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聽說中國獨生子女都被寵成「小皇帝」,近些年又目睹了中國少年在世界上屢獲數學、音樂大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多次訪問中國後,我卻不禁感嘆:中國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
我曾親歷如下情景,感覺很新鮮。一次在倫敦辦公室,一位華人同事叫7歲的小女兒過來玩,她一進屋就被父親扯著胳膊提醒道:「還不快叫阿姨、叔叔。」可憐的小姑娘蚊子般嗡嗡地擠出來:「叔叔、阿姨好!」隨即她被勒令到一旁乖乖玩去。
西方沒有讓孩子稱外人叔叔、阿姨的習俗;孩子會被允許與大人一起聊天,即使是小小年紀,也能如小大人般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現象是時常得到鼓勵的。記得一位中國女士詢問一個9歲英國女孩最要好的同學是誰時,女孩掏出自己與一位男孩的合照說,這是她最親密的男朋友,驚得中國女士張口結舌,一旁的洋媽媽仍然一臉坦然地微笑著。
令西方人詫異的是,華人家長尤其對寶貝女兒看管得極嚴,生怕出軌、「學壞」、「上當受騙」。歐美高中每學年末,各個中學一年中最隆重的典禮就是年終舞會,男孩子要著燕尾服,女孩子準備了多時的晚禮服就盼望在此刻露臉。一旦在舞會上遭遇女孩子沒男孩請,或男孩子請不到女孩,則會感到是沒面子的憾事。中國孩子在其身心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令西方人議論中國的家長是否過於嚴酷。
孩子成才觀不同
華人家長在培養子女成才方面似有迫不及待的功利主義心態。一個華裔男孩畢業於免費公立中學後,又考上了牛津大學法學院,為此其家長甚有面子,周圍華人也嘖嘖讚嘆做父母的總算心血沒白費,將來兒子成為開業律師年薪15萬英鎊,父母多享福,並以此作為督促自己及子女努力的活樣板。
周圍洋鄰居有一個同齡的男孩,自小學至高中每年皆花費數萬英鎊接受昂貴的私立教育。高中畢業後,小夥子居然決定不去上大學,頭半年先是到西亞、東亞和喜馬拉雅山旅行,爬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保全了性命已算萬幸。接著他又通知父母暫不回家,又去了非洲,在烏干達當了義務鄉村教師。其家信常常是他如何克服種種艱難與當地土著溝通,及如何與艱苦的物質條件搏鬥的生存日記。洋青年父母每每總欣喜地舉著兒子來信向外人展示,他們認為,孩子喜歡自己所從事的事情,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點是金不換的。
對此,華裔家長私下裡交頭接耳:真搞不懂洋鬼子,明擺著吃虧,得不償失嘛;洋孩子就是不懂事、不爭氣。