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5-28 18:54:00作者:
老北京的商家鋪戶對字號和題匾是相當重視的。往往在買賣正式開張之前,便開始琢磨起什麼字號。其實,早年間許多做買賣的人並沒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這並不耽誤他們起字號。因為那會兒的文人墨客跟一些買賣家保持著密切關係。開買賣的人自己不會起字號,可以向文人墨客去求個字號。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大柵欄的內聯升鞋店。創辦這字號的店主趙廷肚裡沒多少墨水。鞋店開張前,為了起個好字號,他不惜重金,四處求人,最後選定了內聯升。三字有講兒:內指大內,也就是朝廷;聯,與連諧音,體現這個字號與大內有關係;升,有步步高陞、連升三級之意。這個字號歷經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讓人回味,現存的北京老字號幾乎都有講兒。
老北京的字號,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內涵,還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號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餛飩侯」、「烤肉宛」等。此外,還有以地名和名勝古蹟做字號的,如「豐澤園」、「玉華臺」、「柳泉居」等。另外,也有顧客叫出來的字號,如「砂鍋居」最早的字號叫「和順居」,取和和順順之意,因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鍋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門,一來二去的北京人幾乎都知道他這兒有個大砂鍋,稱其為「砂鍋居」,後來店家索性把字號改成了「砂鍋居」。
如果追根溯源,老北京的字號本身大凡都有一番來歷。比如「天福號」,相傳這個字號是「撿」來的。韓隆年間,店主劉鳳翔在舊貨攤上見到一塊舊牌匾,上面寫著「天福號」三個顏體楷字,筆鋒遒勁,劉氏開熟肉鋪,正缺塊匾,覺得這是「上天賜福」,便把它買回來,粉刷了一番掛出來,此匾引來一些文人墨客品評,字號慢慢叫了出去。「桂香村」的字號來歷也頗有傳奇。當年創辦「稻香村」的安徽人汪榮清制做糕點所用桂花,由南方進貨。有一天,汪氏發現桂花裡有 10枚金戒指,汪氏利用這筆意外之財,在1916年開了一家南味糕點分號,因為有意外拾金這個茬兒,分號開張的日子選在了中秋節,所以字號取名「桂香村」。當然,北京老字號的來歷有許多「傳說」成分。
京城的名匾
字號牌匾上的字也有講究,通常商家鋪戶的匾額以飽滿端莊的楷書為佳。一來,楷書容易辨認;二來飽滿厚潤的楷體字,象徵著物阜年豐,財源茂盛之意。縱觀京城老字號的牌匾多以楷書為主。那些筆走龍蛇的草書或乾癟枯瘦的字體不宜用於匾額。
北京老字號匾額多出自於壽石公、陸潤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