在給孩子們灌輸特權和等級意識的時候(評選三好學生就是典型的一例),而國外的教育卻在厲行「民主從娃娃抓起」。例如,德國在小學就開設模擬選舉課,年輕人很早就開始接觸政治,接受民主訓練。這種從小開始的教育培養了德國國民較高的民主素養和政治參與意識。
不光是德國這樣的「民主政治發達國家」,就是墨西哥這樣的「民主政治發展中國家」現在在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民主意識方面也不遺餘力。一個女孩12歲就當選了總統--這是近日《參考消息》的一則報導。原來,墨西哥的阿爾塔維斯塔學校把政治制度引入了校園,學校每年舉行大選,讓學生選出「總統」、「部長」、「參議員」和「眾議員」;為保證選舉活動符合「憲法」要求、使參選人員廉潔自律,他們還設立了監督機構。12歲的葆拉是如何當上總統的呢?她說過程很複雜,「首先要創建政黨,我給自己的黨命名為『奧林卡社會活動黨』,還要設計徽章、確定主題顏色;然後按照『奧林卡憲法』要求,徵集到50個簽名,使這個黨獲得合法身份。」有了這樣的「組織基礎」,還得給出競選承諾,進行競選宣傳,組織競選遊行,最後在為期一週的競選活動中,葆拉以138票戰勝了另外3位分別得票118票、98票和39票的對手,成功當選為「奧林卡共和國總統」;她組建了內閣、任命了內閣部長,開展了工作--還真的為環保文化發展做著艱苦的努力,並且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展合作,以服務社會公益和兒童教育事業--這後邊的內容可不是虛擬的了。
「奧林卡共和國」已經有整整30年的「國齡」,它是1976年創建的,初始目的很清楚:為小學生們建立公民和政治教育的機制,通過體驗式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政治體制--這裡的政治體制是很清晰的,就是民主憲政;你要當上總統,最緊要的是「民選」--唯民選獲勝者才可能真正代表選民,讓民治民享成為現實。
以此為參照,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次成都取消三好學生評選,不但具有實質上的民主意義,也具有形式上的民主意義--通過聽證會這樣的方式,邀請包括小學生在內的各方參與,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民主訓練。
末了,話說回來,雖然咱從小到大一直沒被評為「三好學生」,但亦不妨礙咱現在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公民,遵紀守法,關心國家大事,追求自由民主,偶爾還給貧困學生捐捐學費。其實,這些品質,打小我就具備,但不知咋地,那時評「三好學生」,好像都不考慮這些。
我還擔心,評選三好學生是取消了,評選其他什麼「好公民」,「好孩子」、「好少先隊員」之類的名目又出來了,這還是換湯不換藥。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